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如何防范恐吓行为?

律师回答
摘要:恐吓威胁他人的行为可被报警处理,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对于破坏社会秩序的寻衅滋事行为,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具体行为包括殴打、追逐、辱骂、恐吓、强拿硬要、损毁财物、在公共场所起哄。若多次纠集他人破坏秩序,处罚更重。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侵犯公共秩序)、客观要件(具体行为方式)以及主体要件(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主观要件(故意追求精神刺激)。
恐吓威胁他人是可以直接选择报警处理,一般就会处五日以下的拘留或者是处五百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就会按五日以上十日以下进行拘留,如果情节特别恶劣的是可以按寻衅滋事罪来处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
2、客观要件:
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行为方式具体规定为: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有公私财物,是指以蛮不讲理的流氓手段,强行索要市场、商店的商品以及他人的财物,或者随心所欲损坏、毁灭、占用公私财物。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是指出于取乐、寻求精神刺.激等不健康动机,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制造事端,扰乱公共场所秩序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l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即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其动机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追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延伸阅读
结语:对于寻衅滋事罪的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如果行为更为严重,甚至会被按寻衅滋事罪来处理。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这些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2、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3、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4、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5、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6、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情节严重的,涉嫌寻衅滋事罪。
《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公共场所如何预防和应对恐吓行为

本文讲述了恐吓和威胁他人可能会被判处五日以下的拘留,而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则可能会被判处五日以上的十日以下的拘留,并需支付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较为严重,则可能会被判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并需支付五百元以上一千元...查看全文

公共场所威胁恐吓他人如何处理?

律师分析: 恐吓威胁他人处五日以下拘留;情节比较严重的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进行五百元以下的罚款。人生而就有一些合法权益,如果被他人侵犯,当事人在自己处理不了的情况下,可以找法律进行维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恐吓威胁行为如何处罚

法律解析: 恐吓他人如果对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会违法治安处罚法的规定,恐吓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查看全文

如何定义威胁恐吓行为?

本文主要介绍了威胁恐吓的刑罚规则,包括寻衅滋事罪的判刑标准和法律依据;同时也提到了被人威胁恐吓的处理方式,包括罚款和拘留;最后还提到了受威胁签下的借条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的相关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交警恐吓行为如何应对?

交警大队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维护交通秩序。他们还负责交警队伍建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事故处理等工作。他们还参与机动车安全检测、驾驶员考试、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此外,交警大队还协助其他警种维护道路...查看全文

恐吓威胁行为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 恐吓威胁行为的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查看全文

恐吓违法行为如何认定?

恐吓行为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理。恐吓信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可拘留或罚款;情节较重者可并处拘留和罚款。根据行为危害和具体情况处理。恐吓未构成犯罪,但违反法规可受行政处罚。恐吓构成犯罪,涉嫌寻衅滋事或敲诈勒索,需...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恐吓、威胁等行为?

1、争取和平解决遇到别人的威胁,首先可以与当事人好好沟通一下,把问题和矛盾讨论一下,争取和平解决分歧。2、做好心理准备,如果无法与对方达成和谐相处的目标,还是坚持自己的要求,既然事实无法改变,那就做好自己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3、收...查看全文

市场价格与欺诈行为:如何防范?

虚假定价欺诈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违法者将被要求改正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则将受到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将面临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查看全文

恐吓威胁行为应该如何处罚

我国现行法律对恐吓威胁罪没有明确规定,但对恐吓威胁行为有相应处理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写恐吓信、公然侮辱、捏造事实诬告、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等行为都会受到处罚。这些行为可能被处以拘留或罚款,...查看全文

如何防范诈骗行为

浙江公安机关对于网络诈骗案件的定罪标准为:若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6000元以上且不超过10万元,就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对于诈骗犯已死的情况,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追回赃款并归还...查看全文

恐吓行为的行为和处罚

恐吓威胁他人的治安处罚标准是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则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罚款五百元以下。威胁恐吓后果严重可报警处理,公安机关可采取行政拘留措施,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敲诈勒索罪的数额认定标准为1000元...查看全文

恐吓行为怎么处罚?

恐吓行为可报警,轻则治安处罚,重则刑事追究;我国刑法未公布恐吓罪名,可按寻衅滋事罪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恐吓信、侮辱、诬告、威胁证人等行为,处以拘留或罚款。...查看全文

恐吓行为会判多久

恐吓行为会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的,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查看全文

公共场所性行为违法嘛?

律师解答: 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从只违反道德到触犯法律,有时不是性质上有区别,而只是严重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在公共场所寻欢的行为显然违反公序良俗,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而且,如果事态的发展变得很严重,到了足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程度,那这...查看全文

公共场所性行为违法吗?

律师分析: 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从只违反道德到触犯法律,有时不是性质上有区别,而只是严重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在公共场所寻欢的行为显然违反公序良俗,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而且,如果事态的发展变得很严重,到了足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程度,那这...查看全文

公共场所性行为违法吗

法律分析: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从只违反道德到触犯法律,有时不是性质上有区别,而只是严重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在公共场所寻欢的行为显然违反公序良俗,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而且,如果事态的发展变得很严重,到了足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程度...查看全文

如何防范诋毁公司名誉的行为?

根据中国法律,诋毁公司名誉构成了损害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罪,但不构成诽谤罪。损害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罪指的是故意编造并传播虚假事实,恶意诽谤,对公司形象造成影响,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涉及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对于犯罪行为,将会被判处两...查看全文

高空抛物行为如何防范

高空抛物行为防范措施及责任归属。防范措施包括不主动抛物、检查房屋、购买高空坠物险、关注警示牌、走内街、注意刮风下雨天、购买人身意外保险。高空坠物事故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高层住户需提供证据排除自身责任。找不到责任人时,物业公司可能...查看全文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行为

防范非法集资的方法和非法集资的特点。防范方法包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保持对高额回报的警惕、选择正当的投资渠道。非法集资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以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实质。...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