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可以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合同中止是指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在一段时间内暂时停止行使和履行,直到中止期限届满后,这些权利和义务才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劳动合同中止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人单位中止、劳动者中止、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中止。
劳动合同中止是指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在一段时间内暂时停止行使和履行,直到中止期限届满后,这些权利和义务才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劳动合同中止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人单位中止
具备法定的中止事由,用人单位同劳动者可以中止履行劳动合同。例如,停产息工、放长假、厂内待岗等,都是用人单位由于经营不善,而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2.劳动者中止
劳动者暂时无法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但是仍然有继续履行的条件,造成劳动合同中止。例如,劳动者应征服兵役、涉嫌违法犯罪被暂时拘押、失踪但是尚未被法院宣告失踪或死亡等,都是劳动者无法履行劳动义务而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形。
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中止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中止或者部分中止履行劳动合同。例如,协议借用、停薪留职等,都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延伸阅读
结语:劳动合同中止是指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在一段时间内暂时停止行使和履行,直到中止期限届满后,这些权利和义务才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劳动合同中止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人单位中止和劳动者中止。用人单位中止的情形包括停产息工、放长假、厂内待岗等,是因为经营不善而中止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中止的情形包括应征服兵役、涉嫌违法犯罪被暂时拘押、失踪但是尚未被法院宣告失踪或死亡等,是因为无法履行劳动义务而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中止的情形包括协议借用、停薪留职等,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中止履行劳动合同。因此,劳动合同中止是一种常见的情况,需要双方谨慎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十条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哪些情况下可以中止合同履行?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查看全文

先履行合同哪些情况下可中止履行?

先履行合同一方以下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当事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可以中止履行;当事人逃避债务的可以中止履行;当事人丧失商业信誉的可以中止履行;当事人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可以中止履行。 先履行合同一方什么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 ...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

根据《民法典》第527条第1款的规定,可以中止履行的情形包括: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其他可能导致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第509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查看全文

先履行合同一方哪些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

如果一方有证据证明对方经营恶化、转移财产、失信或有可能失信,可以中止履行债务。如果没有证据,将承担违约责任。中止履行后,应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担保则应恢复履行。如果对方未恢复履行且未提供担保,中止履行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承担...查看全文

先履行合同一方哪些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

当事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有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合同一方可以中止履行。...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可以中止履行债务

法律解析: 债务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的情形有四种:(一)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 丧失商业信誉;(四) 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可以中止履行债务

法律分析:可以中止履行债务的情形包括后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出现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情况,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以及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的其他能力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可以中止履行债务?

律师分析: 债务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的情形有四种:(一)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 丧失商业信誉;(四) 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哪些情形合同可以中止履行

法律分析:合同可以中止履行的情形主要有: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情形;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情形;丧失商业的情形;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查看全文

什么情况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以下情况可中止履行合同: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合同、逃避债务的合同、丧失商业信誉的合同、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合同。...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有:_x000D_ 1、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_x000D_ 2、用人单位未经劳动者同意随意变更劳动合同的;_x000D_ 3、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其他情形。...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有:1、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2、用人单位未经劳动者同意随意变更劳动合同的;3、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其他情形。 中止履行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中止履行合同的情形有对方当事人有转移财产、抽逃资金、...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合同中止的情况有三种:1、用人单位没按时支付工资;2、用人单位擅自修改合同内容;3、双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等其他情况。...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可以在哪些情况下被中止?

劳动合同中止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人单位中止具备法定的中止事由,用人单位同劳动者可以中止履行劳动合同。例如,停产息工、放长假、厂内待岗等,都是用人单位由于经营不善,而中止履行劳动合同。2、劳动者中止劳动者暂时无法履行劳动...查看全文

哪些情况可中止履行债务

法律分析:可以中止履行义务的情况包括因为后履行的债务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出现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等,先履行的债务人有证据可以证明的,则可以中止履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什么情形可以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有以下情形,可以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劳动者失踪或劳动者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查看全文

什么情形可以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可以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形有:用人单位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劳动者失踪或劳动者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中止履行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查看全文

哪种情况可以停止履行合同

(1)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①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②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③丧失商业信誉; ④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查看全文

什么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法律解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终止:(一)债务已经履行;(二)债务相互抵销;(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四)债权人免除债务;(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

什么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律师分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终止:(一)债务已经履行;(二)债务相互抵销;(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四)债权人免除债务;(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