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遗产分配比例

律师回答
摘要:遗嘱和法定继承中对缺乏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应给予照顾和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继承人应予以照顾,对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以多分遗产。有扶养能力但不尽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应少分或不分遗产。继承人可协商决定不均等分配。
1,在遗嘱继承中,如果残疾人属于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被继承人的遗嘱中应该为其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2,在法定继承中,残疾人属于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延伸阅读
残疾人遗产分配的法律保障措施
残疾人遗产分配的法律保障措施旨在确保残疾人在遗产分配中获得公正的待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残疾人的遗产份额应当根据其法定继承权来确定,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一系列具体的保障措施,例如设立专门的遗产管理机构,确保遗产的有效管理和使用;设立特殊的监护制度,保障残疾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加强对遗嘱的审核和监督,防止遗产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发生。这些法律保障措施的实施,有助于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结语:残疾人遗产分配的法律保障措施旨在确保残疾人在遗产分配中获得公正的待遇,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残疾人的遗产份额应当根据其法定继承权来确定,确保公平分配。此外,设立遗产管理机构、监护制度以及加强遗嘱审核与监督等措施,有助于保护残疾人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 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烈士褒扬条例(2019第二次修订):第三章 烈士褒扬金和烈士遗属的抚恤优待 第十八条 定期抚恤金标准参照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确定。定期抚恤金的标准及其调整办法,由国务院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
烈士遗属享受定期抚恤金后仍达不到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予以补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老人遗产分配比例

法律分析: 老人遗产分配比例是根据继承人的数量均等分配,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查看全文

残疾人离婚财产分配比例是多少

离婚时,有能力的一方应给予残疾配偶适当帮助。共同财产分割可协商,如无协议,法院将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作为原则判决。...查看全文

遗产分配比例

遗产分配儿女分配比例应为:1、法定继承时,儿女一般应均等;2、遗嘱继承时,可以根据被继承人意愿分配遗产。在无遗嘱的法定继承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男女继承权平等,二是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均等,对生活有困难的儿女应予...查看全文

遗产分配比例

法律分析:遗产分配比例主要是指在法定继承中,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查看全文

遗产分配比例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均等,有特殊困难,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尽扶养义务的,应该不分或少分。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指的是在法定继承中确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分得的遗产份额...查看全文

遗产的分配比例

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但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均等,如生活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给予照顾,扶养能力和条件的继承人不尽义务可不分或少分遗产。...查看全文

遗产分配儿女分配比例?

遗产分配时应照顾特殊困难的继承人,如年迈、无劳动能力的父母等。对有赡养义务或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以多分。遗嘱可规定个人财产处分及指定执行人。...查看全文

夫妻遗产分配比例

继承遗产的排位是,第一顺序:法定的夫妻关系中的另一方、当事人的孩子、当事人的父母。第二顺序:当事人的亲生兄弟姐妹、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法定的继承流程开启以后,首先由首批次继承人继承,次批次继承人不能参与。若并无首批次继承人的...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比例分配?

遗产应均等继承,但对有特殊困难或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照顾。若继承人协商同意,可不均等分配。被主要扶养或同居的继承人可多分。...查看全文

父亲遗产分配比例

父亲遗产分配按继承人的人数比例均等分配,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一...查看全文

配偶死了,遗产分配比例

法律分析:首先,有遗嘱的按遗嘱执行。其次,没有遗嘱的按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父母、子女,每人按人头平均分配。比如男方死亡,共同财产共计200万,先除掉配偶的一半100万,剩下100万为遗产。有配偶、父母和孩子四个人平均...查看全文

配偶死了,遗产分配比例

配偶死了遗产分配比例如何规定 首先,有遗嘱的按遗嘱执行。其次,没有遗嘱的按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父母、子女,每人按人头平均分配。比如男方死亡,共同财产共计200万,先除掉配偶的一半100万,剩下100万为遗产。有配偶、...查看全文

配偶死了,遗产分配比例?

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后,死亡配偶剩下的财产属于遗产,依法分割。遗产分配根据遗嘱或法定继承顺序和份额进行分配。同一顺序继承人份额一般均等,但特殊情况下可不均等分配。...查看全文

配偶死了,遗产分配比例

法律分析: 配偶死了,遗产分配比例如果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顺序继承,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应当均分。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外,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查看全文

遗产分配比例如何划分?

遗产继承的分配方式有多种,一般应遵循平等分配的原则。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或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特殊的照顾。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以多分。但如果继承人之间协商同意,也可以不采用平均分配的方式。...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分配比例图?

律师分析: 有遗嘱留下的按遗嘱继承,没有的按法定顺序继承,一般先由配偶,子女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一般情况下是同一顺位继承人平均继承其遗产,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查看全文

遗产继承比例分配图

一、遗产继承怎么分配比例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这里的“一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查看全文

遗产分配顺序和比例

法律分析:遗产分配顺序和比例为:_x000D_ 1、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其比例依据遗嘱内容而定;_x000D_ 2、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优先与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其比例一般情况下是均等分配,特殊情形下可以不均等...查看全文

遗产分配顺序及比例

法律分析: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民法典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查看全文

遗产分配比例是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30条,遗产应平均分配给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对于有特殊困难的继承人应予以照顾,而扶养能力强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尽到义务,则可以少分或不分。继承人可以协商同意不均等分配。...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谢嘉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认证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99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