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侮辱诽谤和侵犯名誉权的案件?

律师回答
摘要: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的处罚及侮辱罪与诽谤罪的区别。侮辱诽谤行为构成犯罪,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是公然暴力或其他方式侮辱他人,而诽谤罪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侮辱罪不需要捏造事实,只要有公然侮辱行为即可,而诽谤罪必须有捏造他人事实并公开扩散。
一、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怎么处罚
1、行为人通过侮辱诽谤的方式侵害被害人名誉权,情节严重的,将构成侮辱罪,诽谤罪,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侮辱罪与诽谤罪有何不同
1、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1)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
(2)诽谤罪: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注意:侮辱罪和诽谤罪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
2、犯罪手段是不同的:前者是公然进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而后者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来进行的。前者不需要有捏造事实的过程,只要有公然侮辱的行为,情节就够了,而后者必须有捏造他人事实,并公开扩散两个行为。
延伸阅读
法律保护下的名誉权:案件处理与维权手段
在法律保护下,处理侮辱诽谤和侵犯名誉权的案件是非常重要的。当面临这样的情况时,受害人可以采取多种维权手段。首先,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可行的法律途径。其次,收集证据是关键,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以证明对名誉权的侵犯。然后,可以提起诉讼,向法院提供证据并寻求赔偿。此外,也可以考虑采取和解、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维权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采取过激行动。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正义,维护自己的名誉权,确保侵权者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结语:侮辱、诽谤和侵害名誉权是严重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行为人若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严重侵害他人名誉权,将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告诉,并提供证据。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法律援助、收集证据、提起诉讼以及和解、调解等方式都是可以考虑的维权手段。重要的是坚持正义,维护自己的名誉权,确保侵权者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的后果

律师分析:行为人应该承担民事责任,一般是停止侵害,恢复名誉,对受害人造成损失的,还应该进行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七条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构成犯罪吗

法律解析: 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构成犯罪吗

法律分析: 一般的侮辱诽谤侵害名誉只构成民事侵权,公然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情节严重的才构成侮辱诽谤罪,情节严重是指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等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构成犯罪吗

法律解析: 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查看全文

侵犯名誉权和诽谤

一、侵害名誉权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 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再被认为是普通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 三、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查看全文

侵犯名誉权和诽谤?

律师分析: 一、侵害名誉权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 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再被认为是普通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 三、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是否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有哪些区别

一、侮辱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有哪些区别      1、主观方面的区别:侵犯名誉权的主观上可以是故意或者过失,而侮辱罪、诽谤罪的主...查看全文

侵犯名誉权 诽谤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甚至叙...查看全文

侵犯名誉权和诽谤的差别?

律师解答: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主要区别: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2、主观方面不同。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3、行为方式不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查看全文

诽谤和侵犯名誉权的区别?

律师分析: 侮辱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的区别如下:1.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2.侵害名誉...查看全文

侵犯名誉权和诽谤区别?

律师分析: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主要区别: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查看全文

侵犯名誉权和诽谤差异

法律解析: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主要区别: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查看全文

侵犯名誉和诽谤的区别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主要区别: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2、主观方面不同。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3、行为方式不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等等。...查看全文

如何处理诽谤侮辱罪案件?

诽谤和侮辱是不同的犯罪行为,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事实散布出去,侮辱罪是指公然侮辱他人。诽谤罪需要散布虚假信息,侮辱罪需要公然侮辱他人并破坏名誉。只有情节严重的侮辱行为才构成犯罪,而侮辱法人或团体、组织不属于侮辱罪。...查看全文

什么是侮辱,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侮辱罪、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的区别是: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而侮辱罪、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侵犯名誉权的主观上可以是故意或者过失,而侮辱罪、诽谤罪的主观方面...查看全文

什么是侮辱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侮辱罪、诽谤罪与侵犯名誉权有以下区别:侵犯名誉权的主观上可以是故意或者过失,而侮辱罪、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侵犯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而侮辱罪、诽谤罪的犯...查看全文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罪一样吗?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罪是不同的,虽然它们有相互联系,但需要区别对待。侵犯名誉权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而诽谤罪只能是自然人。侵犯名誉权可以是故意或过失,而诽谤罪只能是故意。诽谤罪的行为方式较为严重,危害结果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诽谤罪散布的...查看全文

名誉权侵权和诽谤的区别?

律师分析: 一、侵害名誉权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再被认为是普通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三、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查看全文

侮辱诽谤该怎样维权

侮辱诽谤维权的方法:1、侮辱、诽谤严重的,构成犯罪的,受害妇女应当主动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人民法院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受害妇女还可以在提起刑事诉讼的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赔偿其名誉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