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结束后的案件审理期限

律师回答
摘要:一、听证会的概念和分类;二、听证会的流程包括决定举行、公告、确定陈述人、陈述义务、保密和费用以及旁听;三、听证会后的裁定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听证会的一般概念
听证会分为三类,一类是行政机关的听证会,其含义为行政机关在作出有关行政决定之前,听取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质证的程序;一类是法院的听证会,其含义为法院为了查清事实,公正审判,听取案件相关人的陈述、质证的程序;最后一类为立法听证,一般不会出现。

、听证会的流程
(1)作出举行听证会的决定
专门委员会或者工作机构举行听证会是否要报委员长会议或主任会议批准,这里没有明确的规定,需按照各部门的具体规定。
(2)听证公告
公告中应明确写出时间、地点、目的等等,以及听证事项和与了之有关的必要的背景资料介绍,并且介绍所包含的信息应当足以使公众判断听证事项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总体而言就是应对听证事项的介绍应当较为详细,使公众知道听证事项的问题所在,了解公众的真实意见。听证公告的发布方式就是尽可能让最多的人知道或让尽可能多的相关人知道听证会召开的有关情况。
(3)听证陈述人的确定
按照公正、合理、平等的原则,确定陈述人。具体有四种确定的方法。一是听证陈述人的报名人数不足听证会公告所列人数,听证机构认为可以举行听证会的,所有符合条件的报名人均应列为听证陈述人;二是按照报名时间的先后顺序确定听证陈述人;三是对于一些人可以有优先权,主要是某一群体推选出的代表;四是听证机构的工作人员经约见认为该人持有重要意见、确有必要参加听证会的听证陈述候选人或利害关系人。
(4)听证义务
陈述人不仅应当按照要求其提供书面材料,还应当要求其出席听证会,以接受听证人和其他听证陈述人的质证。
(5)听证陈述人保密和费用
一些可能涉及其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听证机构不得公开。并且对于听证陈述人生活确有困难的,听证机构可以为其提供因出席听证会所支出的合理费用。
(6)旁听
旁听人员的确定,应参照人民法院旁听的办法,按到会场的先后顺序确定。此外,听证机构应当保证媒体参加听证会,并进行报道。

、听证会后的裁定期限
听证会的裁定期限是不确定的,因为听证会的种类不同,且听证事项不同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听证会后的裁定,一般来说最长的是三个月的时间。
延伸阅读
结语:经过听证会的程序,行政机关、法院或立法机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案件的事实和相关人的陈述。听证会的流程包括决定举行、公告、确定陈述人、陈述人的义务、保密和费用、旁听等。听证会后的裁定期限因不同因素而异,一般情况下最长为三个月。通过听证会,可以确保公正审判和充分保障各方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四节 听证程序 第六十三条 行政机关拟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一)较大数额罚款;
(二)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
(三)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四节 听证程序 第六十五条 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依照本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作出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修正):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四节 听证程序 第六十四条 听证应当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五日内提出;
(二)行政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听证的时间、地点;
(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依法予以保密外,听证公开举行;
(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席听证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出听证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行政机关终止听证;
(七)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八)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笔录中注明。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案件审理结束后的期限

刑事案件一审普通程序应在受理后二个月内宣判,最长不超过三个月;适用简易程序应在受理后二十日内审结。民事案件简易程序三个月内结案,普通程序六个月内结案,可延长六个月,特殊情况需上级批准。...查看全文

涉外案件的审理不受案件审结期限的限制

涉外案件审理期限一般不受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案件审结期限的限制的。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的期间,不受本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限制。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涉外案件的审理不受案件审结期限的限制?

律师分析: 是的。这是因为: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在送达诉讼文书,调查取证等方面的时间一般要比审理国内民事案件的时间长,难以依照审理国内民事案件的审限审结案件。民事诉讼法有明确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查看全文

二审结束后的再审期限是多久?

民事案件再审申请期限为6个月,但特殊情况下可不受限制。再审是为纠正已生效的错误判决,按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案件。《民事诉讼法》第205条规定,当事人应在判决、裁定生效后6个月内提出申请;若符合第200条的规定情形,则自知道或应知道...查看全文

庭审结束后的审判期限是多久?

本文讲述了法庭开庭审理案件的条件和开庭前原告需要准备的材料。条件包括起诉状送达、双方当事人出庭、审判人员按顺序审理案件、原告按时参加诉讼等。开庭前原告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身份证、诉讼文书、证据原件、证人身份证证等。不同的程序会有不同...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期限到了案件还没结束?

律师分析: 取保候审时间到了还没结案,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出解除取保候审决定的,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决定书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和有关单位。 【法律依据】: 《中...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期限到了案件还没结束

法律分析:取保候审时间到了还没结案,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出解除取保候审决定的,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决定书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和有关单位。法...查看全文

二审案件的审结期限

律师分析:(1)对判决提起上诉的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2)对裁定提起上诉的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侦查结束后审查起诉的期限是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查看全文

案件结束后取保候审怎么处理?

律师分析: 需要获取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文书。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结束后案件怎么处理

取保候审期满后怎么处理需要根据情况而定,具体包括: 1、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需追究刑事责任的,撤销取保候审; 2、证据不足,无法追究责任反之,撤销取保候审; 3、需要追究责任的,移送案件至检察院,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结束后案件如何处理?

1、案件显着轻微,不需追究刑事责任的,或证据不足,无法追究责任,要决定撤销取保候审。2、应当追究责任的,要移送案件,或者变更强制措施。3、在取保候审期间内被法院判决,并生效的,即开始执行判决刑法,取保候审自动撤销。 取保候审多久结...查看全文

取保候审结束后案件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当事人的取保候审结束后,案件一般进入到审查起诉阶段,即将对当事人进行审判。《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查看全文

服刑结束后案件是否会重新审判?

服刑完的案子一般不会重判,但若证据有错误可能会重判,还需检察机关翻查。管制是一种轻刑罚,期限为3个月至2年,犯罪分子由社区矫正,劳动有报酬,羁押时间可抵刑期。...查看全文

案件审理结束,但出境受限,如何应对?

案件审理结束后限制出境是因为当事人未执行法院判决结果,或者案件尚未结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国公民不准出境的情形包括:未持有效证件或拒绝边防检查;被判刑未执行完毕或涉及刑事案件;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因妨害国(边...查看全文

行政案件调查结束后的结案处理

行政案件调查终止的情形包括:没有违法事实、追诉时效已过、违法嫌疑人死亡、其他需要终止调查。若违法嫌疑人已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公安机关终止调查时应立即解除。...查看全文

一般听证会结束几天有结果

听证指的是行政机关在作出有关行政决定之前,听取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质证的程序。听证是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的重要法律程序。一项安排或处置须经相关者对其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质证才能设定和实施的制度。听证也称听取意见,指行政机关...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听证结束后如何处理

行政处罚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1、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等。...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听证结束后如何处理

法律解析: 行政处罚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1、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等。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行政处罚听证结束后如何处理?

律师分析: 行政处罚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1、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等。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