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通过私了解决?

律师回答
摘要:是否可以通过私人协商解决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取决于逃逸行为的严重程度。如果逃逸行为尚未构成犯罪,则肇事车主不会受到刑事处罚,仍有与受害人私了的可能。但如果逃逸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检察院将提起公诉,此时私了就无法解决。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情况下,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可以私了;如果构成犯罪,则不能私了。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为对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如果逃逸致人死亡的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是否可以通过私人协商解决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取决于逃逸行为的严重程度,即逃逸行为是否已经构成犯罪。如果尚未构成犯罪,肇事车主不会受到刑事处罚,仍有与受害人私了的可能。如果情节较轻,且已取得被害人的谅解,甚至可以不予处罚。但如果逃逸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检察院将提起公诉,此时私了就无法解决。
一、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能私了吗
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的,可以私了;如果构成犯罪的不能私了,只能对于民事赔偿部分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如果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肇事者负事故主要或者全部责任的;以及造成死亡三人以上,肇事者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会构成犯罪,此时是不能私了的。
三、交通肇事逃逸怎么罚
交通肇事逃逸的,对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如果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仅对驾驶员处以罚款。如果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对行为人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结语:是否可以通过私人协商解决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取决于逃逸行为的严重程度。如果尚未构成犯罪,肇事车主不会受到刑事处罚,仍有与受害人私了的可能。但如果逃逸行为已经构成犯罪,检察院将提起公诉,此时私了就无法解决。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的,可以私了;如果构成犯罪的不能私了,只能对于民事赔偿部分由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交通肇事逃逸的,对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如果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对行为人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打架能否通过私了解决?

打架致人重伤不能私了,需报警并鉴伤,可要求刑事追责和民事赔偿。轻伤案件可刑事和解,重伤案件不可。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重伤还需赔偿生活补助费和残疾赔偿金。打架后应报警、鉴伤,要求对方赔偿。...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私了解决盗窃案件?

盗窃是公诉案件,即使失主不追究,公安机关不能撤诉。但若失主谅解且归还赃物,可减轻处罚。涉嫌犯罪将处三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管制,并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并罚金。...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能否通过私了解决?

合同诈骗是否可以私了,要看情况。若属于民事中的欺诈行为,受损害方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但若涉及合同诈骗罪,不能私了,需公安机关依法侦查,法院判处刑罚。...查看全文

盗窃罪报警能否通过私了解决?

涉嫌盗窃报警后立案的,不能私了。犯罪嫌疑人积极退赃退赔,可从轻处罚。刑法规定:数额较大、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数额...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私了解决职务侵占罪?

职务侵占与贪污的区别:主体不同,侵占是单位人员,贪污是国家工作人员;行为不同,侵占是侵占单位财物,贪污是盗窃公共财物;对象不同,侵占可以是公共或私有财物,贪污只能是公共财物;情节要件不同,侵占数额较大构成犯罪,贪污没有数额限制;法...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私了解决酒驾致死案件?

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不能私了,但在赔偿方面可以私了。私了时需理智面对事故现实,保护现场、获取证据,避免口角和暴力。私了是通过自行协商解决问题,需互相让步,实现双赢。对于人员受伤的事故要谨慎处理,避免伤情加重或死亡。私了时要防止财物丢...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后,能否通过私了来解决?

肇事逃逸报交警后不一定能私了,刑事、行政处罚不能私了;肇事逃逸不赔付可起诉要求赔偿,搜集财产线索到法院起诉;车辆事故对方肇事逃逸应立即报警、保护现场、提供相关情况给交管部门,申请制作认定书。...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私了来解决酒驾撞死人的问题?

酒驾撞死人后可以私了,但仍需接受刑事处罚。根据刑法及最高法院解释,涉及重大事故、逃逸或有恶劣情节的酒驾者,将面临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若涉及死亡或重伤人员多人、财产损失大且无力赔偿的情况,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盗窃罪能否通过私下解决?

涉嫌盗窃需报警,不能私下解决刑事责任,但可协商赔偿损失;根据情节,可减轻处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不同,刑罚有所不同。公私财物1000元至3000元、30000元至10000元、30万元至50万元属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查看全文

私人欠款能否通过报案解决?

如果您遇到了欠钱不还的人,可以尝试通过民事诉讼解决,也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报警后,公安机关无法解决金额较小的借贷纠纷,建议先与对方协商,约定分期还款。如果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以合法的方式来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查看全文

公诉案件能否通过私下和解解决?

公诉案件是指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检察院必须依据法律规定,不能私下和解。若符合法定条件,可能不起诉或撤诉。如在提起公诉后,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其他不应起诉情形,检察院可向法院提出撤诉。...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调解解决?

本文讲述了假冒商标的处理方式和相关法律规定。假冒商标可以由工商局或司法机关进行查处。若因假冒商标引起纠纷,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问题,若协商不成,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查处。同时,需要区分有過錯的模仿和无過...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罪能否通过私人协商解决?

本文讲述了认定交通肇事罪的相关注意事项。首先,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失是判断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关键;其次,行为人是否有交通违法行为并造成危害后果也是必要的条件;第三,行为人是否因为交通肇事逃逸而导致死亡也是需要注意的;最后,行为人...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私人协商解决刑事案件?

在绝大多数刑事案件中,不能通过私人协商解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进行公诉,进行“公断”。但在极少数刑事案件中,可以通过私人协商解决。这些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只造成轻伤的故意伤害案。在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构成轻微伤的案件中,行为...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法律解决?

股份投资合同纠纷可以打官司,涉及股权转让等多个方面。被告可提起诉讼,要求履行合同、支付价款、赔偿损失等。适用民法典规定,合同对方为被告,涉及公司利益需列第三人。...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报警解决?

民事合同纠纷中,如果涉及诈骗,可以向警方报案。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被告人提起的民事诉讼,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如果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意骗取对方财产,数额较大的,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轻伤能否通过调解解决?

故意伤害罪是指轻伤,如果被定罪,将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果积极调解并赔偿,受害方可能会签署谅解书,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决。打架斗殴可能涉嫌聚众斗殴罪或故意伤害罪,具体罪责要根据情节而定。醉驾不需要谅解书,但如果引...查看全文

盗窃案能否通过和解解决?

盗窃案件可根据情节进行调解,非犯罪情节可调解,犯罪情节不可调解。盗窃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查看全文

汽车事故伤害能否通过私下协商解决?

撞死人是严重交通事故,不能私下和解,必须报警处理;如果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或有特定情况的,当事人应立即报警。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报告交...查看全文

私自发布他人照片能否通过报警解决?

未经同意将他人照片私自发布是违法的,因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删除照片,并且可以报警。具体而言,如果发布的照片侵犯了他人的名誉,当事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大量传播私人照片,向公众或当事人的家...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