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者出狱后如何处理资产?

律师回答
摘要:连带责任人在经济债务坐牢后,可以赔偿债务或者向法院起诉债务人。债务人的合伙人、配偶和连带担保人都属于连带责任人。如果债务有担保人,债权人可以向担保人追回欠款。只有连带责任的担保人才有帮助欠款人还款的义务。
经济债务坐牢后钱可以找债务人的连带责任人进行赔偿或者向法院起诉债务人。连带责任人包含债务人的合伙人、配偶以及连带的担保人等。在借钱的时候,如果其是有担保人的,则债权人可以找担保人要回欠款。担保是分为一般担保及连带的责任担保的,只有是进行连带责任的承担的担保人,才有帮助欠款人还款的义务。
延伸阅读
经济犯罪者出狱后,如何合法处置其涉案资产?
经济犯罪者出狱后,如何合法处置其涉案资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涉案资产应当依法追缴或没收,并通过合法程序进行处置。首先,需要进行资产调查,确定涉案资产的具体数量和价值。然后,依法追缴或没收这些资产,并进行鉴定、评估。接下来,可以采取拍卖、变卖等方式将涉案资产变现,确保其合法处置。在进行资产处置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法律程序,确保公正、透明,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应加强监管,防止资产被转移、隐匿,确保处置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通过合法处置经济犯罪者涉案资产,可以恢复受害者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结语:经济债务坐牢后,可以通过追究连带责任人的赔偿责任或向法院起诉债务人来寻求补偿。连带责任人包括债务人的合伙人、配偶和担保人等。在借款时,如果有担保人,则债权人可以向其追讨欠款。担保分为一般担保和连带责任担保,只有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人才有义务帮助债务人偿还债务。对于经济犯罪者出狱后的涉案资产,应依法追缴或没收,并通过合法程序进行处置,确保公正、透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合法处置经济犯罪者涉案资产,有助于恢复受害者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四十一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第二百四十二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三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第二百四十四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采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何处理经济犯罪

报案时提供有效身份证明、单位证件、涉案人信息等材料,同时提供联系电话,不得委托他人代理报案。如实提供证言,提供法院受理证明。书面报案需详细说明案发时间、地点和对犯罪嫌疑人的了解情况。...查看全文

经济犯罪者出狱后是否需要偿还债务?

经济诈骗罪判刑后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不能代替民事责任。刑法规定中未要求还款,但犯罪分子需根据情况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如财产不足以支付罚金或被没收财产,应优先承担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经济犯罪被判无罪后如何处理?

被取保候审无法确定判刑,但可确认轻微犯罪情节取保候审判刑较轻。取保候审与判刑无必然联系,前者仅因符合条件。判刑则基于犯罪情节和涉案金额决定。...查看全文

出狱后如何应对经济困境?

诈骗罪犯出狱后,可以与受害人协商分期还钱,因为刑法规定犯罪分子必须返还合法财产。诈骗罪钱还了一般不能撤诉,但可以减轻处罚。诈骗罪的特征包括故意非法占有公私财物和数额较大。具体的数额较大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可根据司法机关和具体情况确定...查看全文

出狱后如何解决诈骗犯的经济问题

诈骗受害者可通过法律追回损失,根据《刑法》规定,诈骗数额决定刑罚,同时可追加罚金或没收财产。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为2年,超过20年不得提起诉讼。财产继承按顺序分配给配偶、子女、父母等,遗嘱或遗赠协议亦可适用。第一顺序继承人优先继承...查看全文

经济犯罪未遂如何处理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查看全文

未遂经济犯罪如何处理?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但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确定。已着手实行犯罪但未得逞的为未遂犯。经济犯罪未遂可按既遂犯标准从轻或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经济犯罪疑犯出狱后可否入住酒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涉嫌经济犯罪的,被释放后若非失信被执行人,则可以住星级酒店。被执行人为自然人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禁止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查看全文

经济犯罪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经济犯罪的处罚:经济犯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具体量刑依据犯罪分子触犯的具体罪名及其犯罪情节或数额予以确定。如犯侵占罪的,依法应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侵占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应处二年以上五...查看全文

欠债者入狱后如何处理?

债务人在监狱服刑期间仍需偿还债务,债权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执行债务人财产。坐牢不能抵消债务,欠款人需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欠款期间产生的利息和违约金仍需偿还。债权人有权追要欠款,如果债务人拒不偿还,可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保护...查看全文

公司经济犯罪通常如何处理?

公司经济犯罪的,按照单位犯罪依法处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刑法》分则和其他法...查看全文

经济犯出狱后还有退休金吗

经济犯罪后还有退休金吗 没有。国家公职人员无论是在退休前还是在退休后犯罪,判处了刑罚就没有退休金了,取消退休待遇。 人事部对《关于对离退休的国家公务员所犯错误如何追究其政纪责任的函》的复函 国家公务员退休后,因违法被查处的行政处理...查看全文

出狱后再犯罪怎么处理

出狱后再次犯罪,属于累犯,根据我国《刑法》第65条规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即采取必须从重处罚的原则。...查看全文

经济犯出狱后可以办出国护照吗?

法律解析: 可以办理护照。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护照签发机关不予签发护照:(一)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二)无法证明身份的;(三)在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四)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五)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不能...查看全文

经济犯出狱后可以办出国护照嘛?

律师解答: 可以办理护照。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护照签发机关不予签发护照:(一)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二)无法证明身份的;(三)在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四)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五)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不能...查看全文

经济犯出狱后可以办出国护照吗?

律师分析: 可以办理护照。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护照签发机关不予签发护照:(一)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二)无法证明身份的;(三)在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四)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五)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不能...查看全文

罪犯被判入狱,财产如何处理?

诈骗犯坐牢后,受害人可以要求追缴或退赔非法占有的财产,并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无力偿还的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应追缴或退赔,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财物应予没收。法院可采取...查看全文

经济犯罪累犯该如何处罚?

律师分析: 经济犯罪累犯按照所犯罪行的量刑标准从重处罚。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查看全文

经济犯罪累犯该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经济犯罪累犯按照所犯罪行的量刑标准从重处罚。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查看全文

经济案件从犯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经济案件从犯的处理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