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污蔑诽谤怎么办

律师回答

一、微信群污蔑诽谤怎么办
1、公民如遇到网络诽谤,可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后向辖区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在此期间,报案人可向受案单位咨询办理情况。
2、《网络诽谤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中“被转发500次或点击5000次”是以实际点击为准,相关统计情况属于公安机关侦查工作,报案人并不需要了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公安机关将依法通知报案人相应情况。
3、报案人所需准备的材料是视具体案情而定的,不同案情所需报案材料将有差异。因此,建议公民报案时先与受案单位联系,确定所需材料后备齐相关资料前往报案。
《网络诽谤刑事案件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该司法解释今天起实施。
二、网络诽谤的预防办法
1、加强对网民的法治教育,积极引导网民文明上网。
网民有言论的自由,但在行使自已的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网民在网络上遨游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并要对此承担法律责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首例“网络暴力”案的判决,就有很好的法治教育作用。
2、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步伐,使信息的披露与保护在法律的规范下达到平衡。
要防治网络诽谤,应加强法治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网络隐私权不受侵犯。中国现行法律里面有许多与名誉权有关的规定,这些规定散见于前述的法规中。但是就公民隐私权的立法抑或是公民个人信息立法尚是一片空白,特别是在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上,中国基本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而在首例“网络暴力”案就是因为网民对他人如住址、电话、单位等个人信息的传播,致使一些诽谤性的语言攻击能准确地瞄准被传播者。网络侵犯隐私权的情形主要集中在个人信息在收集、处理、传输和利用等环节中。世界上国家或地区已经有超过50个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通过限制公权力的途径来保护个人信息已经是通用做法,这方面中国尚处于落后地步,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会有效遏制网络诽谤行为。
3、建立合理的网络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同时建立完善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中国互联网协会曾于2002年发布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然而,该公约规定:中国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接受该公约的自律规则,均可以申请加入本公约;本公约成员单位也可以退出本公约。实际上该协会也就200来个会员单位,为数甚少。2003年,中国互联网新闻信息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30多家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共同签署了《互联网信息服务自律公约》,承诺自觉接受管理和公众监督,坚决抵制“有害信息”,但参与者只有30来个,这个数量是中国互联网的冰山一角。建议互联网行业采取律师业的做法,从事互联网经营的单位当然是中国互联网协会的会员,当然地受《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的约束,这样才有自律力度,同时要建立起违反行业纪律的惩处制度。
对别人恶意伤害,导致声誉受损。但是作为被诽谤的人,大家也要学会去对这些诽谤别人的行为进行报警,在报警之前大家要可以截图保留证据。待报警以后能够提供给警察,作为合法而有利的证据对这些恶意重伤的行为进行法律的惩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微信朋友圈诽谤污蔑罪是什么?

微信朋友圈诽谤污蔑他人构成刑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严重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污蔑诽谤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需依法严惩。...查看全文

被人污蔑诽谤怎么办?

律师分析: 诽谤罪针对是出于主观故意通过杜撰、传播对特定人的名誉会造成损害的事情。被人污蔑和诽谤怎么办主要取决于被害人的意向,可以通过报警处理,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后期可通过协商或是诉讼判决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查看全文

别人污蔑诽谤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别人污蔑诽谤怎么办?被别人诬告陷害的,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且委托律师处理案件,当事人要收集被诬告的相关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查看全文

被人诽谤污蔑怎么办?

律师分析: 诽谤罪针对是出于主观故意通过杜撰、传播对特定人的名誉会造成损害的事情。被人污蔑和诽谤怎么办主要取决于被害人的意向,可以通过报警处理,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后期可通过协商或是诉讼判决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查看全文

遭遇诽谤和污蔑怎么办?

律师分析: 根据《刑法》,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报案,公安机关可以...查看全文

被他人污蔑诽谤怎么办

诽谤罪针对是出于主观故意通过杜撰、传播对特定人的名誉会造成损害的事情。被人污蔑和诽谤怎么办主要取决于被害人的意向,可以通过报警处理,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后期可通过协商或是诉讼判决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查看全文

怎么认定污蔑诽谤

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定污蔑诽谤可以从二者的定义出发认定:1、诽谤,指的是故意捏造同时散布虚构的事实,以至于贬损他人的人格,破坏他人的名誉,诽谤的情节较为严重的行为;2、污蔑,可以理解为侮辱,...查看全文

诽谤污蔑怎么起诉?

律师分析: 如果遇到诽谤起诉的流程:1、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2、递交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3、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并书面通知自诉人;4、决定立案的,自诉人应提交相应证据;5、等待法院通知开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污蔑诽谤怎么处理

诽谤罪是指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除外。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诽谤罪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构成诽谤罪的行为必须是捏造事实并散布,针对特定人,并且情节严重。情节严重的标准包括多次捏造...查看全文

污蔑诽谤怎么定罪

法律分析:我国法律没有污蔑罪这一罪名,出现污蔑情节严重的,按照侮辱罪进行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查看全文

污蔑诽谤怎么报警

受到侮辱或诽谤时,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并前往当地派出所报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请求公安机关查明并追究嫌疑人的责任。但需要注意,警方没有权利立案调查,只能简单调解处理,无法最终解决问题。如果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危害...查看全文

诽谤污蔑罪怎么判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诽谤污蔑罪的判决问题,其具体量刑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网络诋毁他人名誉怎么处罚网络诋毁他人名誉的处罚,具体如下:1、网络诋毁他人名誉,...查看全文

被人微信群恶意诽谤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被人微信群恶意诽谤怎么办事人若在微信上被他人恶意造谣,进行诽谤,可以要求对方停止造谣诬陷行为,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如果对方拒不停止的,可以报警处理,该行为已经涉嫌违法犯罪。二、在微信群受到污...查看全文

诽谤污蔑罪怎么取证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谁主张,谁举证。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查看全文

微信诽谤起诉群主

法律分析:微信群里诽谤他人可以起诉。可以起诉要求诽谤者承担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民生责任。 如果对方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也可以提起刑事自诉。诽谤罪是属于刑事自诉案件,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法...查看全文

污蔑罪和诽谤罪

法律解析: 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污蔑罪名,侮辱诽谤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查看全文

污蔑罪和诽谤罪?

律师分析: 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污蔑罪名,侮辱诽谤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查看全文

污蔑罪和诽谤罪

法律解析: 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污蔑罪名,侮辱诽谤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查看全文

污蔑诽谤 名誉权

法律分析:1、根据法律规定,侵害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2、如果在公共场所公然侵害他人名誉的,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查看全文

微信群诽谤他人怎么处理

一、微信诽谤他人怎么处理,如何进行维权 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照片、晒心情,已成为一种时髦。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微信记录、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都可以视为案件中的证据 遇到这种情况受害人可...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戴金花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合伙人律师房屋买卖、房屋买卖

已服务228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