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析:
1、主观内容不同。犯意表示虽然是犯罪意思的反映,但仅仅是单纯意思的外露,尚未达到犯罪的地步。而犯罪预备行为它已经通过准备工具或者其他制造便利条件的行为表示其犯罪意图。2、客观表现不同。在客观上说,犯意表示仅是其主观犯罪意思的简单流露,而犯罪预备行为在明确的犯罪意图支配下实施犯罪的准备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