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但是取保候审人员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加入社区矫正。
涉嫌犯罪处于取保候审阶段,法院可能会对犯罪嫌疑人判处管制或适用缓刑,托司法局对进行拟适用社区矫正前的社会调查评估,如果社会调查评估意见同意将你纳入社区矫正,这将是法院对判处管制或适用缓刑的重要依据。
一、什么刑事案件不用坐牢
判处管制或者适用缓刑、假释的刑事案件不用进监狱服刑。“做牢”是老百姓对“进监狱服刑”的俗称,不需要进监狱服刑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种,被判处管制的。管制的性质与有期徒刑等一样,是一种刑事处罚措施,但其最大的特点是罪犯不用到监狱服刑,仍然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劳动,只限制其一定人身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第二种,适用缓刑的。对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不用到监狱服刑,缓刑考验期间如果没有重新犯罪或者发现有遗漏的犯罪,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仍然不用进监狱服刑。第三种,被假释的。假释是指为有利于改造犯罪分子,早日融入社会,有条件地提前释放罪犯的制度。假释有较高的法律条件,且服刑至少一半以上、不能是故意杀人等重刑犯等。上述三种情形都属于不用“做牢”的情况。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帮到您。
二、拘役缓刑能出去打工吗
不行。现在缓刑的执行由司法局负责,要进行社区矫正,每月要参加一些活动,就是请假外出,最长也不得超过一个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有相关规定:
1、第六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2、第七条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应当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宣告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社区矫正期限;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社区矫正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等有关事项。
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到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3、第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
4、第十五条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5、第十六条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5、第三十条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
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参加宣告。
宣告事项应当包括: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对宣告缓刑的,宣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书面通知决定机关,同时抄送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刑期届满的,由监狱、看守所依法为其办理刑满释放手续。
三、案子到司法局了都是哪一关才有结果啊?
刑事案件分为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人民法院审判三个程序,没有司法局介入这个程序,案件也不会移交司法局。你所说的应该是司法局的调差,司法局调查是接受法院委托进行适用社区矫正审前调查,即法院认为有可能判处缓刑的情况下由司法局进行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