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缴纳比例是多少?

律师回答
摘要:社会保险政策概述:养老保险需单位和个人缴纳,累计缴纳15年以上可享受待遇;医疗保险需单位和个人缴纳,不包含整容、减肥等费用;失业保险需单位和个人缴纳,一年以上连续缴纳可享受待遇;工伤保险单位缴纳,发生工伤需提供材料申请认定;生育保险由单位缴纳,女性专享;住房公积金需单位和个人缴纳,离职时可一次性结清。
养老保险:
单位21%,个人8%
累计缴纳养老保险15年以上,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未满15年的可一次性补足。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二是个人之前缴纳养老保险形成的个人账户资金。
医疗保险:
单位9%,个人2%+3元
整容、减肥、增高、近视眼矫正、在境外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不埋单。
失业保险:
单位2%,个人1%
失业保险连续缴纳一年以上,档案退回街道后,可以在街道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
单位0.5%,个人不用缴
在合同期内不幸发生意外,需向企业索取情况说明,并加盖企业公章,尽量在三个工作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并需提供相应材料。
生育保险:
单位1%,个人不用缴
少有的“女性专享”政策,全部由单位缴纳并纳入统筹。
住房公积金:
单位和个人都是工资的8%-12%
住房公积金部分在离职(特别是异地就业)时,可以一次性结清的。
延伸阅读
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缴纳方式及规定
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规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缴纳方式和规定如下:个人和用人单位按照一定比例共同缴纳。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通常为个人缴纳8%、用人单位缴纳20%。失业保险的缴纳比例一般为个人缴纳1%、用人单位缴纳2%。缴纳方式一般采取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扣除,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能够为个人提供养老保障和失业救济。具体缴纳比例和规定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政策有所调整,请咨询当地社保机构或专业律师获取最新信息。
结语: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是关乎个人养老和就业的重要保障。根据相关规定,个人和用人单位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养老保险个人缴纳8%,用人单位缴纳20%;失业保险个人缴纳1%,用人单位缴纳2%。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能为个人提供养老保障和失业救济。具体比例和规定可能会因地区和政策而异,请咨询当地社保机构或专业律师获取最新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九条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分别是多少?

五险一金缴费比例根据地区和具体情况而异,养老保险单位20%,个人8%,医疗保险单位8%,个人2%+3元,失业保险单位2%,个人1%,工伤保险单位1%,个人无需缴纳,生育保险单位1%,个人无需缴纳,公积金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最高不超过...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缴纳比例是多少?

律师分析: 各地会按照当地的缴纳情况,进行细微调整。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一般为:企业的是20%到22%,个人的是8%,费用通常会让企业在每月工资发放中进行代扣代缴。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为上年度社保平均工资的60%到1...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缴纳比例是多少

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8%,最高不得高于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最低不得低于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其中:单位缴纳比例为20%,职工个人缴纳比例为8%,个人帐户计帐比例为11%,缴费由职工所在单位统一...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缴纳比例是多少

各地会按照当地的缴纳情况,进行细微调整。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一般为:企业的是20%到22%,个人的是8%,费用通常会让企业在每月工资发放中进行代扣代缴。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为上年度社保平均工资的60%到100%。...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缴纳比例是多少

法律分析:养老保险缴纳比例如下: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纳工资的百分之八,公司缴纳工资的百分之二十。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是多少

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一般是单位缴20%,职工缴8%。在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需要为职工申请社保登记,并共同缴纳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其他社保。...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是多少

法律分析: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是多少

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一般是单位缴20%,职工缴8%。在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需要为职工申请社保登记,并共同缴纳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其他社保。...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是多少

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一般是单位缴20%,职工缴8%。在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需要为职工申请社保登记,并共同缴纳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其他社保。...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是多少

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一般是单位缴20%,职工缴8%。在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需要为职工申请社保登记,并共同缴纳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其他社保。...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缴纳比例和年限是多少?

1、养老保险费: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8%。2、失业保险费:单位缴纳2%,个人缴纳1%。3、医疗保险费: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2%。4、工伤保险费:单位缴纳,个人不需缴费。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缴纳比例是多少呢

法律分析: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内容(1)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2)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帐户部分;(3)按社保利率计算的利息。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1)个人缴...查看全文

失业保险金的缴纳比例是多少?

失业保险金缴纳的比例:《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条例》规...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是多少百分比?

养老保险缴纳比例涉及职工和用人单位权益,一般为各缴20%,共计40%。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可自主协商。退休前各缴20%,退休后各缴8%。缴费比例可协商,如未达成一致,可提起诉讼要求按约定缴纳。...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是多少养老保险

如果是社保的养老,可以按以下方法去查询:(一)当地社保局(推荐)(二)拨打社保局服务电话12333切记:查询需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合同号。如果是商业的养老险,可以直接拨打当地的商业保险...查看全文

企业缴纳养老保险比例?

律师解答: 社保整体缴费比例: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20%,个人缴纳8%;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8%,个人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2%,个人缴纳1%;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0.5%,个人不用缴...查看全文

企业缴纳养老保险比例?

法律解析: 社保整体缴费比例: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20%,个人缴纳8%;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8%,个人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2%,个人缴纳1%;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0.5%,个人不用缴...查看全文

企业缴纳养老保险比例?

法律解析: 社保整体缴费比例: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20%,个人缴纳8%;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8%,个人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2%,个人缴纳1%;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缴纳0.5%,个人不用缴...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企业缴纳比例

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 1、个人8%,单位20%,依据的是本人工资合计和单位工资总额。 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是本人工资总额的100%缴纳养老保险费 企业职工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低于本人工资的60%缴费...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缴纳比例

法律分析:《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按本企业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总额的20%缴纳,职工个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的8%缴纳,单位负责参保并代扣代缴个人部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