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能否以刑事自诉

律师回答
摘要:抢劫不属于自诉案件,应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夺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63条,抢劫罪的刑罚较重。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银行等情况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持枪抢劫等情况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救济物资也属于抢劫罪。
专业分析:
不能。抢劫不属于自诉案件,抢劫属于公诉案件,所以应当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如果检察院不起诉,受害人可提起自诉。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延伸阅读
抢劫罪的起诉权归属问题
抢劫罪的起诉权归属问题涉及到刑事诉讼中的权责分配和司法管辖范围。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抢劫罪属于公诉案件,由检察机关行使起诉权。然而,根据特定情况,被害人也可以行使刑事自诉权,将抢劫犯提请法院审理。在实践中,起诉权归属问题常常涉及到司法机关与被害人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对于抢劫罪的起诉权归属问题,司法机关应依法履行起诉职责,保障被害人的权益,同时被害人也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提供相关证据和协助调查,以促进案件的顺利进行和公正审判。
结语: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抢劫罪属于公诉案件,由检察机关行使起诉权。然而,在特定情况下,被害人也可以行使刑事自诉权,将抢劫犯提请法院审理。在起诉权归属问题上,司法机关应依法履行职责,保障被害人权益。同时,被害人也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提供证据和协助调查,以促进案件的顺利进行和公正审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九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节 技术侦查 第二百六十三条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对下列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一)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案件;
(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
(三)集团性、系列性、跨区域性重大犯罪案件;
(四)利用电信、计算机网络、寄递渠道等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以及针对计算机网络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
(五)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依法可能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公安机关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九节 辨 认 第二百六十二条 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辨认人、见证人签名。必要时,应当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抢劫案件能不能刑事自诉

法律解析: 不能。抢劫不属于自诉案件,抢劫属于公诉案件,所以应当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如果检察院不起诉,受害人可提起自诉。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查看全文

抢劫案件能不能刑事自诉

法律分析: 抢劫案件不能刑事自诉,涉及抢劫的案件是公诉案件,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有入户抢劫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等情形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查看全文

抢劫案件能不能刑事自诉?

律师分析: 不能。抢劫不属于自诉案件,抢劫属于公诉案件,所以应当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如果检察院不起诉,受害人可提起自诉。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查看全文

能否自诉抢劫罪?

抢劫罪是公诉案件,但如果检察机关认定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受害人可以提起自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0条,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未被追究的案件。法院对自...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刑事自诉解决抢劫案件?

抢劫案件是公诉案件,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是入户抢劫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等情形,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抢劫罪自首能否减轻刑罚?

抢劫罪自首可减刑,条件是遵守监规、悔改或立功。自首的抢劫罪可在法定刑内从轻或减轻处罚,较轻者可免罚。减刑适用于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需认真遵规、悔改或立功。死刑犯不适用减刑。...查看全文

抢劫罪可以自诉吗

法律解析: 做出如下解释抢劫罪属于公诉案件,应当报警处理,不可以自诉。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查看全文

抢劫罪可以自诉吗?

法律解析: 做出如下解释抢劫罪属于公诉案件,应当报警处理,不可以自诉。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查看全文

抢劫罪可以自诉吗?

律师分析: 做出如下解释抢劫罪属于公诉案件,应当报警处理,不可以自诉。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查看全文

抢劫罪可以自诉嘛?

律师解答: 做出如下解释抢劫罪属于公诉案件,应当报警处理,不可以自诉。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查看全文

抢劫罪投案自首能否判缓刑?

1、抢劫罪投案自首是否能判缓刑,需要看是否满足缓刑的条件。2、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查看全文

能否判缓刑:从犯自首抢劫犯

抢劫从犯自首可以判缓刑,但需满足条件。自首必须是主动、在未归案前投案,并接受司法机关制裁。投案对象可以是公安机关、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也可以是犯罪人所在单位或被害人等个人。自首方式只需将自己置于司法机关控制之下。完全的自首需要在最终...查看全文

能否以抢劫罪被判缓刑?

抢劫罪能否判缓刑,取决于犯罪分子的情节和悔罪表现。抢劫罪最低判三到十年有期徒刑,但从轻或减轻的情节如自首、立功可以减轻刑罚。然而,整体来看,判缓刑的难度很大。对抢劫罪的一般判刑规定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加重处罚的情...查看全文

刑事案件抢劫是否可以缓刑

不可以。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抢劫罪一般情形都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符合缓刑适用的法定条件,所以刑事案件抢劫不可以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查看全文

能否通过自首减轻抢劫罪刑罚?

抢劫罪自首是否可以判缓刑,取决于是否符合判缓刑的条件,包括判刑在三年以下、年龄、怀孕、哺乳期、年老等特殊情况,以及犯罪情节轻微、悔过表现、无新犯罪和无重大社会不良影响。...查看全文

抢劫是否能判缓刑

根据刑法规定,抢劫不一定能判缓刑。对于18岁以下的人,孕妇和75岁以上的人,应当宣告缓刑;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1、是犯罪情节轻;2、是有悔罪;3、...查看全文

抢劫罪能否判缓刑

抢劫罪符合相关条件的能缓刑。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于18岁以下的人、怀孕的妇女和75岁以上的人,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悔改表现;3、无再犯罪危险;...查看全文

抢劫罪能否判缓刑

法律分析:抢劫罪不能判缓刑,因为抢劫罪最低刑罚都应当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符合判缓刑的条件。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法...查看全文

抢劫罪能否缓刑吗

抢劫罪能缓刑。抢劫罪的法定量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但符合减轻处罚条件,最终量刑不满三年的,可以判处缓刑。对于不满18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75岁以上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查看全文

抢劫罪是否能缓刑?

抢夺罪如果符合缓刑的条件,就可以判缓刑。犯罪行为不严重,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适用缓刑;法院认为暂时缓刑不会再次危害社会的,可以适用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宣告缓刑。【本文...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李子起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房屋拆迁、房屋拆迁

已服务96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