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违约方需承担责任;担保人仍需承担担保责任。《民法典》规定: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结算和清理条款效力;债务相同可抵销;债务不同可协商抵销;难以履行债务可提存标的物;提存后风险由债权人承担。
一、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是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民法典》对于合同解除后有关事项的处理
第五百六十七条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第五百六十八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除外。
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第五百六十九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第五百七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
(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二)债权人下落不明;
(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遗产管理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的价款。
第五百七十一条债务人将标的物或者将标的物依法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交付提存部门时,提存成立。
提存成立的,视为债务人在其提存范围内已经交付标的物。
第五百七十二条标的物提存后,债务人应当及时通知债权人或者债权人的继承人、遗产管理人、监护人、财产代管人。
第五百七十三条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提存期间,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延伸阅读
结语: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尚未履行的合同终止履行,已履行的根据情况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违约解除的合同,解除权人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仍需承担担保责任,除非担保合同另有约定。《民法典》还对合同解除后的结算、抵销、提存等事项进行了规定。标的物提存后,风险由债权人承担,孳息归债权人所有,提存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第十五条 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批准或者加入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公布。其他条约、协定的公布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第二十一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本法。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律分析: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是:_x000D_ 1、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当事人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可以采取补救措施;_x000D_ 2、因违约解除合同的,违约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1、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恢复原状还包括:(1)返还财产所产生的孳息;(2)支付一方在财产占有期间为维护...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律分析: 合同解除主要有以下法律后果: 1、对于合同中未履行的义务,不需要再履行; 2、对于合同已经履行的义务,需要视情况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且违约方要赔偿对方当事人所遭受的违约损失。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五百...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1、合同关系消失;2、双方产生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对权益受损部分进行赔偿或采取修理、更换、重做、减价、支付违约金等其他补救措施;3、一方与第三人产生权利义务关系。...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律分析: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合同的后果如下: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履行的根据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责任;若因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解除合同,部分或全部免...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法律后果是什么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如下:1、合同权利义务消灭,未履行的合同义务不再履行;2、合同附随义务发生,并进入履行阶段;3、合同终止后,当事人的特定权利和合同的特定条款仍然有效。合同解除的七种...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果是: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_x000D_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的规...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后有什么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 解除合同后的法律后果是: (一)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三)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后有什么法律后果

合同终止后,合同权利义务消失,未完成的义务不再履行,但合同附随义务和特定权利仍然有效。结算和清理条款、损害赔偿请求、诚信原则和交易习惯必须遵循。...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后法律后果有什么

合同解除后法律后果有:1、恢复原状,是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如果原物存在,应返还原物。恢复原状还包括:(1)返还财产产生的孳息;(2)支付一方在财产占有期间维持财产所花费的必要费用;...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

合同解除后,可以通过恢复原状、其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来处理。恢复原状包括返还原物、支付费用和孳息,其他措施包括修理、更换、减价和支付违约金。如果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只能向将来发生效力的解除,违约方应赔偿另一方的损失,解除溯及既往的...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包括恢复原状、其他补救措施以及赔偿损失。恢复原状要求返还原物或同类物,其他补救措施包括修理、更换、减价、支付违约金等,赔偿损失应包括可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预见到的损失。...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

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1、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恢复原状还包括: (1)返还财产所产生的孳息; (2)支付一方在财产占有期间为维...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是

合同终止后的法律后果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消失,未履行的合同义务不再需要履行;其次,合同附随的义务产生,并进入履行阶段;第三,合同终止后,特定的权利和合同条款仍然有效,包括结算和清理条款、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以及遵循诚...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有:1、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2、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违...查看全文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有什么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规定,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有:1、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_x000D_ 2、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查看全文

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律分析: 依据我国现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即合同中未履行的部分,不需要再履行;已经履行的,要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且违约方要向无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查看全文

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主合同无效的;担保主体不合格、不适格的;通过欺诈、胁迫、恶意串通订立的;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未经批准的;无权设立的。 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都有什么 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形有:1.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违背公序良...查看全文

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单方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恢复原状、其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恢复原状需要返还原物和支付费用,其他补救措施包括修理、更换、减价、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协议解除、不可抗力、违约和损失赔偿额不得超过预见到的损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