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限是多久?

律师回答
摘要: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限是第一审庭审结束之前,举证期限应在15日以上。举证证据可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七类。
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间是第一审庭审结束之前。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当事人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
根据行政诉讼的举证证据的来源和表现形式,将其分为以下七类:
1、书证。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作为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在诉讼中必须提交的书证;
2、物证。即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3、视听资料。即以录音、录像、扫描等技术手段,将声音、图像及数据等转化为各种记录载体上的物理信号,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4、证人证言。即直接或者间接了解案件情况的证人向人民法院所作的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陈述。证人应当出庭陈述证言,如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精神病人、未成年人作证应与其心理健康程度、心智成熟程度相适应;
5、当事人陈述。即本案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和承认;
6、鉴定结论。即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鉴定人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就与案件有关的专门问题所作的技术性结论。根据鉴定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医学鉴定、文书鉴定、技术鉴定、会计鉴定、化学鉴定、物理鉴定等;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进行勘察、检验、测量、绘图、拍照等所作的记录。现场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与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情况及其处理所做的书面记录。
延伸阅读
结语: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间是第一审庭审结束之前。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当事人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行政诉讼的举证证据来源和表现形式有七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以及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这些证据形式的使用需符合相关规定,确保案件事实的准确呈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六十七条规定如下:
(一)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二)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三)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四)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的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四)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的举证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在行政诉讼活动中,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应当在提交起诉状时进行举证,而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十五日内进行举证。《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举证期限是多久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期限,一般是十日。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的十日内,提供其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如果被告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提供的,视为没有相应的证据。...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举证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中的举证期限,一般是十日。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的十日内,提供其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如果被告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提供的,视为没有相应的证据。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间是多久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间是十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需要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诉讼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的诉讼期限一般可分为十五日和六个月,如果当事人不服复议决定再起诉的,诉讼期限是十五日;如果当事人不服具体的行政行为直接向法院起诉的,诉讼期限一般是六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 行政诉讼期限的规定:一般在6个月内提出。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间。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四条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期限是多久

一般的行政诉讼时效是6个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法举证期限

律师分析: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超过诉讼期限的举证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具体行政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救济的最长时间限制。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规定,超过期限的起诉将不被受理或被驳回,因此起诉是否超过法定期限往往容易成为诉争焦点。...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诉讼举证期限是多久?

离婚诉讼中的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超过十五日,小额诉讼案件的举证期限一...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的举证期限是多久

法律解析: 离婚一审普通程序中的举证期限。在离婚一审普通程序中,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指定的举证期限可以少于三十日。前述规定的举证期限届满后,针对某一特定事实或特定证据或特定原因,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的举证期限是多久

离婚一审普通程序中的举证期限。在离婚一审普通程序中,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指定的举证期限可以少于三十日。前述规定的举证期限届满后,针对某一特定事实或特定证据或特定原因,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酌...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的举证期限是多久?

律师分析: 离婚一审普通程序中的举证期限。在离婚一审普通程序中,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指定的举证期限可以少于三十日。前述规定的举证期限届满后,针对某一特定事实或特定证据或特定原因,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的举证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离婚一审普通程序中的举证期限。在离婚一审普通程序中,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指定的举证期限可以少于三十日。前述规定的举证期限届满后,针对某一特定事实或特定证据或特定原因,法院可以根据...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的举证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 离婚诉讼的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多久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一般是六个月,这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但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而起诉的,起诉期限是十五日,从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算起。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多久?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多久

一、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多久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多久

一、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多久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多久??

律师分析: 我国法律规定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主要有以下几种: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