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条件是什么

律师回答

法律解析:

一、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挪用公款后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2条、383条的规定按贪污罪定罪处罚。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说明其主观故意已经转化,即由暂时使用转变为永久占有,客观上使被挪用单位对挪用人和物都失去控制,这符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故以贪污罪定罪处罚。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但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潜逃"呢?目前,法律与司法解释对"潜逃"没有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案发前或案后,行为人请假外出或辞职,而致发案单位与之无法联系的即可认定为"潜逃"。

二、挪用公款后用虚假发票平账或销毁有关账目。 某国有企业老总李某,嗜赌成性,在输光了自己的积蓄后,为了捞回赌资,将手伸向公款。从2002年6月始至2003年5月止,先后多次挪用公款共计95万元参加赌博,结果全部输光。李某怕被发现,叫当时正承建单位办公楼的张某虚开96万 元的工程款发票平账。案发后,李某无力退还公款。李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本案中,李某的前行为是公款私用,主观意图是暂时使用,属于挪用公款的行为。后来,李某以虚开的工程款发票平账,说明其主观故意发生了转变,客观上其所挪 用的公款在单位财务账目上已不能反映出来,财产的所有权事实上已发生转移。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李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行为人挪用公款后采用伪造单据、涂改账目、销毁凭证、变卖获利、赠送他人等方法,使所挪用的公款难以在单位财务账目上反映出来的,其挪用公款的行为被完全 掩盖,可以达到侵吞公款的目的,这种情况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平帐。说明行为人主观目的发生了变化,想永久控制财物,客观上财产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符合贪污 罪的构成特征。应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当然,是否平帐只是判断构成贪污罪还是挪用公款罪的一般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例如,行为人挪用公款后为应付查帐而暂 时平帐,不能因其暂时平帐改变挪用公款的定性;又如行为人直接侵吞公款并挥霍殆尽,即使未平帐也应认定其构成贪污罪。因此,对行为人行为定性的关键还在于 看主观上对于公共财物是具有非法占有还是非法使用的故意。判断行为人主观故意,除了行为人自己的供述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客观的行为表现来分析,其中包括行 为人动用公款的手段、对帐目的处理、公款的用途和归还情况等。

三、截取单位收入不入账,而作其它用途 。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采取的手段均有截取单位收入不入帐的手段,但如何区分确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对于截取单位收入不入帐,要看其是否对其挪用的公款行使了处分权,某县国有土产公司所属仓库保管员郑某,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2月,先后三次将土产公司从县农资公司调进的价值共3万余元的尿素入库后,不造商品验收单入账,自行将尿素销售而不交款,将款用于归还个人借款和借给他人使用。案发后,郑某退还了全部赃款。对郑某应如何定罪? 这 一案件中,虽然郑某擅自挪用营业款,将其借给他人和归还借款,表面上与挪用公款罪十分相似,但是作为仓库保管员的郑某对其入库的尿素擅自行使了处分权,将 尿素自行销售,并且没有造商品验收单,属于一种直接侵吞的行为,从其行为方式上就可以反映出郑某意欲永久占有该营业款的目的。因此,对郑某应认定贪污罪。

四、挪用公款后,隐瞒公款去向不退还 。被告人刘某,系国有林场商店主任。2000年10月起,私自先后多次挪用商店购货款234000元 用于与他人合伙做生意和借给其儿子购买商品房。案发后,刘某到检察院投案,承认其挪用公款的事实,但其编造谎言,隐瞒赃款去向,并明确表示不退还。对刘应 如何定罪?本案中,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刘某,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先后多次将单位公款挪作个人使用。其行为开始时,主观意图是想利用挪用得到一定的收益,并 非不还,但后来编造谎言,隐瞒赃款去向,并明确表示不退还时,说明其主观意图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挪用目的转化为非法占有目的,由开始的暂时占有转变为长 期或永久占有,侵犯的客体已转化为公款的所有权。因此,其挪用行为的性质相应也发生了变化,即挪用变成了贪污的一种手段,并非属于"因客观原因不能退还",应认定为贪污罪。 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且不退还的,要分析不退还的原因,是"不能还",还是"不想还"。 如果是客观上无力退还,如赌博输光了、经营赔本了,行为人主观上只有挪用公款的故意,其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不能因公款未还而不问原由就推定行为人主观上要 非法占有公款,这种客观归罪对于行为人有失公允,已被新刑法废止。笔者认为,如果无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而不归还,就不能推定其有非法占有公款的故 意。则仍以挪用公款罪论处;如果是主观上的原因,即有证据证明有能力退还,但就是不还的(如破罐子破摔或者积极转移、隐匿财产的等),则主观上就具有了非 法将这公款据为己有的目的了,这就符合贪污罪的构成特征。

综上 ,我们认定挪用公款是否转化为贪污犯罪时,要以行为人主观故意为基准,遵循主客观相一致的基本原则,正确定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第三百八十三条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那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条件是什么?

