私自收养孩子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律师回答
摘要:私自收养孩子不会被判刑,但应在民政部门登记。收养人需满足条件,如无犯罪记录、有抚养能力等。私自抱养孩子是否犯法需区分出卖子女和民间收养。若无非法目的且未虐待儿童,可从轻处罚。如果未阻止被拐妇女儿童返回原居住地,也未虐待儿童且未阻止解救,可不追究刑事责任。现行法律对收买被拐妇女儿童的行为处罚更严格。
一、私自收养孩子是否会被判刑
1、私自收养孩子不会被判刑,收养子女应当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否则这段关系不受法律保护,被收养的子女与亲生父母的父母子女关系没有消除。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八条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
(五)年满三十周岁。
第一千零九十九条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一千零九十三条第三项、第一千零九十四条第三项和第一千一百零二条规定的限制。华侨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本法第一千零九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限制。
二、私自抱养孩子是否犯法
1、首先,我们需要严格的区分假借收养的名义出卖子女的行为与民间的收养行为之间的界限范围。区分这两者的关键之处是行为人是不是具有通过非法渠道谋取利益的不纯的目的。与此同时,父母为了收取明显不属于营养费等的费用将子女“送”给他人的情况,司法机关可以将此认定为出卖自己的亲生子女,需要以拐卖妇女儿童的罪名来处罚。
2、另外,对于收买了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人,对被买的儿童并没有虐待的行为的,例如打骂,捆绑等的行为,也没有阻碍其他人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进行解救的话,可以对其从轻处罚;如果遵循了被买妇女的意愿,没有阻止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返回原居住地方的行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对此人的处罚。但是在原来的法律规定中,如果收买了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但是没有阻止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返回原居住地方的行为,也没有虐待被买儿童,如打骂,捆绑的行为,没有阻止其他人对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解救的话,可以不追究此人的刑事责任。所以现在实行的法律针对收买被拐妇女儿童的行为处罚严格于以前的法律条文规定。
延伸阅读
结语:私自收养孩子是否会被判刑,根据《民法典》规定,私自收养孩子不会被判刑,但收养应当在民政部门登记,否则关系不受法律保护。收养人需具备一定条件,如无子女或只有一名子女、有抚养能力、无不利犯罪记录等。私自抱养孩子是否犯法,关键在于是否有不纯目的谋取利益。对于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人,如未虐待并未阻碍解救行为,可从轻处罚。现行法律对收买被拐妇女儿童的行为处罚更为严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卖私油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自然人贩卖私油属于犯非法经营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恶劣者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走私香烟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无证贩卖香烟将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烟草销售许可的单位或个人,贩卖烟草20万支以上构成犯罪,贩卖烟草50条以上则需行政处罚。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和《两高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查看全文

走私犯罪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的刑罚严厉,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走私武器、弹药、核材料或伪造货币的刑罚更重,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走私违禁药品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违禁药品贩卖者将受到刑罚和罚金,涉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生产、运输、管理、使用人员向吸毒者提供成瘾药物的,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走私、贩毒犯罪分子提供成瘾药物的,...查看全文

酒驾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酒驾的刑事责任视具体情形而定。血液中酒精含量决定是否违法或犯罪。血液含酒精不足80毫克属违法,达80毫克以上属危险驾驶罪。刑法规定,醉酒驾驶定罪处拘役并罚金,最高6个月拘役。...查看全文

离婚后不抚养孩子会受到法律制裁吗?

离婚不支付抚养费可能导致刑事处罚。离婚时如约定支付抚养费,拒不履行的一方可被起诉要求支付。经法院判决且生效后,如果仍不支付,可构成刑法规定的拒不执行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吸毒者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吸食、注射毒品属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给予行政处罚: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者,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查看全文

作伪证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伪证行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后果: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伪证行为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无论是虚假证明、鉴定、记录还是...查看全文

私自开荒种地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农户私自开垦荒地需报请国土资源部门处置,确认为集体所有且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的农户应确权登记颁证。未经同意且未签订合同的农户可通过村民议决决定是否确权登记颁证。对不同意的,可在登记簿中备注登记待处置。开垦森林需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树木、...查看全文

走私烟草会受到法律制裁吗?

私自贩卖烟草属于非法经营罪,涉及较大金额或恶劣情节,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违法所得1倍至5倍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倍至5倍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走私烟丝会受到法律制裁吗?

犯法,私自贩卖烟丝属违法行为。烟丝是以烟叶、烟草薄片和复烤烟叶为原材料加工而成,属烟草制品。根据我国法律,烟草制品属专卖品,生产、销售、进出口等需得到国家许可,私人贩卖违法。...查看全文

打架伤人鼻子,会受到哪些法律的制裁?

打架造成的伤害程度决定了刑罚的轻重,根据伤情鉴定,轻伤及以上构成故意伤害罪,可能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刑期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致人死亡或特别残忍致重伤残疾则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查看全文

收买被拐卖的儿童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对于非法剥夺、限制人身自由或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将依法定罪处罚。同时,若收买行为涉及其他犯罪行为,将依法数罪并罚。对于未对被买儿童虐...查看全文

滥伐林木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滥伐林木罪的主要处罚是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进行量刑,数量较大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量巨大者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滥伐林木罪的司法解释规定了具体情形,如未经批准采伐、超量采伐他人林木等。滥伐林木的数量较大和数...查看全文

破坏军婚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破坏军人婚姻属于犯罪行为,构成破坏军婚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破坏军婚罪的认定需从是否侵犯现役军人婚姻关系和是否与现役军人配偶同居或结婚来区分。与现役军人配偶通奸不属于破坏军婚罪,而是思想教育范畴。保护军人婚姻关系对巩固军...查看全文

盗伐树木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非法砍伐活体树木并占有属于盗伐树木,根据数量判刑和罚金。非法窃取他人已砍伐或挖掘的树木属于盗窃树木,根据数额判刑和罚金。非法挖掘活体树木属于盗挖树木,根据数额判刑和罚金。...查看全文

卖假口罩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卖假口罩的处罚方式和法律依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卖假口罩可能会受到行政罚款和刑事处罚,包括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的规定。消费者可以向工商局投诉,工商局会扣押假冒伪劣商品,并可能吊销卖家的营业执照。在流行疾病面前,药店和生产商有...查看全文

伪造证据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伪造证据触犯刑法,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构成伪造证据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证人证言或其他证据失实,非有意伪造,不算伪造证据。...查看全文

逃避责任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交通事故后逃逸将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最高罚款2000元,吊销驾驶证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7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者将受到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查看全文

疫情瞒报会受到哪些法律制裁?

瞒报疫情可能受到的处罚:行为人瞒报疫情将受到公安机关的警告或二百元以下罚款,严重情节可拘留五日以上十日以下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若瞒报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则法院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