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视权有规定次数吗

律师回答
摘要:探视权规定及取消条件:探视次数一般为每月二到三次,由双方协商决定。探视过度频繁会影响孩子生活学习。法律依据:离婚后,非抚养方有探望权,时间方式由协议或法院判决。探望权可被取消的情形包括:疾病、家暴、道德败坏、教唆犯罪等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行为。再婚配偶虐待子女、恶意拖延探视时间等也可中止探视权。以上情形可向法院申请中止探视权。
一、探视权的规定一月几次
1、探视的次数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一般一个月二到三次。事实上,每个月探视的次数通常是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决定的。一般而言,每月探视的次数不宜过多,若探视过度频繁,会给双方带来很多不便,并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二、什么情况下探望权会被取消
1、探望权人患有重大或传染性疾病及精神病,影响孩子的健康;
2、探望权人对子女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
3、探望权人道德败坏、通奸、姘居、卖淫、嫖娼、吸毒、赌博,对子女身心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
4、探望权人教唆、胁迫、引诱子女实施不良行为或者违法犯罪行为;
5、探望权人有借机藏匿子女的企图或行为;
6、探望权人多次采取非协议或非法院判决的时间和方式滥用探望权;
7、与父或母生活在一起的再婚配偶及其他的家庭成员虐待或歧视子女;
8、探望权人探望子女后,恶意地不按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时间将孩子送回直接抚养方;
9、其他严重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
符合以上情形之一,就可以向法院申请中止探视权。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的规定,离婚后,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但要注意探望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对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若探望权人患有重大疾病、实施家庭暴力、道德败坏等情况,法院可以中止其探望权。在保护子女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合理行使和限制探望权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探视权的规定次数是多少?

离婚案件中,探视权的行使频率一般为每月2-4次,具体由当事人自行约定,法律没有强制性规定。人民法院通常判决每月探视2-4次,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协商解决,并约定探视的时间、次数、方式等问题。...查看全文

探视权在每年的规定次数是多少?

探视权次数并无法律规定,可通过协商或法院判决确定,考虑孩子及家庭情况,现实限制探望次数。《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探望权,另一方有协助义务。探访方式及时间由双方协商,无法达成协议则由法院判决。...查看全文

离婚小孩的探视次数规定

本文讲述了离婚后小孩的探视次数规定以及探视孩子受阻如何维权的相关内容。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有探视子女的法定权利,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有协助和配合的法定义务。具体探视子女的方式和时间由双方自行协议,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法院会判决。探视...查看全文

探视权规定一月几次

法律解析: 探视权一般为每个月两到三次。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所享有的探望未成年子女的权利。法院对探视权的判决会不一样,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以协商为主,如果夫妻双方在离婚前已做好约定,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约定来进行判...查看全文

探视权规定一月几次

法律解析: 探视权一般为每个月两到三次。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所享有的探望未成年子女的权利。法院对探视权的判决会不一样,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以协商为主,如果夫妻双方在离婚前已做好约定,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约定来进行判...查看全文

探视权规定一月几次?

律师分析: 探视权一般为每个月两到三次。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所享有的探望未成年子女的权利。法院对探视权的判决会不一样,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以协商为主,如果夫妻双方在离婚前已做好约定,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约定来进行判...查看全文

探视权规定一月几次

法律分析: 一般探视权规定一个星期一次,一个月也就四次,但这不是绝对的,探视权的行使方式以及时间双那个可以进行约定,约定时要考虑孩子的生活时间以及学习时间,所以一周一次为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规定孩子的探视权次数

离婚后父母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探视次数一般由双方协商或法院判决,没有固定的法律规定。探视权的行使应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探望方式可为看望式或逗留式。探望权可被中止,但需满足法定条件,并由法院作出裁定。中止后,恢复探望需根据当事人请求...查看全文

离婚后孩子的探视权规定次数限制

离婚后,父母的探望权由双方协商确定,一般为每周一次。根据《民法典》规定,探望权人必须确保不对子女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探望权人有重大疾病、虐待、不良行为等情况,探望权可以被取消。同时,探望权的行使应遵守法院判决或与抚养方协商确...查看全文

服刑人员探视权的规定一月几次,探视权的规定一年几次

法律分析:服刑人员探视权的规定一般是一月一次,具体也要根据情况,不同的监狱也有不同的规定,并且也会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四十八条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查看全文

服刑人员探视权的规定一月几次,探视权的规定一年几次

法律解析: 服刑人员探视权的规定一般是一月一次,具体也要根据情况,不同的监狱也有不同的规定,并且也会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四十八条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服刑人员探视权的规定一月几次,探视权的规定一年几次?

律师分析: 服刑人员探视权的规定一般是一月一次,具体也要根据情况,不同的监狱也有不同的规定,并且也会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四十八条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服刑人员探视权的规定一月几次,探视权的规定一年几次

法律解析: 服刑人员探视权的规定一般是一月一次,具体也要根据情况,不同的监狱也有不同的规定,并且也会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四十八条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离婚后孩子的探视次数是否有规定?

离婚后孩子的探视权由双方协商确定,法院可判决每月一至两天的探视时间。两年不看孩子不自动放弃探视权,但法院可中止探视权。民法典规定探视权可包括接走孩子,具体由双方协定或法院判决。探视权行使不得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查看全文

探视权规定了探视地点吗?

律师分析: 探视权没有规定在哪里看,权利的行使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超过必要的限度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探视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也应遵循这个规律,本着互利原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查看全文

探视权规定了探视地点吗

法律解析: 探视权没有规定在哪里看,权利的行使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超过必要的限度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探视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也应遵循这个规律,本着互利原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查看全文

探视权的规定一月几次?

本文讲述了探视权的规定和原则。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查看全文

探视权的规定一月几次?

法律分析:一、探视权的规定一月几次一般法院会判决另一方在每个月的单周或双周的某一天行使探视权,也可能会有一至两天的探视时间。如果另一方行使探视权明显影响孩子的成长健康,或八周岁以下的儿童明确不愿被另一方探视,可另行向法...查看全文

服刑人员探视权次数的规定:一月几次和一年几次?

《监狱法》规定了罪犯会见亲属的次数和时间限制,但不同监狱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罪犯每月可会见一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特殊情况下,监狱可增加会见次数和延长时间。会见对象原则上为近亲属和监护人,需携带有效证明并经监狱审查。其他亲属或...查看全文

孩子探视权规定:一月几次?

离婚后父母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探望次数一般每月两、三次,具体由双方协商或法院判决。探望权的基本特征包括与直接抚养权相对应、主体为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必须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等。探望方式可为看望式或逗留式。中止探望需满足法定条件,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