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定义及特点

律师回答
摘要:故意伤害罪是指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包括暴力和非暴力行为,作为和不作为都可构成。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被害人的同意需具体分析。损害他人身体必须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轻伤、重伤或死亡为不同形态。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适用于满14周岁以上的自然人。刑罚根据伤害程度而定,重伤和死亡可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故意伤害罪是指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伤害行为既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的,既可以是作为的,也可以是不作为的。
作为行为如拳打脚踢、刀砍枪击、棒打石砸、火烧水烫等;不作为行为如负有保护幼儿责任的保姆不负责任,见幼儿拿刀往身上乱戳仍然不管,结果幼儿将自己眼睛刺瞎的行为,都可构成本罪。
另外,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如果某种致伤行为为法律所允许,就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正当防卫造成伤害而未过当的,医生对病人截肢治病等。经被害人同意的伤害,是否合法,要做具体分析。
如果被害人的同意是为了达到危害社会的目的,这种同意不能排除伤害行为的非法性;如果这种同意是为了有益于社会的目的、则可以排除他人伤害行为的非法性。
还有,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己造成了他人人身一定程度的损害,才能构成本罪。如果只是一般性的拳打脚踢、推拉撕扯,不会造成伤害结果的,则不能以本罪论处。就结果的严重程度而言,则有三种形态,即轻伤、重伤或死亡。如果没有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如没有达到伤害等级或虽达到等级却属轻微伤,则不能以本罪论处。
其中,所谓轻伤,是指由于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害的损伤。
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丧失听、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以及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损害的伤害。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在犯罪主体上,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其中,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币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延伸阅读
结语:故意伤害罪是指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本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无论是暴力还是非暴力行为,作为或不作为均可构成本罪。伤害行为必须是非法的,但如果是法律允许的致伤行为或经被害人同意的伤害,需具体分析。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必须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且结果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伤、重伤或死亡。犯罪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故意伤害致重伤或死亡者需负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犯罪程度不同,处罚也不同,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报复陷害罪的定义及特点

报复陷害罪的主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滥用职权、假公济私的方式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实施打击报复陷害,侵犯其民主权利。主观方面一般为直接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具体行为。...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定义

是指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定义及特点

过失犯罪是指由于疏忽大意未能预见可能发生的社会危害结果,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态。与故意犯罪相比,其区别在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心态态度不同。...查看全文

偷税罪的定义及特点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虚假申报、隐匿收入等手段逃避纳税的行为。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多次犯罪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相应罚金;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扣缴义务人...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行的定义

故意伤害未遂的定罪处罚标准:故意伤害罪未遂按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一般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未遂犯可比...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如何定义?

故意伤害轻伤自首要判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或者是管制。自首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但对于社会危害大的罪行可能不适用。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其他未掌握罪行可视为自首。根据伤亡后果、伤残等级、手段残忍...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定罪及刑罚

伤害犯罪的刑罚标准根据伤情和情节有所不同。轻伤可判拘役或管制,重伤可判有期徒刑。伤情越重,刑期越长。特殊情况下,如伤害多人、使用危险工具、伤害弱势群体等,刑期会增加。法院可根据案情自由裁量量刑,但需在一定范围内。未赔偿、伤害多人、...查看全文

20种事故伤害分类及其特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种类型的人身伤害事故,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伤害。其中物体...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与轻伤的定义

故意伤害罪的刑罚根据情节轻重而定:轻伤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重伤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特殊残忍手段致重伤造成严重残疾者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的定义及特点

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如果违反交通规则导致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财产损失,将受到刑罚。醉酒驾驶、超速、超载等特别恶劣情节将受到更重的处罚。对于驾驶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使用暴力、干扰正常行驶或擅离职守,也将受...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定义及特点

敲诈勒索罪的主要特点和要件,包括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危害他人权益、使用威胁或要挟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威胁的内容和方法没有限制,只要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即可。敲诈勒索的行为只有数额较大时才构成犯罪,而且有严重情节时会被加重处罚...查看全文

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定义和特点

故意杀人罪既遂是指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并造成死亡结果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犯罪行为应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法律条款是对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定义和特点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后果,但主观上却放任这种危害行为的发生,从而导致当事人死亡,则行为人犯的是是间接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何...查看全文

故意损毁文物罪的定义与特点

我国法律规定,故意损毁文物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上的故意、客观上的实施行为以及所损毁的文物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的法律定义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构成要件包括侵犯他人身体权、实施非法损害行为、年满刑事责任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及明知并希望或放任损害结果发生的主观意图。...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定义是什么?

故意伤害罪指的是行为人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上述罪,造成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殊残忍手段造成严重残疾的...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定义是什么

法律分析:故意伤害罪的定义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伤害他人的行为,导致他人的身体受到损伤的情形。该罪的量刑规定是:一般犯罪情节,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定罪及刑罚规定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根据中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如何定义及其相关法律规定

故意伤害致死的刑法条款是《刑法》第234条,一般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赔偿金计算包括丧葬费和被扶养人生活费,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需满足原告人符合条件、有明确被告人、具体赔偿要求和事实根据、被害人损失由被告人造成、符合法...查看全文

赠与的定义及特点

赠与行为是无偿的财产所有权转移,需要通过赠与合同完成。赠与合同要求双方意思一致,受赠人接受才能成立。赠与合同可任意撤销,但在公益性赠与和公证赠与中有限制。一旦财产权转移完成,赠与人失去任意撤销权。...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马国鑫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劳动仲裁、劳动仲裁

已服务140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