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律师回答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考勤记录;5、其它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第一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但对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订立。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如何避免用人单位灵活用工形式被认定成立事实劳动关系?

为了避免用人单位灵活用工形式被认定成立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1、灵活用工人员应当由灵活用工平台选聘,与用工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企业在采用灵活用工模式进行用工时,应在与用工平台的协议中明确约定,选派的劳动者应由用工平台根据企业要求选聘,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求平台提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或用工合同复印件作为备案。另外,尽量不要通过委托临工平台代发工资方式规避实际的劳动用工关系,否则有被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风险。2、针对灵活用工人员的管理制度和方式应当区别于正式员工;灵工人员的选聘一般都是企业临时性或短期性岗位,针对该类型的人员并不必然需要遵守企业全部的管理制度,如作息时间、休息休假、考勤请假方面的内容,或调动、晋升、降职等具有人身依附性的用人管理规定,应当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形式约定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3、灵活用工人员薪酬应当由平台发放,企业留存工作时长及工作量记录。根据灵工协议约定,灵工人员的薪酬计算一般根据实际工作时长或者工作量来进行计算,所以企业应当做好工作量的统计及工作成果的验收记录,并以此向灵工平台支付相应费用。再由平台向灵活用工人员进行报酬结算,企业要严格避免直接与灵工人员进行报酬支付,并且在与灵工平台转账时应避免使用“工资”、“代发工资”、“代发薪酬”等备注。风险提示:灵活就业人员的常见形式包括:1、从事个体劳动的人员,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如在社区内从事家政服务、自行车修理、修鞋、配钥匙、再生资源回收、服装织补、早点、学生小饭桌等其他社区服务性工作的人员。2、独立于单位之外的就业者,包括:自雇型就业,如个体经营业户;自主就业,如自由职业者,律师、自由撰稿人、歌手、模特、中介服务工作者等;临时就业,如家庭小时工、街头小贩、其他类型的打零工者。3、自营劳动者:包括自我雇佣者(自谋职业)和以个人身份从事职业活动的自由职业者等。4、家庭帮工:即那些帮助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5、其他灵活就业人员。主要是指非全时工、季节工、劳务承包工、劳务派遣工、家庭小时工等一般劳动者。

劳务派遣是否属于事实劳动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的前提是未签订劳动合同。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务派遣是属于劳动关系的一种,如果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会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劳务派遣单位是劳动合同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风险提示: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双重劳动关系如何认定和处理?

一、双重劳动关系的认定。我国立法中未明确承认劳动者可以具有双重劳动关系,一般认为,我国的劳动立法体系没有明确承认双重劳动关系,即一个劳动者在同一时间段内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同时与另一个用人单位存在的只能是劳务关系。但是在《劳动合同法》第68~72条又规定了“非全日制用工”,这种规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允许劳动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劳动者如果同时与两家以上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一旦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往往据此互相推诿,试图借助法律上的漏洞来逃脱应承担的责任,这样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就难以得到保全。因此我国绝大部分劳动法专家都认为,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之前,我国不适宜承认双重劳动关系。二、双重劳动关系的处理。各级政府和劳动部门,应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取消不合法的双重劳动关系,制订措施,采取以下对策:其一、停止办理职工停薪留职手续。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当职工找到新的职业,一律使用解除劳动合同的形式,不得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对原已办理停薪留职的职工要分别清理,职工个要求停薪留职的,一律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因企业原因停薪留职的,可以继续履行协议,协议期满必须终止。凡协议期限超出2000年的,必须在1999年12月底终止。其二、不得再为职工办理挂名手续。凡是已在企业办理过姓名手续的职工必须在清理后及时全部解除挂靠关系。今后,任何企业不准为职工办理挂靠手续。其三、解决好两不找职工劳动关系。要解决两不找问题,首先,属于企业原因的要考虑安排职工上岗,无岗位的要将职工转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符合内退条件的,要签订内退协议办理内退手续。其次,属于职工个人原因的两不找人员,要及时解除劳动关系。其四、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内部离岗退养的规定。企业确需减员的,男职工满55周岁,女职工满45周岁的方可办理关于内部离岗退养的手续。凡不符合上列规定的职工,必须按下岗职工处理,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风险提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因虚假简历解除劳动关系的合法性如何认定?

用人单位以劳动者存在有悖诚信的行为而对劳动者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可能对劳动者的再就业产生影响,故用人单位作出该决定时应当谨慎,在劳动者存在欺诈等行为确实,证据充分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如果劳动者造假的部分是与用人单位录用条件或者劳动报酬相关的信息的,用人单位还可以像劳动者主张相应的损失。风险提示: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此处所称报酬不包含劳动者真实情况不应得的部分。

双重劳动关系认定标准是什么?

双重劳动关系是指一个劳动者同一时期内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该劳动关系可能是劳动合同关系,也可能是事实劳动关系,双重劳动关系中的每个关系都应符合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双重劳动关系主要存在下列情况当中:1、劳动者下岗、工伤、病休职工重新就业,未转移档案关系,仍由原用人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2、劳动者未与前单位办理离职手续被其它用人单位重新聘用;3、与一个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在其它用人单位兼职,在不影响本单位工作的情况下,在休息时间到其他单位工作,从事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劳动。4、因用人单位劳动管理不规范,属于停薪留职、放长假、长期失去联系的劳动者到其他单位工作,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风险提示: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存在以下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3、存在劳动事实;4、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查看全文

既成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查看全文

既成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及补偿办法

法律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可以凭借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以及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来进行劳动关系的确认。一般从未签劳动合同第二个月开始支付双倍工资,但最多支付11个月。...查看全文

企业与劳动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企业与劳动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有以下依据:(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查看全文

企业与劳动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企业与劳动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有以下依据:(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查看全文

企业与劳动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企业与劳动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有以下依据:(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应该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认定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凭证包括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证明身份的证件、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事实劳动关系是指无书面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合同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以及口头协议达成的劳动雇佣关系。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   认定劳动关系主要依据是劳动合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劳动关系仍然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 )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 )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工资数额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工资数额的认定首先需要确定劳动关系,可以通过工资流水、打卡记录、工牌等来确定。其次,确定劳动关系之后可以要求公司补缴社保、补发工资,以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要求支付双倍工资。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劳务派遣工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可通过以下凭证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其他劳动者的证...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如何确认

法律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可以通过考勤卡、工资发放记录、社会保险记录等举证确认,同时在和用人单位日常交涉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录音录像,以证明双方劳动事实的发生。法律依据:_x000D_ 《关于确定劳动关系有...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纠纷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未签订劳动合同纠纷,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可以参照以下凭证:_x000D_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_x000D_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_x000...查看全文

如何确立和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用劳动合同确立和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如果没有劳动合同的,可以凭借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以及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来进行劳动关系的确认。法律依据:《关于...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劳动关系的真实?

未签订劳动合同时,可参照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等证件、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和其他劳动者证言等凭证,确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