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开庭离婚,双方家人可以参加吗

律师回答
摘要:起诉离婚一般要经过两次诉讼,且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判决离婚。离婚诉讼由一方当事人提起,一般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军人、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当事人,有特殊的管辖规定。整个离婚过程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
可以的,可以旁听,也可以坐旁边。但是如果这位亲人要做为证人的话就不旁听。
起诉离婚一般多久可以判离
一般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另外一方坚决不同意离婚的,如果没有虐待、遗弃、严重的家庭暴力、一方和他人同居或重婚的,一般法院是不会判决离婚的。
所以一方不同意离婚的,一般要经过两次诉讼,即第一次离婚诉讼判决不离后,在判决书生效满6个月后提起第二次离婚,不满6个月以同样理由同一事实提起离婚的法院不予受理。第二次提起诉讼离婚,法院基本都会判决离婚。如果没有公告送达等事件的发生,整个过程将经一年的时间。
起诉离婚应该向哪个法院提出
离婚诉讼由一方当事人提起。案件管辖的一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原则上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都是军人的,一般应由被告住所地或被告所在部队团以上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的,一般由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满1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延伸阅读
结语:离婚诉讼的起诉地应根据一定原则确定。一般情况下,原则是原告就被告,即原告应向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被告已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原告可以向自己的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双方已离开住所地超过1年,原告可以向自己的起诉时居住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双方都是军人,一般应由被告住所地或被告所在部队团以上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双方都被监禁或被劳动教养,一般由被告原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结婚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 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离婚诉讼双方家属可以参加吗

法律分析:离婚诉讼双方家属可以参加,以下人员中可以被当事人委托作为诉讼代理人:_x000D_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_x000D_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_x000D_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查看全文

法庭开庭家属可以都参加吗

律师分析:分情况而定。家属不是诉讼参与人,人民法院是可以不通知家属的。不论是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还是刑事案件。法院开庭都不会通知家属,只需要通知案件当事人即可。下列案件需要通知家属参加诉讼: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查看全文

离婚诉讼双方家属可以参加么

法律分析:可以的,可以旁听;也可以坐旁边。但是如果这位亲人要作为证人的话就不能旁听。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查看全文

速裁开庭家属可以参加吗

开庭家属可以一起去吗 如果法院开庭,会提前通知家属,如果家属不去,不影响法院开庭。开庭当天是否会判决,要根据法庭调查的结果而定,如果事实已经查清,可以当庭宣判,也可以择日宣判,具体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开庭审理是法院审判程序...查看全文

离婚案开庭被告可以不参加吗

法律分析:离婚案开庭被告一般不可以不参加。且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会缺席判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案件当事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应当出庭,否则可以缺席判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查看全文

开庭第三人可以不参加吗

法院开庭过程中第三人可以不到现场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法院开庭过程中第三人可以自己不出庭委托代理人出庭审理案件的,如果既不出庭又产委托代理人的,法院可按撤诉处理或者缺席判决。 相关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离婚开庭可以双方旁听吗

离婚开庭一般是能进行旁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相关规定,在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案件时,公民可以旁听。但是如果是证人、鉴定人以及准备出庭提出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等其他可能影响法院审理的人是不可以去旁听的。一、可...查看全文

离婚开庭应该哪些人参加开庭?

离婚开庭需要出庭的人员如下:1、如果通过诉讼离婚,夫妻双方必须出庭;2、如果当事人因特殊原因不能出庭,只能由代理人出庭;3、如果证人在财产分割和感情破裂方面存在,也可以让证人出庭作证,为自己的申...查看全文

以涉嫌强奸案在开庭时家人可以参加吗

开庭审理强奸案时,被害人(不能称为原告当事人)不在场可以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刑事案件开庭审理中,被害人不是必须到庭的当事人,所以在开庭时被害人是可以不到庭,法院也就可以不通知被害人到庭的。但如果被害人已经提出要求出庭参...查看全文

去监狱开庭离婚当场就可以判决吗

离婚案件开庭以后法院不一定会当场宣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离婚案件审理完毕以后,人民法院可以择期宣判,另外,离婚案件不一定在第一次开庭的时候就宣判,开庭的次数并没有限制。...查看全文

聚众斗殴罪开庭家属可以参加吗

法律解析: 会通知家属参加,但是家属不可以发言,扰乱法庭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二条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查看全文

离婚开庭可以带家人吗

法律分析:一、离婚开庭可以带家人吗审理离婚案件父母是否到场旁听,取决于父母本人以及法院审理案件适用的程序。旁听不是强制性的,只要是公开审理的案件,完全行为能力人都可以参与旁听,法律不禁止旁听。离...查看全文

刑事开庭家属可否参加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如果是公开进行审理的,被告的家属是可以作为旁听人员出席案件审理的,法院会对案件的相关信息进行公布。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人民法院...查看全文

一方在监狱可以离婚吗

夫妻一方在监狱的,可以离婚。当事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离婚: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 1、协议离婚:服刑期间家属是可以会见的,会见的时候夫妻双方就可以签订离婚协议。不过需要民政局的配合,经女方向民政局申请,由民政局工作人员到监狱为服...查看全文

开庭谁可以参加发言

开庭审理时其他人能发言吗 如果他是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发言时应向审判长举手示意,经审判长同意后方可发言;如果是旁听人员,则不可以在庭上发言。 最高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 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一)不准...查看全文

双方是否需要到庭参加离婚诉讼?

离婚案件中,起诉离婚不要求双方都到庭,但拒不出庭会有相应处理;对于被告不到庭的情况,可以通过多方做工作,如与基层组织联系、巡回审理等解决;在离婚时,家务劳动较多的一方可以主张经济补偿,法律明确规定夫妻一方负担较多义务可请求补偿。...查看全文

男方不去参加家暴离婚开庭,能影响判决结果吗?

开庭时律师代理离婚案件,法院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请求,判断是否准予离婚及子女抚养财产分割。被告不同意离婚时,第一次起诉一般判决不予离婚。但重婚、家庭暴力、赌博等情况下,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查看全文

网络开庭家属可以参与吗?

法律解析: 如果法院开庭,会提前通知家属,如果家属不去,不影响法院开庭。开庭当天是否会判决,要根据法庭调查的结果而定,如果事实已经查清,可以当庭宣判,也可以择日宣判,具体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网络开庭家属可以参与吗?

律师分析: 如果法院开庭,会提前通知家属,如果家属不去,不影响法院开庭。开庭当天是否会判决,要根据法庭调查的结果而定,如果事实已经查清,可以当庭宣判,也可以择日宣判,具体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网络开庭家属可以参与吗

律师分析:如果法院开庭,会提前通知家属,如果家属不去,不影响法院开庭。开庭当天是否会判决,要根据法庭调查的结果而定,如果事实已经查清,可以当庭宣判,也可以择日宣判,具体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