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税计算公式和缴纳标准

律师回答
摘要:购房契税是根据房屋的计税依据和税率来计算的,新房和二手房的税率不同,房屋面积和性质也会影响契税的计算。契税的计税依据可以是成交价格、市场价格、土地或房屋交换差价,甚至是土地定价。购房契税的缴纳是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
相信很多朋友在了解房子的时候都听说了购买房子要缴纳契税,这是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一项政策,关于契税这个词我们经常听说,其实并不是房产行业要交契税,其他的一些行业也会有契税哦,不过我们今天还是说一下大家最关心的购房契税,那么购房契税应该怎么算?契税的计税依据有哪些?
一、购房契税应该怎么算?
1、契税计算方法:契税采用比例税率。当计税依据确定以后,应纳税额的计算比较简单。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新房应纳税额=计税依据乘税率;二手房应纳税额=二手房税率乘房地产评估价。
2、90平方以下(不包含90平方)契税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包含90平方、不包含144平方)契税1.5%。144平方以上(包含144平方)契税3%。房产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缴纳3%。小区容积率小于2.0(非普通住宅)需缴纳3%。房产单价超过地方政府规定的界限(非普通住宅)所缴纳的契税也需要3%。
二、契税的计税依据有哪些
1、按成交价格计算:成交价格经双方敲定,形成合同,税务机关以此为据,直接计税。这种定价方式,主要适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
2、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土地、房屋价格,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该地段土地使用权赠送、房屋赠送时,定价依据只能是市场价格,而不是土地或房屋原值。
3、依据土地、房屋交换差价定税:随着二手房市场兴起,房屋交换走入百姓生活。倘若A房价格30万元,B房价格40万元,A、B两房交换,契税的计算,自然是两房差额,即10万元,同理,土地使用权交换,也要依据差额。等额交换时,差额为零,意味着,交换双方均免缴契税。
4、按照土地定价:这种情形不常遇到。假设2000年,国家以划拨方式,把甲单位土地使用权给了乙单位,3年后,经许可,乙单位把该土地转让,那么,乙就要补交契税,纳税依据就是土地,即乙单位出让土地使用的所得。
延伸阅读
结语:购房契税是一项国家政策,适用于房地产行业。计算方法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对于新房,应纳税额等于计税依据乘以税率;对于二手房,应纳税额等于二手房税率乘以房地产评估价。契税的计税依据可以根据成交价格、市场价格、土地、房屋交换差价或土地定价来确定。购房者应了解相关规定,确保合法缴纳契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 第三条 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
契税的具体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税率幅度内提出,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对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房的权属转移确定差别税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第三条 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
契税的具体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税率幅度内提出,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对不同主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住房的权属转移确定差别税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第五条 契税的应纳税额按照计税依据乘以具体适用税率计算。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个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五险一金最低缴费标准计算公式:五险一金最低基数x五险一金最低缴纳比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查看全文

个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呢?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有相应的公式和算法,那么个人所得税的公式和算法是怎么样的?个人所得税公式个人所得税的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的扣除数即我们常说的...查看全文

个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五险一金最低缴费标准计算公式:五险一金最低基数x五险一金最低缴纳比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查看全文

新纳税标准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   新纳税标准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收入-三险一金(广州是五险一金)-免征额(5000元)-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   假设A工资税前收入是1000...查看全文

公维契税缴纳标准

在买房子的时候,售房单位会按着一定的比例从售房的交款中提取,但是有的是单独收取维修基金。但是很多人不太了解收取的方法,也不知道维修基金是按着什么标准进行收费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住宅契税和公共维修基金怎么缴?住宅契税和公共维修...查看全文

契税计算公式

契税怎么算?在房屋交易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听到“契税”一词,契税是什么?对于契税的算法,每个国家都会有相关的规定。在了解契税怎么算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下契税是什么。 一、契税是什么? 契税是什么?契税是国定所规定必须交的税收,也是由国...查看全文

契税缴纳标准?

律师分析: 1、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2、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查看全文

契税缴纳标准

法律解析: 1、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2、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查看全文

二手房契税如何计算和缴纳

目前的契税标准如下: ①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5%的税率征收契税; ②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查看全文

契税算法计算公式

契税怎么算?在房屋交易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听到“契税”一词,契税是什么?对于契税的算法,每个国家都会有相关的规定。对于这个比较专业的名词,小编也只了解些许,故从相关网站上找到一些资料跟大家分享。在了解契税怎么算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下契税...查看全文

2020契税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 新房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二手房应纳税额=二手房税率×房地产评估价。购房契税,指房屋所有权发生变更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房价的一定比例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税收。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契税征收...查看全文

2023契税缴纳标准

本文介绍了契税的缴纳标准和二手房契税的相关定义,包括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或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契税税率以及如何缴纳契税。根据国家规定,房屋买卖需要向国家缴纳契税,在买卖别墅时需要办理登记费,并向房产部门交纳契税和个税。契税的税率为3...查看全文

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股权折价转让应当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转让方是自然人的,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的计算公式是: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转让方是法人的,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转让方是自然人的,应...查看全文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计算公式是应纳所得税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1.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费用60000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2...查看全文

契税怎么计算公式

      契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征收率。契税推行力度征收率是充分考虑中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区别比较大的具体情况。...查看全文

契税怎样计算公式

1、 契税的计算公式为:计税额×税率;维修基金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价×比例×面积。 2、契税的税率根据我们购买的房子类型有关。...查看全文

契税缴纳时间标准?

法律解析: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纳税人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或者纳税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的当天。 2、纳税期限 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查看全文

宿迁契税缴纳标准?

法律解析: 在宿迁购买房屋时,需要按照规定向地方税务部门缴纳契税。契税是指在房屋交易过程中,买受人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款,缴纳标准是以房屋的交易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相关规定,宿迁契税的缴...查看全文

宿迁契税缴纳标准?

律师解答: 在宿迁购买房屋时,需要按照规定向地方税务部门缴纳契税。契税是指在房屋交易过程中,买受人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款,缴纳标准是以房屋的交易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具体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相关规定,宿迁契税的缴...查看全文

海口契税缴纳标准??

律师解答: 海口市规定,购房或者转让房屋需要缴纳契税。契税的缴纳标准是根据房屋交易价格和面积计算的。具体计算公式为:房屋交易价格×面积×契税率。目前,海口市的契税率为1.5%。也就是说,如果购房或者转让房屋的交易价格为100万,建...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尹誉强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法律顾问、法律顾问

已服务6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