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侮辱性言论是否违法?

律师回答
摘要:在群里或朋友圈骂人,批评且无造谣、侮辱性言辞不违法;捏造事实、造谣诽谤侵权,达到一定浏览或转发量可能构成诽谤罪;事实但含侮辱性质,没有严重后果侵权,有严重后果可能构成侮辱罪;微信言论权受法律制约,散布不法言论、攻击诽谤他人需承担法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可能刑事责任。
如果是在群里或者朋友圈骂人,且该群与被骂人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区域群、生活群等方面有重合),那要看骂的内容。
如果是确有其事的批评,没有造谣,没有侮辱性言辞的,那不属于违法犯罪。
如果是捏造事实,造谣诽谤的,情节不严重的话,属于侵权行为,侵犯他人名誉权;如果浏览者达到5000人,或者转发者达到500人的,那可能构成诽谤罪。
如果是事实,但骂的内容具有侮辱性质,如果是普通的侮辱言辞,没有造成严重后果,那是侵权行为,同时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能被拘留、罚款;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受害人自杀、精神失常等),那可能构成侮辱罪。微信也不是个人的独立王国,他的话语权同样受到我国法律的制约,利用微信散布不法言论,攻击诽谤他人,败坏他人声誉的,同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发谣言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还有可能要承担刑事上的责任。
延伸阅读
朋友圈言论的法律责任和处理方式
朋友圈言论的法律责任和处理方式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问题。在现代社交媒体的普及下,朋友圈言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也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监管和管理。根据法律规定,侮辱性言论可能涉及到名誉权、人格权等法律权益的侵犯,因此可能构成违法行为。对于此类言论,法律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方式,包括警告、罚款、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等。同时,个人在发布朋友圈言论时也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益,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朋友圈言论的法律责任和处理方式,我们应该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结语:合理监管和管理朋友圈言论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侮辱性言论可能侵犯名誉权和人格权,构成违法行为。对于此类言论,法律通常采取警告、罚款、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等处理方式。个人在发布朋友圈言论时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避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法律意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朋友圈侮辱他人是否违法?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应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但是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如果在朋友圈中所指定的对象是...查看全文

朋友圈侮辱他人是否违法?

律师分析: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应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在侵害对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但是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如果在朋友圈中所指定的对象...查看全文

直播间侮辱性言论是否违法?

直播间辱骂他人的法律责任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情节轻微属于治安违法,可罚款或拘留;情节严重构成侮辱诽谤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未构成犯罪时,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或赔偿损失。...查看全文

朋友圈侮辱他人是否犯法?

朋友圈污蔑他人是违法行为,构成诽谤罪,将被处罚款或拘留。受害人可报警处理或提起民事诉讼维权。造谣属违法行为,应追究责任。诽谤罪立案标准: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破坏名誉,情节严重构成罪。捏造他人犯罪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刑事...查看全文

言论侮辱他人是否违法?

言论侮辱他人构成侮辱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采用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侮辱手段包括暴力侮辱人身、言语侮辱和文字侮辱,如泼粪、辱骂、散布隐私等。...查看全文

社交平台上的侮辱性言论是否违法?

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名誉。证据确凿且无法协商解决时,可向法院起诉。即使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不实消息、指责他人,若对方受到负面社会评价,仍属侵犯名誉权。...查看全文

发朋友圈侮辱人犯法么?

律师分析: 在“朋友圈”中的信息被转发多次之后,其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朋友圈内侮辱、诽谤他人的言论,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会影响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并对其精神造成伤害,所以会构成对他人...查看全文

言论侮辱别人是否犯法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规定,只有情节严重的侮辱行为才构成犯罪,应予立案追究。侮辱罪侵犯的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这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之一。行为人必...查看全文

朋友圈辱骂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朋友圈骂人违法,轻者治安处罚,重者追究刑事责任。内容涉及批评、真实不构成犯罪,捏造事实构成侵犯名誉权。5000人访问或500人转发可构成诽谤,侮辱性言词可拘留、罚款。严重后果可能构成侮辱罪。...查看全文

语言侮辱是否违法?

违法语言侮辱行为可受治安管理处罚,包括恐吓、侮辱、诽谤他人,诬告他人,威胁证人及其亲属,发送淫秽、恐吓信息干扰他人生活,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等。...查看全文

朋友圈辱骂行为是否犯法

朋友圈骂人不一定犯法,但若涉及公然侮辱、谣言诽谤等情节严重行为,则可能触犯法律,受罚款或拘留处罚;侮辱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侮辱诽谤罪的立案标准为涉嫌公然侮辱他人、捏造事实并散布等情节严重行为。...查看全文

同学侮辱性言论,如何处理?

被辱骂可以报警,但效果因情况而异。生命和财产受威胁时应立即报警,追究刑事责任;小纠纷只能调解,留下记录作为证据。报警处理受侵害是可以的,但效果需具体情况确定。...查看全文

警察侮辱性言论如何处理?

投诉骂人民警可向派出所或上级机关举报,违法问题可向纪委、检察院举报。骂人民警处罚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处拘留并罚款。警察职责包括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处理交通事故、管理危险物品、警卫重要场所、管理入境出境事务等。...查看全文

公职人员是否可以容忍侮辱性言论?

公务员骂人一般受到警告、记过处理,严重情况会被开除。行政处分是对违法失职行为的惩戒,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被开除处分。...查看全文

朋友圈卖烟是否违法?

朋友圈卖烟无许可证违法,刑法规定烟草专卖品需遵守专卖管理,生产、销售伪劣烟草专卖品将受罚,使用他人注册商标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烟草专卖品同样违法,伪造、销售非法注册商标标识也将受处罚。...查看全文

言论侮辱别人犯法么

言论侮辱别人犯法,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应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侮辱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查看全文

言论侮辱别人犯法嘛?

律师解答: 言论侮辱别人犯法,构成侮辱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查看全文

言论侮辱别人犯法吗

法律分析:言论侮辱别人犯法,构成侮辱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法律依据:_x000D_ 《刑...查看全文

言论侮辱别人犯法吗?

律师分析: 言论侮辱别人犯法,构成侮辱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查看全文

言论侮辱别人犯法吗?

法律解析: 言论侮辱别人犯法,构成侮辱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