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要相信法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用极端手段。(1)在职业中介机构被骗或者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2)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或申请工伤认定、要求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等,如果劳动保障部门有关机构推诿,或者对其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官司,可以请律师,没钱打官司的时候,可以到当地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当地新闻媒体、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寻求相应的帮助。
如何拒绝加班维护自身权益
用人单位非特殊情况或紧急任务安排加班的,劳动者拒绝加班合理合法。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需要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用人单位强制安排加班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背后侮辱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一、首先,如果被人侮辱,是有权利去维权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其次要注意保留他人侮辱你的证据。比如说,遭到他人在“朋友圈”中的辱骂,当事人在固定相应的证据之后,可以到所在辖区的派出所去报案或到人民法院(派出人民法庭)去起诉。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固定相应的证据,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朋友圈”中的信息,本质上是电子数据,要固定这类证据,必须要获得骂人者的真实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等。对此,实践中主要有下列方法:骂人者的自认;骂人者的微信头像或微信相册照片的辨认;网络实名或手机机主的身份认证;腾讯公司的协助调查;他人的指认等。二、最后,维权的方式。1、可以报警,侮辱他人情节不严重的,可以由公安机关进行治安处罚。比较严重的,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会依据刑法刑事诉讼法侦查完要移送检察院起诉。2、直接到法院起诉,通常是到被告人所在地法院起诉,如果是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权的话建议事前最好可以找个公然侮辱他人专业的律师介入。
买到了假口罩怎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退货,赔偿损失,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第五十五条规定,
商家销售的口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商家需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商家销售口罩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购买口罩价款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商家明知口罩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商家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2)消费者可以拨打12315,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不良商家将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的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明商家销售的口罩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商品的,应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应吊销营业执照。
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时如何收集证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的规定,消费者向人民法院提出消费者权益争议纠纷的诉讼时,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加以证明,既要提出当事人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同时还要有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受到损害的事实。根据消费者权益争议纠纷特点,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的证据收集:(1)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形成、发展的证据材料,如商品的购货发票、接受服务的票据、加工承揽、保管合同的文件;(2)反映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标的物检验鉴定结论等;(3)能够证明经济损失情况的材料,如损失清单、单据、现场勘查记录等。鉴于消费者对某些制造过程较为复杂的产品不甚了解,很难提出证据证明被告的过错,为充分保护消费者行使诉权,《产品质量法》第3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因此,原告只须证明其损失是由于产品原有的缺陷所致就可提出赔偿要求。消费者向法院举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提供证人。说明证人的身份和可以证明的事实。提交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书证和物证应当提交原件原物,但如提交原件原物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笔录等;提交外文书证,应附中文译本。关于举证的期限,一般当事人提出主张后,应当在起诉以后,法庭审理终结前提出证据。对于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定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提交确有困难的,应在指定期限届满之前,向法院申请延期,延长的期限由法院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