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诈骗:不知情者是否难逃干系?

律师回答
摘要:银行卡被诈骗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266条,只有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才构成诈骗罪。诈骗与借贷、亏损躲债、招摇撞骗等有界限。招摇撞骗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非法利益,而诈骗是骗取财物利益。其他诈骗犯罪在主观、客观表现等方面与本罪有相似之处,但在主体、犯罪手段、对象等方面有差别。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处理。
一、不知情被诈骗犯利用银行卡构成犯罪吗
1、不知情被诈骗犯利用银行卡是不构成犯罪的。
2、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1、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
2、与因亏损躲债的界限
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3、与招摇撞骗罪界限
两者都使用骗术,后者也可能获得财产利益,这两点相同;但是,主观目的、犯罪手段、财物数额要求和侵犯的客体,均有不同。招摇撞骗罪是以骗取各种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是损害国家机关、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它所骗取的不仅包括财物(但无数额多少的限制),还包括工作、职务、地位、荣誉等等,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当犯罪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公私财物时,它就侵犯了财产权利,又损害了国家机关和正常活动,属于牵连犯,应当按照行为所侵犯的主要客体和主要危害性来确定罪名并从重惩罚。如果骗取财物数额不大,却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应按招摇撞骗罪论处;反之,则定为诈骗罪,如果严重地侵犯了两种客体,一般依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诈骗罪处治;如果先后分别独立地犯了两种罪,互不牵连则应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4、本罪与本法规定的其他诈骗犯罪的界限
本法在其余各章节分别规定了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这些诈骗犯罪与本罪在主观方面和客观表现方面均相同,但在主体、犯罪手段、主体要件与对象上均有差别,较易区分。本条因之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不知情被诈骗犯利用银行卡不构成犯罪。然而,诈骗罪与非罪之间的界限需要考虑借贷行为、因亏损躲债以及招摇撞骗罪等因素。此外,根据《刑法》的其他规定,还有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等不同的诈骗犯罪。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判断和处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条 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提起公诉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诉;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曾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两次以上处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二条 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十张以上不满一百张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数量较大”;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五张以上不满五十张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数量较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十张以上的;
(二)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一百张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五十张以上的;
(四)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十张以上的;
(五)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十张以上的。
违背他人意愿,使用其居民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护照等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对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综合持卡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和意愿、申领和透支信用卡的状况、透支资金的用途、透支后的表现、未按规定还款的原因等情节作出判断。不得单纯依据持卡人未按规定还款的事实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有证据证明持卡人确实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除外: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后透支,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情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银行卡诈骗事件:不知情者是否需负责任?

银行卡诈骗责任与防范措施 银行卡被他人用于诈骗活动,出借人不知情时不承担责任。然而,若知情并继续出借,则构成共犯。《刑法》规定了诈骗罪的刑罚。为防范银行卡诈骗,应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共享黑名单,建设统一的征信系统。银行...查看全文

银行卡被拿去诈骗本人不知情

法律分析:完成了一个出借行为,出借银行卡给朋友,朋友利用这张卡进行诈骗活动。作为出借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银行卡借用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负责任。但如果知道他是拿去诈骗的情况下还借给他,就是诈骗行为的共犯。法...查看全文

不知情者是否应对诈骗行为负责?

不知情参与诈骗不构成犯罪,因为诈骗罪需要主观故意和非法占有目的。如果不知情,不符合构成要件。参与诈骗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但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刑期不超过三年、社会危险性低、严重疾病或羁押转保等情形。诈骗罪需要检察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后...查看全文

银行卡被朋友拿去诈骗,我不知情

法律分析:完成了一个出借行为,出借银行卡给朋友,朋友利用这张卡进行诈骗活动。作为出借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银行卡借用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负责任。但如果知道他是拿去诈骗的情况下还借给他,就是诈骗行为的共犯。法...查看全文

银行卡被别人用来诈骗自己不知情

法律分析:需承担责任。银行卡借给他人首先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卡的管理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查看全文

银行卡被用于诈骗,我不知情,后果如何?

被诈骗利用银行卡不构成犯罪,但金额在三千元以上可追究法律责任,可起诉要求返还资金。诈骗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刑罚,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刑罚,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查看全文

别人用我银行卡诈骗我不知情怎么办

诈骗罪构成要件及刑罚: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构成要件包括欺诈行为、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作出财产处分、行为人获得财产并使被害人财产受损。根据刑法规定,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查看全文

不知情别人用我的银行卡诈骗怎么办?

银行卡诈骗的手段多种多样,而信用卡诈骗行为也是其中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包括使用伪造、作废、冒用他人信用卡以及恶意透支等行为。对于不同情节的信用卡诈骗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和罚金。...查看全文

银行卡被用于诈骗,但是我不知情,什么后果

银行卡被用于诈骗,但是我不知情,什么后果?完成了一个出借行为,出借银行卡给朋友,朋友利用这张卡进行诈骗活动。作为出借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银行卡借用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负责任。但如果知道他是拿去诈骗的情况下还借给他,就是诈骗行为的...查看全文

银行卡涉及诈骗但是本人不知道

一、别人用我的银行卡诈骗我不知情要负责任么 完成了一个出借行为,出借银行卡给朋友,朋友利用这张卡进行诈骗活动。作为出借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银行卡借用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负责任。但如果知道他是拿去诈骗的情况下还借给他,就是诈骗行为...查看全文

银行卡借给别人,别人拿去诈骗我不知情

别人拿我银行卡进行诈骗,我不知情?法律分析:如果确不知情的,一般不构成诈骗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是否知情,不仅要看本人如何供述及辩解,还要看其他犯罪嫌疑人如何说、证人如何证明、被害人如何指控等。是否知情包括确实知情和应当知情。如果属...查看全文

诈骗罪是否适用于不知情参与者?

不知情参与诈骗获利一般不会被判刑,因为没有犯罪意识,诈骗罪需要主观故意才成立。根据刑法规定,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查看全文

一个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他人提供银行卡,他人使用银行卡进行诈骗,本人并不知情?

法律分析:被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银行卡,会受到罚款,拘役处罚。(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查看全文

诈骗不知情者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诈骗不知情者不对其进行处罚。因为不知情的诈骗行为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主观方面没有诈骗的故意。是否知情应根据证人证言、被害人指控、当事人实施客观行为的合理性等其他证据综合认定。法律依据:《《中华...查看全文

诈骗不知情者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 诈骗确不知情的一般不构成诈骗罪,不承担刑事责任。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要求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行为人不知情的,不符合...查看全文

诈骗不知情者怎么处置?

律师解答: 如果对于其他人的诈骗行为,确实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予以了帮助的行为,通常不构成诈骗罪,不应该承担刑事的责任。是否知情应根据证人证言、被侵害的公民指控、当事人实施的客观行为合理性等其他证据综合认定的。知情包括确实知情和应当...查看全文

诈骗不知情者怎么处置?

法律解析: 如果对于其他人的诈骗行为,确实是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予以了帮助的行为,通常不构成诈骗罪,不应该承担刑事的责任。是否知情应根据证人证言、被侵害的公民指控、当事人实施的客观行为合理性等其他证据综合认定的。知情包括确实知情和应当...查看全文

诈骗不知情者如何处罚

诈骗不知情者的处罚是: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客观上是利用欺诈手段骗取大量公私财产。具体来说,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后进行财产处分,从而...查看全文

不知情者诈骗怎么处罚?

诈骗不知情者的处罚是: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具体说就是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且使被害人陷...查看全文

银行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利用诈骗会被拘留吗

法律解析: 如果完全不知情,那就没有犯罪故意,仅有帮助行为也不构成共同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