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伤情鉴定?

律师回答

一、什么是伤情鉴定
      伤情鉴定,又叫人身损伤程度鉴定。伤情鉴定,是司法鉴定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对于确定损伤的性质与程度、推定致伤物体与作用方式、估价损伤的预后及可能发生的后遗症等,有重要的意义。
      伤情鉴定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根据损伤的程度,分为轻微伤、轻伤和重伤。
      如果致人轻微伤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治安拘留、警告和罚款。给被害人造成损失的,还应承担相应的医药费、误工费、交通费等合理损失。
      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轻微伤害的损伤。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伤情鉴定与伤残鉴定的区别是什么?
      1、确定的时间不同
      伤情鉴定在伤情发生后即应进行,而伤残评定则应在治疗终结后进行,这是因为两者的评价基础不一样。
      2、目的不同
      伤残评定主要在于评判治疗终结后的伤残程度,即对受害人工作、生活、社交能力的影响程度,而伤情鉴定在于确定损伤本身的严重程度。鉴于其目的不同,
      反映在损伤程度和伤残程度的评定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可以被鉴定为重伤的不一定构成伤残。因为有些损伤本身可能很严重,但经过治疗后可能痊愈而不影响功能。
      3、标准依据不同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伤残评定的依据的标准是《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而伤情鉴定,目前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制定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4、使用目的不同
      伤残评定结论多用来确定民事赔偿责任,而伤情鉴定则多用来确定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5、等级划分不同
      伤残评定根据对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影响的程度划分为I级(1级)至X级(10级),伤情鉴定则根据损伤本身的严重程度划分为轻微伤、轻伤和重伤。
三、伤情鉴定的时机是什么时候?
网友提问:我家人被人打伤现在。报警后,派出所说要等伤全部养好以后拿着医院的全部证明再去找到他们。
      请问我家人现在就是市二院治疗,可以在医院做伤情鉴定吗?求详细程序步骤?一进医院就要交2万元,对方现在不承担任何医疗费用。做伤情鉴定是直接让医生开好病例后就可以直接到司法鉴定了吗?求解?
回答:1.人被人打伤后要进行伤情鉴定,应先报警,再由派出所开具证明,到指定的鉴定机构去进行鉴定。
      2.如果你家人伤情严重,明显已经达到轻伤以上,可以向派出所要求立即进行阶段性的鉴定。
      3.有了阶段性的鉴定,就可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的措施。 4.然后等伤好转好再做最后的伤情结论。
      5.伤情鉴定需要提供本人身份证、病历、X光照片等。
      6、如果伤情不是明显达到轻伤,派出所可能会要求等伤好以后再做鉴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什么是伤情鉴定的等级划分标准?

本文介绍了伤情鉴定等级划分的标准,包括五个等级:重伤一级、重伤二级、轻伤一级、轻伤二级以及轻微伤。其中,重伤二级是重伤的下限,与重伤一级相衔接,而重伤一级的上限是致人死亡。以此类推,轻微伤的上限与轻伤二级相衔接。未达到轻微伤标准的...查看全文

伤情鉴定轻伤是什么标准

伤情鉴定轻伤的标准是指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器官功能部分障碍,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包括轻伤一级和轻伤二级。致人身体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误工、护理、交通、住宿、住院期间伙食补助、必要的营养等费用。损伤达到伤...查看全文

跟腱断裂是什么伤情鉴定标准

申请人的跟腱断裂,工伤鉴定是几级 职工工伤致跟腱断裂,可能评定为十级伤残,具体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伤情,对照标准鉴定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5.10十级5...查看全文

伤情鉴定是什么时候做?

律师分析: 要看具体伤情, 以原发性损伤为主要鉴定依据的,伤后即可进行鉴定;以损伤所致的并发症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伤情稳定后进行鉴定。 以容貌损害或者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损伤90日后进行鉴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原...查看全文

我国伤情鉴定规定是什么?

律师解答: 我国人体伤情鉴定标准第一条,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以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结合法医检案的实践经验制定,为轻伤鉴定提供依据。第三条,鉴定损伤程度,应该以外界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害及后...查看全文

我国伤情鉴定规定是什么?

法律解析: 我国人体伤情鉴定标准第一条,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以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结合法医检案的实践经验制定,为轻伤鉴定提供依据。第三条,鉴定损伤程度,应该以外界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害及后...查看全文

后果是什么,如果伤情鉴定不及时?

伤情鉴定的及时性对结果和赔偿具有重要影响;法院只在特定情况下会自行鉴定,其他情况需要当事人申请;申请司法鉴定需提供委托书和相关材料;司法鉴定机构应在30天内完成鉴定,并出具鉴定文书。...查看全文

伤情鉴定是以什么为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以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结合法医检案的实践经验制定,为轻伤鉴定提供依据。 第二条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查看全文

人身伤情鉴定标准是什么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发布,废止了《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鉴定原则包括以致伤因素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及其并发症为依据,全面分析综合鉴定。鉴定时机根据损伤类型和伤情稳定来确定。伤病关系...查看全文

我国伤情鉴定标准是什么?

律师分析: 我国人体伤情鉴定标准第一条,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以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结合法医检案的实践经验制定,为轻伤鉴定提供依据。第三条,鉴定损伤程度,应该以外界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原发性损害及后...查看全文

法医伤情鉴定标准是什么

法医伤情鉴定标准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进行鉴定。一、程序公开1、公安机关在办理治安、刑事案件中对当事人要求进行伤情鉴定的,办案单位及时开具法医伤情鉴定委托书,当事人凭委托书到被委托的法医鉴定机构进行鉴...查看全文

人身伤情鉴定标准是什么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是:1、重伤,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包括重伤一级和重伤二级;2、轻伤,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查看全文

骨折伤情鉴定流程是什么

法律分析:骨折伤情鉴定流程是委托人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申请鉴定,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审查,由鉴定人员鉴定一致出具鉴定意见书并送达给当事人。法律依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二条_...查看全文

怎样做伤情鉴定流程是什么

法律分析:1、委托:2、受理:3、初次鉴定4、复核鉴定5、司法鉴定文书的出具法律依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二条 委托人委托鉴定的,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查看全文

什么是伤残评定?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的区别是什么?

伤情判定和伤残判定在时刻、意图、规范依据、运用意图和等级区分等方面存在差异。伤情判定主要断定损害自身的严峻程度,而伤残判定评判医治完结后的伤残程度。两者的判定依据、目的和等级区分都不同,因此对于重伤的判定不一定构成伤残。...查看全文

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是什么?

律师分析: 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是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服务性机构,需要鉴定的,受暴者可自行到鉴定中心或委托妇联办理伤情鉴定工作。对经济上确有特殊困难的受暴者,妇联还会协调伤情鉴定中心在费用方面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伤情鉴定标准是什么?

交通事故新伤残评定标准:一级伤残为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5级、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等;二级伤残为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盲目4级、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障碍等。...查看全文

打架斗殴伤情鉴定程序是什么

根据法律规定,打架斗殴伤情鉴定程序是:首先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查看全文

耳部听力伤情鉴定标准是什么

1、听力残疾一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dBHL,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2、听力残疾二级:听...查看全文

打架斗殴伤情鉴定程序是什么?

律师分析: 根据法律规定,打架斗殴伤情鉴定程序是:首先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