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规定取得时效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法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持否定意见理由有:

  1、民事立法受前苏联立法的影响,认为无偿取得他人物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是不道德的,不劳而获,与社会主义国家所倡导的“物归原主”“拾金不昧”的道德观念相违背,不符合社会主义伦理,而且极可能导致鼓励那些行为不轨的人哄抢、私占公共财产的行为。

  2、认为随着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普及、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广泛适用以及消灭时效的规定,使得取得时效失去了适用余地。如德国民法自设立该制度以来,实践中案例发生极少便是例证。

  3、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并行,也是不科学的。对同一个民事法律关系,同时适用两种时效制度,这就产生两个不可解决的矛盾:

  第一,对于一个权利客体来说,一方取得权利,就意味着对方丧失权利。但在两种时效并行的制度下,一方丧失权利,另一方不一定取得权利,这就造成了权利与客体的脱节。

  第二,只要权利人在消灭时效期间内提出争议,就会阻止取得时效的完成,也就谈不上取得时效的适用。

  持肯定意见的认为:

 1、取得时效制度是以不背离社会的公序良俗为其出发点的,取得时效一个重要构成要件,是占有人必须是善意地、和平地占有他人财产,恶意占有不能基于取得时效而取得财产,这就不存在为哄抢财物提供法律“空隙”和“违背中国拾金不昧、物归原主传统美德”的问题。

  2、如无取得时效制度,会出现一方已基于消灭时效的无请求权、另一方也无所有权的自然债状态,使物之所有处于不确定状态。

  3、取得时效可以“警示权利人主张其权利”,促进社会资源之利用。

  4、便于及时界定权利,特别是针对中国存在产权不明的状态,便于稳定经济秩序,及时解决权利纠纷。

  5、动产即时取得和不动产登记制度也不能完全代替取得时效制度的作用。

  二、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

  1、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要件

  第一,需自主、和平、公然、持续地占有。自主占有是与他主占有相对而言的,以不须表示为原则。公然非以隐藏的方法占有,占有人主观没有故意使他人不知其占有的事实,应以一般社会观念决定。

  第二,占有需持续达一定期间。所谓持续占有即占有未出现中断情形。期间长短事关真正权利人以及占有利用人以及利害关系人利益,故必须合理确定。占有期间一般从占有人无瑕疵占有之时开始计算。

  2、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要件

  不动产登记在中国物权法中仅具有公示效力,没有公信力,对于其取得时效,其构成要件还应当包括:第一,登记权利人即名义人并不是实际权利人;第二,占有人持续占有达法定期间,且在该期间内名义人未被登记机关涂销;

  3、最后,关于期间的具体规定,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1)区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对于善意的可以规定较短的期间。(2)区分动产和不动产,对于不动产应该适用较长的期间。

  三、民法总则取得时效规定

  1、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于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被提交审议,民法典编纂的关键性性一步正式迈开.时效制度在民法总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并在时效制度中首次规定"取得时效"以期达到时效制度的体系完善、内部规则协调、逻辑自洽等.取得时效制度对于社会经济秩序的安定起到重要作用

  2、维护形成的社会关系

  3、敦促权利人积极行使其权利;三是节约司法资源,尽量的减少耗时耗力的举证以及调查取证等.就民法总则时效制度而言,规定取得时效意义深远.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善意取得为什么不能占有改定

律师分析:为了更好的保护所有权人的合法权利,而且法律应尽量保护交易的安全,对于善意取得,是法律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例外规定。在同等保护的情况下,应尽量遵守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为什么占有改定不能善意取得?

律师分析: 为了更好的保护所有权人的合法权利,而且法律应尽量保护交易的安全,对于善意取得,是法律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例外规定。在同等保护的情况下,应尽量遵守法律的一般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条 不...查看全文

为什么占有改定不能善意取得

法律分析:为了更好的保护所有权人的合法权利,而且法律应尽量保护交易的安全,对于善意取得,是法律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例外规定。在同等保护的情况下,应尽量遵守法律的一般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善意取得为什么不能占有改定?

律师分析: 为了更好的保护所有权人的合法权利,而且法律应尽量保护交易的安全,对于善意取得,是法律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例外规定。在同等保护的情况下,应尽量遵守法律的一般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条 不动...查看全文

为什么占有改定不适用善意取得?

律师分析: 适用占有委托物,不适用占有脱离物,只有通过交付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才适用占有改定规则。占有脱离物是指非基于真权利人的意思丧失占有的物,比如脏物、遗失物、漂流物、埋藏物、隐藏物等,这样是为保护受让人的权利,保护国家利益。 ...查看全文

为什么善意取得不适用占有改定?

律师分析: 为了更好的保护所有权人的合法权利,而且法律应尽量保护交易的安全,对于善意取得,是法律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例外规定。在同等保护的情况下,应尽量遵守法律的一般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条 不动...查看全文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时效取得吗

法律分析:《民法典》没有法定的取得时效,这个严重的问题在法学界是存在两种不同观点的,因为《民法典》的对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很难在法律上得到大家的共识,因此所有权的取得时效一直没有严格的规定制度。   取得时效,又称为占有...查看全文

善意取得为什么是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的特征之一就是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不是原所有者的意愿。善意取得就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取得的,并不是以原权力者意愿而得,所以属于原始取得。善意取得四点特征,处分人是无权处分,第三人是善意且有偿取得。转让的财产必须完成交付或者登记。...查看全文

占有改定为什么不能适用善意取得?

律师分析: 为了更好的保护所有权人的合法权利,而且法律应尽量保护交易的安全,对于善意取得,是法律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例外规定。在同等保护的情况下,应尽量遵守法律的一般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条 不动...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 不当得利诉讼时效为三年。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者有义务返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隐瞒犯罪所得时效的有什么规定

法律分析: 1、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查看全文

不得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及适用条件。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累犯、暴力犯罪等情形一般不得取保候审。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患有严重疾病、妇女怀孕哺乳未满一周岁婴儿等情形可以取保候审。被取保候审者需遵守规定,执行单位负责监督,并报...查看全文

侵权行为诉讼时效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侵权行为诉讼时效规定:侵权责任适用民事诉讼时效。一般民事诉讼时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起算。如果受害人向侵权者主张权利,则时效从最后一次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遗失物为什么不能善意取得?

律师分析: 遗失物是指物的所有人在没有丢弃该物的意思的情况下,使该物与其人身相分离,此时的物并非是无主物,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善意取得制度,对于物的所有人是显失公平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时效是什么

法律解析: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是否有诉讼时效规定

法律分析:不当得利有诉讼时效期,诉讼时效期是三年。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该利益的义务。不当得利的诉讼属于民事权利的诉讼,适用普通追诉期,自权利人知道...查看全文

什么规定了遗产诉讼时效为两年?

立遗嘱要注意行为能力、财产处分、继承人份额和形式要件。遗嘱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遗嘱无效的情形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立的遗嘱、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伪造...查看全文

遗失物为什么不适用善意取得?

律师分析: 遗失物是指物的所有人在没有丢弃该物的意思的情况下,使该物与其人身相分离,此时的物并非是无主物,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善意取得制度,对于物的所有人是显失公平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 ...查看全文

遗失物为什么不适用善意取得

法律解析: 遗失物是指物的所有人在没有丢弃该物的意思的情况下,使该物与其人身相分离,此时的物并非是无主物,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善意取得制度,对于物的所有人是显失公平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 ...查看全文

遗失物为什么不适用善意取得

法律解析: 遗失物是指物的所有人在没有丢弃该物的意思的情况下,使该物与其人身相分离,此时的物并非是无主物,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善意取得制度,对于物的所有人是显失公平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