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保候审期间不能停止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和审理活动;
2、取保候审期间,如果检察机关认为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或者直接下达《不起诉决定书》,同时撤销取保候审;
3、如果检察机关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嫌疑人继续取保候审。
一、公务员发展党员期间被刑事拘留能否发展
如果情节轻微的话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如果情节严重并且定罪的话,会留下案底,会影响子女的政审,子女考不了公务员。刑事拘留只是暂时的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并不意味着刑事案件已经作出了定性。在没有法院审判之前,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对我国公民进行定罪的。所以说如果只是被刑事拘留,但是情节又比较轻微,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话,那么对子女就没有多大的影响。扩展资料:任何公民未经人民法院判决都不得认定为有罪。刑事拘留只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强制措施是否涉嫌触犯刑法,先由负责侦查的公安机关进行侦查,认为不构成犯罪的,撤销案件,认为构成犯罪的,则向对口的检查院移交案件建议提起公诉再由检察机关审查案件认为不构成犯罪的退回侦查机关,此时就将解除对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认为构成犯罪的则向对口的法院提起公诉由法院判决是否构成犯罪,侦查期限一般为两个月。
二、取保候审可以延期多长时间
取保候审不可以延期。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取保候审到期的,不能延长期限,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解除取保候审,如果要继续侦查的,可变更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是有期限的,如果取保候审期间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可能会被逮捕。
三、刑事案件立案侦查终结后会怎么处理
刑事案件立案侦查终结后的处理:
1、移送审查起诉。公安机关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清楚,证据已经确定、充分,依照法律规定能够认定嫌疑人确有罪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撤销案件。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