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后,对方不还钱的,债权人可以在三年内向法院起诉,如果债权人超过三年但是能够证明存在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的,诉讼时效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如果超过三年,又不存在中断请款的,仍然可以起诉,但是如果对方主张时效抗辩时,债权人失去胜诉权。
一、目前法律对诉讼时效中断有5种情况
诉讼时效中断的特殊情形有五种,但是诉讼时效中断的特殊情形只有四种:(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二、保证合同诉讼时效中断是什么情况?
保证合同诉讼时效中断是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就重新开始计算。中断的情形有:
1、权利人请求义务人履行义务;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权利人起诉或申请仲裁;
4、与起诉或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