律师分析: 一、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挪用公款后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2条、383条的规定按贪污罪定罪处罚。行为人携带挪用的...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条件

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条件包括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挪用公款后用虚假发票平账或销毁有关账目、截取单位收入不入账,而作其它用途等。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本文关联的相关法...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条件

法律分析: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条件包括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挪用公款后用虚假发票平账或销毁有关账目、截取单位收入不入账,而作其它用途等。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条件?

律师分析: 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的条件包括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挪用公款后用虚假发票平账或销毁有关账目、截取单位收入不入账,而作其它用途等。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转化为贪污罪的认定

挪用公款是否转化为贪污,应当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具体判断和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挪用公款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查看全文

能否将挪用公款罪转化为贪污罪?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司法实践中,如果行为人采取虚假发票平帐、销毁帐目等手段,且没有归还行为,应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如果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但拒不归还,并隐瞒公款去向,也应以贪污罪定...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转化贪污罪认定

案例      2008年9月24日,杨某利用担任某国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主任的职务便利,指使物流配送中心财务处处长李某(另案处理)从物流配送中心挪用公款20万元...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转化成贪污罪的情形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及转化情形。挪用公款罪是暂时使用公款,无据为己有企图;贪污罪是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罪使用公款为个人目的,贪污罪使用侵吞、窃取等手段。贪污罪侵犯国有财产所有权,挪用公款罪侵犯国有资产使用权。贪污罪立案无...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后潜逃是否可以转化为贪污罪?

律师分析: 挪用公款后潜逃可以转化为贪污罪。法律上规定,挪用公款后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应按贪污罪定罪处罚。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说明其主观故意已经转化,即由暂时使用转变为永久占有,客观上使被挪用单位对挪用人和物都失了控制,符...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后潜逃是否可以转化为贪污罪

法律解析: 挪用公款后潜逃可以转化为贪污罪。法律上规定,挪用公款后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应按贪污罪定罪处罚。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说明其主观故意已经转化,即由暂时使用转变为永久占有,客观上使被挪用单位对挪用人和物都失了控制,符...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在何种情况下会转化为贪污罪?

挪用公款是否转化为贪污,应当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具体判断和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能转变为贪污吗

法律分析: 挪用公款罪能转变为贪污。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对其携带挪用的公款部分,以贪污罪定罪处罚;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能力归还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归还,并隐瞒挪用的公款去向的,应当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 《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能转变为贪污吗

法律分析:挪用公款罪能转变为贪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行为人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对其携带挪用的公款部分,以贪污罪定罪处罚。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查看全文

什么是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

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客体不同,贪污罪侵犯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能,挪用公款罪侵犯公款的占有、使用、收益权能。二者的主观方面不同,两个犯罪都是故意,但是贪污罪有将公共财物占为己有的意思,挪用公款罪没有。在客观方面也有不同...查看全文

转化挪用公款潜逃为贪污是否合理?

挪用公款后携带潜逃会转为贪污罪,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挪用公款潜逃的行为将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携带挪用的公款...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哪些情形可能转化成贪污,贪污罪如何

法律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关于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携带所挪用的全部公款潜逃,则全额认定贪污,实践中不存在争议。 若行为人携...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哪些情形可能转化成贪污,贪污罪如何?

律师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关于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携带所挪用的全部公款潜逃,则全额认定贪污,实践中不存在争议。 若行为人携...查看全文

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查看全文

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

贪污罪与挪用公款罪的区别在于:一是犯罪主体不同,贪污罪主体范围大于挪用公款罪;二是主观故意不同,贪污罪为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不准备归还,挪用公款罪为暂时占有并使用公款,打算以后归还;三是行为方式不同,贪污罪采取侵吞、盗窃、骗取等手段...查看全文

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1、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挪用公款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2、贪污罪是行为人想占有,挪用公款罪是行为人在“借用”。3、贪污罪贪的钱是公共财产,比如扶贫基金、国有财产...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