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通过书面或口头协议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受法律保护。借贷关系成立需实际支付借贷物,且标的物必须属于出借人个人所有或拥有支配权。借贷可以有偿或无偿,有偿需事先约定利息。
(1)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借贷双方通过签订书面借贷协议或达成口头协议形成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从而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债权债务关系是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关系一旦形成便受法律的保护。
(2)民间借贷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约行为。借贷双方是否形成借贷关系以及借贷数额、借贷标的、借贷期限等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书面或口头协议。只要协议内容合法,都是允许的,受到法律的保护。
(3)民间借贷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借贷物的实际支付。借贷双方间是否形成借贷关系,除对借款标的、数额、偿还期限等内容意思表示一致外,还要求出借人将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交付给借款人,这样借贷关系才算正式成立。
(4)民间借贷的标的物必须是属于出借人个人所有或拥有支配权的财产。不属于出借人或出借人没有支配权的财产形成的借贷关系无效,不受法律的保护。
(5)民间借贷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是否有偿由借贷双方约定。只有事先在书面或口头协议中约定有偿的,出借人才能要求借款人在还本时支付利息。
延伸阅读
民间借贷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规的借贷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借贷双方可能缺乏合同和法律保障,导致借款人无法追索债务或出借人无法获得应有的利益。其次,民间借贷市场监管不完善,存在着高利率、暴力催收等问题。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借款人应当谨慎选择借贷对象,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签订合同并保留相关证据。出借人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合理定价,并遵守法律规定。此外,政府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民间借贷风险的认识,以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语: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通过签订书面或口头协议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受到法律保护。借贷关系的成立需要实际支付借贷物,并且标的物必须属于出借人个人所有或拥有支配权。借贷可以有偿或无偿,利息支付需在协议中约定。然而,民间借贷存在风险,缺乏合同和法律保障,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借款人应谨慎选择借贷对象,了解法律法规,出借人应进行风险评估和合规操作。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提高公众对民间借贷风险的认识,以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条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并主张按照实际借款期限计算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是什么

法律分析:诉讼主体的构成上,一般是借款人与出借人具有较为亲密的关系,可能是亲属、朋友,也可能是同事、同学等等,出借人都是出于帮助的心理。在借款的形式上,一般具有不规范性。通常只是简单的借据,只有借款人和借款金额,或者是连借...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是什么

法律解析: 诉讼主体的构成上,一般是借款人与出借人具有较为亲密的关系,可能是亲属、朋友,也可能是同事、同学等等,出借人都是出于帮助的心理。在借款的形式上,一般具有不规范性。通常只是简单的借据,只有借款人和借款金额,或者是连借据也没...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是什么?

律师分析: 诉讼主体的构成上,一般是借款人与出借人具有较为亲密的关系,可能是亲属、朋友,也可能是同事、同学等等,出借人都是出于帮助的心理。在借款的形式上,一般具有不规范性。通常只是简单的借据,只有借款人和借款金额,或者是连借据也没...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是什么

法律解析: 诉讼主体的构成上,一般是借款人与出借人具有较为亲密的关系,可能是亲属、朋友,也可能是同事、同学等等,出借人都是出于帮助的心理。在借款的形式上,一般具有不规范性。通常只是简单的借据,只有借款人和借款金额,或者是连借据也没...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案件的特点是什么

诉讼主体的构成上,一般是借款人与出借人具有较为亲密的关系,可能是亲属、朋友,也可能是同事、同学等等,出借人都是出于帮助的心理。在借款的形式上,一般具有不规范性。通常只是简单的借据,只有借款人和借款金额,或者是连借据也没有...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有什么主要特征

法律解析: 1.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民间借贷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约行为。3.民间借贷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借贷物的实际支付。4.民间借贷的标的物必须是属于出借人个人所有或拥有支配权的财产。5.民间借贷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是...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有什么主要特征

法律分析:民间借贷有下列主要特征:民间借贷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约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民间借贷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以及借贷的标的物必须是属于出借人个人所有或拥有支配权的财产。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有什么主要特征?

律师分析: 1.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民间借贷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约行为。3.民间借贷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借贷物的实际支付。4.民间借贷的标的物必须是属于出借人个人所有或拥有支配权的财产。5.民间借贷可以有偿,也可以无偿,是...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合同审查的主要要点是什么

民间借贷合同审查的主要要点是:1、主体是否合格,对企业营业执照、个人身份证等主体真实性的审查,审查主体的合法性,应当审查法人和法定代表人印章的使用是否合法,审查主体信用程度;2、利息协议是否合理,双方约定的...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新特点是什么

法律解析: 1、纠纷肇因多种多样。2、案件数量日益增多。3、被告拒不应诉情况普遍。4、部分借贷规避法律。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九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新特点是什么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新特点如下:1.案件数量增加,纠纷金额上升;2.纠纷原因多种多样;3.借贷手续不完善普遍;4.被告拒不应诉普遍,审理时间长;5.部分案件涉嫌“问题借贷”。...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新特点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新特点如下:_x000D_ 1.案件数量日益增多,诉讼标的增大;_x000D_ 2.纠纷起因多样化;_x000D_ 3.借贷手续大多不完善;_x000D_ 4.被告拒不应诉情况普遍,审理周期长;...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新特点是什么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新特点如下:1.案件数量日益增多,诉讼标的增大;2.纠纷起因多样化;3.借贷手续大多不完善;4.被告拒不应诉情况普遍,审理周期长;5.部分案件存在“问题借贷”嫌疑。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有什么特点 借款合同纠纷的案件...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的定义与特点

民间借贷是指由民营企业或个人提供的贷款,包括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行为。与官方金融借贷不同,民间借贷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民间金融活动。但受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有哪些特点

民间借贷有下列特征:1、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民间借贷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约行为;3、民间借贷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借贷物的实际支付;4、民间借贷的标的物必须是属于出借人个人所有或拥有支配权的财产;5、民间借贷可以有偿,也可以...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有哪些特点

法律分析:民间借贷有下列特点;民间借贷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间借贷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约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以及借贷的标的物是属于出借人个人所有或拥有支配权的财产。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有哪些特点

民间借贷有下列特征:1、民间借贷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民间借贷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约行为;3、民间借贷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借贷物的实际支付;4、民间借贷的标的物必须是属于出借人个人所有或拥有支配权的财产;5、民间借贷可以有偿,也可以...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的概念以及特点

法律分析:民间借贷的概念以及特点: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其特点是主体的广泛性;资金流通的便利性、迅速性;以及借贷方式的多样性。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查看全文

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特点

近年来,民间借贷案件呈现出涉案金额大、群体特征明显、个人大额贷款增多的趋势。个人或家庭向多人借款用于生产经营的案例增加,同时个人大额贷款现象也逐渐普遍。为了获得高额利息,一些人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放贷,如向亲友借钱再高息转借给他人...查看全文

什么是民间借贷的临界点?

民间借贷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不涉及刑事犯罪,不会坐牢。但如果涉及非法集资或诈骗等行为,可能会触犯刑法。债务人拒不履行法院判决,可能涉嫌拒不执行判决罪,严重情节可判处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