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缓刑后是否可以再次适用缓刑?

律师回答

撤销缓刑后仍然符合判处缓刑的条件的,可以再适用缓刑。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数罪并罚后能否再适用缓刑

如果数罪并罚后仍然符合判处缓刑的条件的,可以再适用缓刑。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缓刑期间再犯罪能否适用缓刑

缓刑期间再犯罪不能再适用缓刑。《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缓刑考验期醉驾是否再适用缓刑

一般不能再适用缓刑了。因为醉驾应当判处拘役,在缓刑期间醉驾的,原则上,应当撤销缓刑,前后罪实行数罪并罚。而法律规定适用缓刑的条件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有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适用缓刑对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人。其中对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适用缓刑。所以,缓刑考验期醉驾原则上不宜再适用缓刑。

缓刑期内犯罪是否可以再适用缓刑

缓刑期内犯罪便不再适用缓刑。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抢劫罪能否适用缓刑

抢劫罪一般是不适用缓刑和取保候审的。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有可能缓刑和取保候审,而抢劫罪的最低量刑标准为三年。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撤销缓刑后能否再适用缓刑

法律分析:撤销缓刑后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再适用缓刑: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缓刑被撤销,是否还可以再次申请缓刑?

缓刑撤销的主旨是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或违反缓刑管理规定的犯罪分子,应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刑罚。撤销缓刑的程序包括由审判新罪的人民法院在审判新罪时撤销原判决宣告的缓刑,并通知原宣告缓刑的法院和执行机关;对于违反缓刑...查看全文

缓刑撤销后是否仍可适用?

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在撤销缓刑后可以再次适用缓刑。拐卖妇女罪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缓刑,但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在我国适用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并不是都被判处了缓刑,仅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被人民法院适用缓刑。...查看全文

缓刑判决后是否可以再次缓刑?

犯罪分子如果之前已经获得过缓刑,只要符合条件并通过审核,可以再次获得缓刑;但在缓刑期间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制度,如定期报到、无违法行为等,否则会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查看全文

缓刑期内犯罪是否可以再适用缓刑

法律分析: 缓刑期内犯罪不可以再适用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七十七条...查看全文

缓刑是否可以多次适用

法律分析:缓刑可以多次适用。我国刑法并没有限制缓刑的次数,被判处缓刑一次能否再次被判缓刑法律没有规定,但是没有禁止,所以应该是根据案件的情节决定是否能够再次判处缓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缓刑是否可以多次适用

我国相关的法律上并没有限制缓刑的次数,关于被判处缓刑一次能否再次被判缓刑法律没有确切的规定,但是没有禁止,所以一般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来决定是否能够再次判处缓刑。只要能够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通常是可以多次适用缓刑的但是实践当中,但...查看全文

多次缓刑是否可以适用?

我国法律对缓刑次数没有明确限制,但也没有禁止再次判缓刑,判缓刑需根据案件情节决定,而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好、不再危害社会、不对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同时可以限制犯罪分子在缓刑期内的活动范围。...查看全文

二罪并罚后可以缓刑吗:可否再适用缓刑

被告人被二罪并罚后可以判处缓刑,因为只要被告人满足了判处缓刑的条件,即可被判处缓刑,与被告人犯了几起罪行并无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缓刑适用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同时需该犯罪分子犯罪情节...查看全文

缓刑罪犯再次犯罪能否撤销缓刑

缓刑期间再犯罪需撤销缓刑,数罪并罚;被宣告缓刑需遵守规定,如报告活动情况、离开居住地需批准;缓刑案底与实刑案底无区别,都是刑事犯罪记录,缓刑是暂缓量刑的一种制度。...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再次犯罪能否适用缓刑?

缓刑期间再犯罪不能再适用缓刑。《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查看全文

是否可以在首次被判缓刑后再次被判缓刑?

满足法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如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且无再犯罪危险,可以宣告缓刑。对未满18岁、怀孕妇女和已满75岁的人则应宣告缓刑。...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满后是否可以撤销缓刑?

缓刑考验期满后不可撤销缓刑,原判罚不再执行。缓刑期内需遵守法律规定,服从监督,报告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规定。判缓刑需符合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对社区无不良影响。违法行为将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罚,个人档案仍有...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满后是否可以撤销缓刑?

不可撤销。我国《刑法》第76条规定,如果没有本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既然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从法理上讲,原判刑罚已然消失,不复存在,所以不存在可撤销的对象。 缓刑考验期满如何撤销缓刑...查看全文

缓刑对哪些人适用缓刑是否会被撤销

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判处缓刑的,可以撤销。被撤销的法律条件是: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前没有其他犯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罪或者新...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再次犯罪是否还可以再次判缓刑?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不可以再判缓刑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是否属于累犯 不属于。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查看全文

缓刑期间是否可以再次被判缓刑?

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悔罪表现、不是累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若犯罪分子再次犯罪或被发现有未宣判的罪,缓刑将撤销。若在缓刑考验期内实施新犯罪且情节严重,犯罪分子会被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能否再次适用缓刑?

律师分析: 缓刑考验期内重新犯罪不可以再判缓刑。 从撤销缓刑的法律规定来看,缓刑期内又犯罪的缓刑撤销后不应再适用缓刑。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数罪并罚后必须是实际执行的刑罚;且缓刑期内又犯罪的缓刑撤销后再判处其缓刑的,会削弱缓刑制度...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能否再次适用缓刑

缓刑考验期内重新犯罪不可以再判缓刑。 从撤销缓刑的法律规定来看,缓刑期内又犯罪的缓刑撤销后不应再适用缓刑。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数罪并罚后必须是实际执行的刑罚;且缓刑期内又犯罪的缓刑撤销后再判处其缓刑的,会削弱缓刑制度的执行效力,...查看全文

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能否再次适用缓刑

缓刑考验期内重新犯罪不可以再判缓刑。从撤销缓刑的法律规定来看,缓刑期内又犯罪的缓刑撤销后不应再适用缓刑。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数罪并罚后必须是实际执行的刑罚;且缓刑期内又犯罪的缓刑撤销后再判处其缓刑的,会削弱缓刑制度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