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情侣财产归属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婚姻期间,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受赠的财产等。婚前财产、受损赔偿、遗嘱或赠与合同确定的个人财产、个人专用品等属于个人财产。夫妻共同签名或追认的债务以及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个人债务属于共同债务,超出日常生活需要的个人债务不属于共同债务,除非能证明用于共同生活、生产经营或基于共同意思表示。
一、二婚在一起多久财产为共同财产
在过去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认为结婚后或结婚后几年就可以将一方的婚前财产变成婚后夫妻共同财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在我国现在的法律中,也是没有相关规定的。
如果夫妻未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进行约定,则婚前购买的为一方的财产,婚后购买的为夫妻共同财产。
二、婚姻期间哪些财产属于共同财产
关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的相关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延伸阅读
结语: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归属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法律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婚前购买的财产属于一方个人财产,婚后购买的财产则为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受赠的财产等。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的处理权。然而,个人财产、个人债务与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也需要综合考虑具体情况。因此,在处理婚姻期间财产归属问题时,建议夫妻双方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并在婚前或婚姻存续期间进行明确约定,以避免可能产生的纠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六百六十六条 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 夫妻关系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三百一十五条 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二婚中婚前财产归属问题

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除非有约定。婚前财产包括个人所有财产、婚前取得的财产权利、婚前财产的利息以及婚后表现为另一形态的财产。婚前财产的界定时间以结婚登记日为准。除非另有规定或特别约定,婚后获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婚...查看全文

二婚夫妇的财产归属问题

再婚夫妻共同财产的主旨:再婚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婚姻期间通过劳动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继承、遗赠、赠与等方式获得的财产、知识产权所得经济利益、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债权、婚前个人财产经过一定时间共同使用的财产、结婚时受赠的礼金礼物、分...查看全文

二婚夫妻婚前财产归属问题

婚前财产为个人财产,《民法典》规定夫妻共有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但婚前财产除外。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处理权,但夫妻一方的财产包括婚前财产、因伤害获得的费用、遗嘱或赠与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专用生活用品...查看全文

婚前财产的归属问题

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个人财产包括婚前财产、个人获得的赔偿、遗嘱或赠与中确定的财产等。夫妻可以书面约定婚姻期间财产归属,包括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所有。...查看全文

婚前财产在夫妻二婚中的归属问题

二婚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为一方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受赠的财产(除非明确表明归一方)、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查看全文

伴侣间赠与财产的归还问题

未婚同居期间赠与财产的返还问题及未婚同居财产纠纷处理方法。赠与财产可按照赠与法律关系处理,索要返还财物可根据离婚时间和对方生活困难酌情返还。处理未婚同居财产纠纷时,需清点和估算全部财产,确认产权归属,进行合理的分割调整。...查看全文

爱情房产归属问题

婚后购房合同不能单人签署,产权归夫妻双方共有。根据国家规定,婚后购买的财产包括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即使合同由一方签署,房屋的产权仍属于夫妻双方。具体归属取决于购房情况,如父母出资购买房产、夫妻共同出资等。总之,夫妻双方需亲自到场...查看全文

婚姻中的财产归属问题

夫妻共同财产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共同拥有的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继承赠与财产等。夫妻对共同财产享有平等处理权,处分需征得配偶同意。还包括住房补贴、养老保险金等一次性费用。...查看全文

离婚再婚前财产归属问题

本文讲述了离婚婚前财产的分割和复婚前婚前财产的界定。离婚时,婚前财产归个人所有,不能进行分割。但如果双方有约定,可以将婚前财产转为共同财产。复婚后,复婚前所得的财产都属于婚前个人财产,除非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约定依旧属于双方共有财产,...查看全文

没收财产归属问题

没收财产的归属问题:归受害人或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没收财产是将犯罪人财产无偿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适用于各种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公司财产归属问题

公司财产归公司所有,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公司财产可以进行分割,分割时需达成协议并通知债权人。公司分立后,债务由新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保护债权人利益。公司法人可以处置公司财产,但合资企业需股东会决定,如意见不一致则由股...查看全文

婚前财产的房屋归属问题

购房合同签订日在结婚证之前属婚前财产,签订日在结婚证之后属婚后共同财产。夫妻一方婚前购房,首付款个人支付,婚后共同财产还贷。离婚时,不动产属于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处理。根据《民法典》第1063条,婚前财产、人身损害赔偿、遗嘱或赠与...查看全文

离婚后财产归属问题解答

夫妻离婚时,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平均分配,无法协商一致可向法院起诉。法院根据财产形式、时间、出资额、贡献等因素,按男女平等、照顾儿童和妇女利益的原则,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对财产进行分割。婚姻期间财产和婚前财产可由双方同意分割,协议应书面...查看全文

离婚女孩的财产归属问题

离婚家庭子女抚养权的决定应考虑子女与父母及祖父母的关系,以利于子女成长。如果子女与祖父母关系密切,法院一般会判决子女随父方生活,反之则随母方生活。...查看全文

婚姻财产与房屋归属问题

夫妻婚姻期间购买的房子属于夫妻共有财产,无论房产证上写的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子女名下,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除非另有约定。...查看全文

婚前财产在死后归属问题

本文讲述了婚前财产过世后的继承方式。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和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婚前财产属于一方个人财产,过世后若无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进行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同时,根据第...查看全文

离婚后房屋财产归属问题

婚后全款购买的房产应属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平均分割。分割方法包括补偿、竞价、法院判决或拍卖,根据《民法典》规定,共同财产处理应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共同债务应共同偿还。...查看全文

情侣共同财产权益划分问题

情侣同居财产分割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按协议处理或根据等分原则处理。共有人的贡献和实际需要也会考虑在内。对于归一方所有或双方约定归各自所有的财产,不属于共有财产。...查看全文

婚前财产在离婚后归属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如果没有约定婚前财产归共同所有,那么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不能归父母。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期间所得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查看全文

公共财产的归属问题

公共财产是指国家所有的财产,包括专有财产、国家机关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历史文物、名胜古迹、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它具有经济、文化和科学价值,不能归属于个人或集体所有。...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杨倩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公司事务、公司事务

已服务141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