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期限的概念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会被法院受理,但法院会主动审查诉讼时效问题。即使对方当事人不提出抗辩,法院也会驳回诉讼请求。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超过时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不同刑罪有不同的追诉时限。超过时限后,必须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才能追诉。
什么叫己过追诉时效期限
有关超过诉讼时效,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有明确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条规定:
“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的立案庭在受理时会进行程序性审查,有的还会进行基本的实体审查,所以诉讼时效的问题会被立案庭的法官所提出。
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法院会受理,但是会提示当事人,案件进入审判庭以后,法院也会主动审查诉讼时效的问题。
所以,即使对方当事人不以超过诉讼时效提出抗辩,法院也会主动审查,发现没有中断、中止和延长事由的,会以判决的形式驳回诉讼请求。
以判决的形式驳回诉讼请求,也就表明了法院对实体问题进行了审查,法院不会对这个纠纷再次处理,也不可能申请强制执行。
“追诉时效”,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法定的追诉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超过法定追诉时限,不应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对已经超过追诉时效规定期限的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延伸阅读
结语:在民事诉讼中,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法院会受理但会主动审查。即使对方不提出抗辩,法院也会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这意味着法院已经对实体问题进行了审查,不会再处理该纠纷或申请强制执行。而在刑事法律中,追诉时效是指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若超过法定追诉时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不同刑罚的追诉时限有所不同。超过时限后,如确有必要追诉,则需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条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诉讼时效的概念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和效力 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权利。诉讼时效期间经过,在法律上发生的效力是,权利人的胜诉权消灭,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起诉,虽然人民法院会受理,但一旦查明诉讼...查看全文

起诉时限和诉讼时效是一个概念吗

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是不同的,前者适用于行政诉讼,后者适用于民事纠纷。起诉期限的目的是督促相对人尽快行使权利,提高行政效率,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稳定;而诉讼时效的目的是经过法定期间使原权利人丧失胜诉权,稳定经济和法律秩序。起算时间也不...查看全文

追诉时效的概念是什么

法律分析:   时效,是指刑事法律所规定的国家对犯罪人行使刑罚请求权或刑罚执行权的有效期限。据此,刑法中的时效可以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两种。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所规定的,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行刑时效,则是指刑事法律所...查看全文

长期诉讼时效的概念与意义

长期诉讼时效是指从权利受损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后法院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8条,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三年,具体根据法律规定计算。...查看全文

诉讼费的概念是什么?

诉讼费是向法院提起诉讼时需缴纳的费用,根据案件类型和金额不同,费用标准也不同。财产案件按金额分段累计交纳,非财产案件按具体标准交纳,知识产权案件按财产案件标准交纳,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行政案件根据类型交纳费用。当事人提出管...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概念是什么

行政诉讼是适应现实社会迫切需要由权威、公正的司法机关对不法行政行为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予以司法救济,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一种司法程序。行政诉讼具有多重性质: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行政救济制度;行政责任制度;行政法制监督制度...查看全文

诉讼离婚的概念是什么

法律分析:诉讼离婚的概念是指夫妻双方就离婚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如果有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经破裂,或者是证明一方有法定准予离婚事由之一的,人民法院一般会判决...查看全文

行政诉讼的概念是什么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前述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的概念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的概念是:民事争议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裁判民事争议的程序和制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_x000D...查看全文

诉讼标的额是什么概念?

合同标的物和标的额的确定与诉讼请求相关。当事人要求全部履行合同时,标的额为合同总金额加上其他请求额;当事人要求解除合同时,标的额为具体的诉讼请求数额。...查看全文

诉讼离婚的概念是什么?

诉讼离婚的概念是指夫妻双方就离婚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如果有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经破裂,或者是证明一方有法定准予离婚事由之一的,人民法院一般会判决准予离婚。...查看全文

时效、时限的基本概念

劳动争议时效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行使权利的法律制度。在规定的仲裁申请时效期内,权利人可提出请求并受到保护,但时效期届满后,权利人将失去胜诉权。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期限是什么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期间是指权利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期限是什么

法律解析: 诉讼时效期间是指权利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查看全文

诉讼标的概念指的是什么

法律分析:诉讼标的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之间所争执的需要通过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予以解决的民事、经济法律关系,亦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每个诉讼都有特定的标的,一般由原告的诉讼请求决定。诉的标的使诉特定化,以区别不同种类的诉。 ...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与意义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行使权利的制度,届满后权利人请求权受限。诉讼时效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类,特殊时效优先适用。诉讼时效属于消灭时效,胜诉权受限,但实体权利不消失。诉讼时效是强制性规定,协议无效。...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中止的概念及意义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计算暂停。中止解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已过期间有效,待法定障碍解除后,时效继续。...查看全文

了解诉讼时效的概念与作用

长期诉讼时效指的是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对于朋友欠我不还的情况,不构成诈骗,是民间借贷。当事人可以进行民事诉讼,但需要注意诉讼时效。民法典规定,欠款条的有效期从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在民事诉讼中,诉讼时效是一个重要的制度,规定了权利人在一定时间内未行使请求权,将失去请求权。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在...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法是指调整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旨在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鲁文强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认证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201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