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与范围

律师回答
摘要:法律规定的条件满足后,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引起法律效果的行为称为表意行为。其中催告是要求对方在一个月内作出表示的行为,对方未表示则视为拒绝;通知是基于事实或情况的行为,法律后果基于法律规定而非意思;宽恕是以感情为内容的行为,继承权不丧失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后果。
行为人以法律规定的条件业已满足为前提,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根据法律规定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主要包括意思通知行为、观念通知行为和感情表示行为以及原宥。
这种行为仍属于表意行为,但其效力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而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民事行为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民法上效力的表意行为。准民事行为可分为催告、通知以及宽恕。
1、催告。在相对人的催告行为中,虽然可以看出相对人的意思,但其法律后果只是为期一个月的期间的开始,期间届满后,对方仍未作出表示的,视作拒绝追认。这一后果的产生与催告人具有何种意思毫无关联。在一般情况下,催告人更希望对方作出追认表示。
2、通知。在这类行为中,行为人表示的并不是某项意思,而是一种事实或者情况,通知行为所发生的法律后果是基于法律规定,而非基于当事人的意思。
3、宽恕。宽恕是一种以感情为表意内容的行为,但被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并非宽恕内容所包含,而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法律后果。
延伸阅读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和适用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行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一般包括行为主体、客体、意思表示和法律目的。行为主体是指能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客体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所涉及的具体事物、财产或者利益。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主体通过言语、书面、行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法律目的是指行为主体通过民事法律行为追求的合法利益。适用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成立所必须满足的法定条件,如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合法目的等。只有当这些要素和适用条件齐备时,民事法律行为才能产生法律效力,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结语: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结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在满足法律规定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意思表示引起法律效果的行为。催告、通知和宽恕是准民事行为的一种形式,其效力基于法律规定而非个人意愿。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包括行为主体、客体、意思表示和法律目的,而适用条件则涉及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和合法目的等。只有当这些要素和条件齐备时,民事法律行为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一百七十一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第五百九十七条因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的,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定义与范围

《民法典》规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援助的定义及范围

法律援助的主旨是为无力自辩的特定人群提供法律支持,包括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犯罪案件和侵权赔偿案件,以及其他确需提供法律援助的事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法律援助机构...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范围及定义

民法典规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两类人群:年龄在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成年人中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个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法律效力,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查看全文

商标侵权行为的定义与范围

商标法第57条规定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在同类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伪造商标标识、未经许可更换商标并投入市场、为侵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等,以及给他人商标专用权造成的其他损害。...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的界定

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在满足法律规定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外部表达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其分类包括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以及主行为和从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完全民事行...查看全文

婚姻内侵权行为的定义与范围

婚内侵权行为包括人身侵权、财产侵权和违背夫妻忠实义务行为。遭遇家庭暴力应通过诉讼离婚,收集证据提起诉讼,经过庭审和调解后法院作出离婚判决。离婚前转移财产是违法行为,常见的转移方式包括转移存款、私下赠予财产、转移房产和转移公司资产或...查看全文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定义与范围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主要包括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和违反后合同义务的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产生的过失导致合同无效或另一方受损。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如医院未按约定治疗患者导致医疗事故。违反...查看全文

民事行为无效的范围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3、欺诈、胁迫导致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的行为;4、恶意串通损害利益的行为;5、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6、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经济合同行为。...查看全文

行政机关的定义与范围

行政机关的主旨是依法成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组织,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地方行政机关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行政机关的资格要求包括法定机关准许、职责权限确定、编制人员配备、独立行政经...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监护人的定义与范围

未成年人监护人确定的规定。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但在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时,由祖父母、兄姐或其他同意的人或组织担任监护人。对成年人监护人的规定包括配偶、父母、近亲属或同意的人或组织。这些规定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确保他们得到...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与准民事法律行为的差异

民事法律事实与民事法律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需要意思表示,后者则需要。此外,民事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而事实行为则无此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查看全文

商事主体的定义与范围

商事主体包括个体工商户、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营利法人及其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非法人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外国公司分公司。...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关系的种类与范围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根据不同标准,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权...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救济的概念与范围

民事制裁是国家对违反民事法规的违法当事人实施的强制性措施,包括恢复财产原状、返还原物、排除妨碍、损害赔偿等多种形式。执行机关为司法机关,对象可以是公民或法人。民事制裁不得侵害人身权利,不能以对人身的惩罚代替经济制裁。...查看全文

民法典如何定义民事行为能力人及其限制范围?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和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他们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其同意、追认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可以独立进行纯获利益的行为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行为。...查看全文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与事实行为相对应。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根据当事人意思表示产生法律效力,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行为能力;而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查看全文

遗嘱执行人的定义与范围

《民法典》规定了遗嘱执行人的范围和推选方式。立遗嘱人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否则继承人中需推选一名;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即为遗产管理人;若无遗嘱执行人,继承人应及时推选;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若无继...查看全文

法定监护人的定义与范围

法定监护是根据《民法典》规定的监护人顺序来确定监护人的制度。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顺序为父母、祖父母、兄姐等,而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顺序为配偶、父母、子女等。法定顺序可以根据监护人的协议进行调整,但人民法院有权根据情况选择更合...查看全文

法定代理人的定义与范围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诉讼活动只能由其监护人为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进行行政诉讼活动。...查看全文

法定继承人的定义与范围

《民法典》规定我国法定继承人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遗产继承按照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进行,继承开始后,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