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偷渡被判刑,第二次偷渡被抓了怎么处理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国(边)境管理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偷越国(边)境具有一定情形的行为将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包括在境外损害国家利益、多次偷越国(边)境、拉拢他人偷越国(边)境、勾结境外组织偷越国(边)境、一年内再次偷越国(边)境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已经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国(边)境管理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偷越国(边)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二十二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在境外实施损害国家利益行为的;
(二)偷越国(边)境三次以上或者三人以上结伙偷越国(边)境的;
(三)拉拢、引诱他人一起偷越国(边)境的;
(四)勾结境外组织、人员偷越国(边)境的;
(五)因偷越国(边)境被行政处罚后一年内又偷越国(边)境的;
(六)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延伸阅读
偷渡行为的法律后果及处理方法
偷渡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条款,第一次偷渡可能会被判刑,刑期长短取决于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而第二次偷渡被抓,处理方式则可能更加严厉。通常情况下,被抓后会面临更长的刑期、罚款或者驱逐出境等处罚。此外,一些国家也会采取其他措施,如限制入境、加强边境管控等,以防止偷渡行为的发生。对于已经涉及偷渡的个人,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律师,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寻求合法途径解决问题。重要的是,遵守国家法律,避免参与任何非法行为,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偷渡行为严重违法,将面临法律严惩。根据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解释,若存在特定情形,将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如在境外损害国家利益、多次偷越国(边)境或结伙偷越、拉拢他人偷越、勾结境外组织等。偷渡行为可能导致刑罚、罚款或驱逐出境等后果。建议涉及偷渡问题的个人及时咨询律师,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寻求合法解决途径。遵守国家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三章 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 第三百七十四条 公安部是公安机关进行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中央主管机关,通过有关法律、国际条约、协议规定的联系途径、外交途径或者国际刑事警察组织渠道,接收或者向外国提出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警务合作请求。
地方各级公安机关依照职责权限办理刑事司法协助事务和警务合作事务。
其他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需要外国警方协助的,由其中央主管机关与公安部联系办理。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二章 外国人犯罪案件的办理 第三百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办理外国人犯罪案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犯罪嫌疑人不通晓我国语言文字的,公安机关应当为他翻译;犯罪嫌疑人通晓我国语言文字,不需要他人翻译的,应当出具书面声明。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二章 外国人犯罪案件的办理 第三百七十条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前,外国驻华外交、领事官员要求探视被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或者正在看守所服刑的本国公民的,应当及时安排有关探视事宜。犯罪嫌疑人拒绝其国籍国驻华外交、领事官员探视的,公安机关可以不予安排,但应当由其本人提出书面声明。
在公安机关侦查羁押期间,经公安机关批准,外国籍犯罪嫌疑人可以与其近亲属、监护人会见、与外界通信。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偷渡第一次被劝返、第二次被抓到怎么处理

根据该文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不同数量和情形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可能被处以财产没收。同时,对单位犯罪和利用未成年人的行为将采取更严厉的处罚措施。此外,对持有不同数量毒品的非法行为也将面临相应...查看全文

第二次偷渡被抓获,如何处理?

偷渡行为如果被抓获,将面临公安机关的处罚。如果情节较轻,可以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严重,将构成偷越国(边)境罪,处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为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接受恐怖活动培训或者实施恐怖活...查看全文

第一次偷渡被抓到怎么处置?

律师解答: 如果不是组织者偷渡到国外被遣送回国,不承担刑事责任。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为偷越(边)境人员提供条件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偷越...查看全文

偷渡第二次抓到怎么处理

我国的刑法规定,通常情况下,偷渡第二次到国外会被遣送回国。如果不是偷渡的首要分子,那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首要分子,那不仅会被法院判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还会被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的,那不仅会被判七年...查看全文

偷渡第一次被抓,处罚过了第二次去自首会被判刑多久?

妨害国(边)境管理刑事案件中,偷越国(边)境具有一定情节的行为将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并将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罚金的刑罚。...查看全文

偷渡第二次抓到怎么处理理?

法律解析: 我国的刑法规定,通常情况下,偷渡第二次到国外会被遣送回国。如果不是偷渡的首要分子,那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首要分子,那不仅会被法院判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还会被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的的,那...查看全文

第一次偷渡怎么判刑

法律分析:第一次偷渡怎么判刑1、第一次偷渡,如果不是组织者的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是组织者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偷渡第二次抓到怎么办理?

律师解答: 我国的刑法规定,通常情况下,偷渡第二次到国外会被遣送回国。如果不是偷渡的首要分子,那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首要分子,那不仅会被法院判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还会被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的的,那...查看全文

偷渡者第二次被抓到后如何处理

我国对偷越国(边)境的刑罚规定:一般情况下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但为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接受培训或实施恐怖活动的,判处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第一次偷渡怎么处理

偷越国(边)境的,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偷越国(边)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二十...查看全文

第一次偷渡怎么处理

一、第一次偷渡怎么判刑 1、第一次偷渡,如果不是组织者的不承担刑事责任。是组织者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查看全文

第一次偷渡怎么处理

法律分析: 要看具体情节不是组织者不用负担刑事责任,但是会治安处罚,如果是协助组织或者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为偷越(边)境人员提供条件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查看全文

第一次偷渡抓到怎么处罚

一、第一次偷渡怎么判刑      1、第一次偷渡,如果不是组织者的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是组织者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查看全文

2021偷渡第二次怎么处理理?

法律解析: 我国的刑法规定,通常情况下,偷渡第二次到国外会被遣送回国。如果不是偷渡的首要分子,那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首要分子,那不仅会被法院判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还会被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的的,那...查看全文

偷渡第一次怎么处罚

一、第一次偷渡怎么判刑 1、第一次偷渡,如果不是组织者的不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是组织者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查看全文

怎么处理第二次偷渡自首?

偷渡自首可从轻处罚,但参与恐怖活动或情节严重者将受重罚。非首要分子免刑事责任,组织偷渡首要分子将判刑并罚款。组织偷渡立案标准包括运送人数和次数,违法者将判刑并罚款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第二次偷渡自首怎么处理?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第二次自首的偷渡者,会得到较轻的处罚。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严重情节的偷越国(边)境者,将被判处一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以罚金。而对于那些为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接受恐怖活动培训或实施恐怖活动而偷越国...查看全文

第一次和第二次偷渡者的处理方式

对于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可以从轻处罚,包括处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而如果是为了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接受恐怖活动培训或者实施恐怖活动而偷越国(边)境的情况,则处以一年以上三...查看全文

第一次偷渡如何处理?

偷越国(边)境的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的不同,将面临不同的处罚。一般情况下,偷越国(边)境不构成犯罪,可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但若违反国(边)境管理法规,情节严重,将面临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具体情况...查看全文

2021偷渡第二次怎么办理?

律师解答: 我国的刑法规定,通常情况下,偷渡第二次到国外会被遣送回国。如果不是偷渡的首要分子,那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是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首要分子,那不仅会被法院判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还会被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的的,那...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