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擅自单方面解除合同,违反《民法典》有关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法律责任。2、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不履行合同义务,赔偿数额应当等于造成另一方损失的违约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的损失可能是由于违反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合同缔约方得出结论。3、当事人可以同意,一方应当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给另一方按照违约的情况,也可以达成一致的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产生的违约。综上所述,单方面解除合同可能要承担损害赔偿和违约金。
公司单方面强行解除合同,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1、首先需要看劳动合同里有没有规定公司有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权利,如果没有规定那公司单方面解除合同就是违法的,要承担民事责任。2、单位单方面强行解除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公司应根据在公司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他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风险提示:企业没有法定情形而进行裁员的,属于违法辞退。违法辞退应当支付被裁员工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因此,企业在裁员时应当慎重处理,还应当报备工会进行审核。如果审核不符合裁员标准,应当停止行为及时止损。
单方解除合同的相关法律效力?
1、合同法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的期限也作了规定。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2、当事人主张解除合同,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3、当事人一方认为合同解除条件成就时,合同并不当然解除,该当事人可以不与对方协商,通过通知方式解除合同,将解除合同的主张通知对方当事人,通知到达对方当事人时该合同解除。因此通知应作为解除合同的生效要件。4、对方当事人可以对合同解除提出异议。异议包括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1)实体方面包括:①双方约定解除中,条件未成就。②并未表示不履行主债务。③并未迟延履行主债务。④迟延履行或其他违约行为并不严重影响订立合同所期望的利益。⑤并未发生不可抗力。⑥虽发生不可抗力,但不影响合同的实现等。(2)程序方面包括:①迟延履行主债务并不严重影响合同目的时,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没有催告履行。②迟延行使解除权导致该解除权消灭。③未履行通知义务等。风险提示:关于解除劳动合同,需要符合《劳动合同法》对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该协商的协商,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按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企业积极履行自身义务也是减少劳动纠纷,节约成本的方式。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有什么风险?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1、超过试用期解除合同;2、试用期内无正当理由解除劳动合同;3、用人单位引用“缺陷”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4、用人单位滥用“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5、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一女二夫”行为举证不能;6、用人单位对被胁迫或被欺诈或被乘人之危签订劳动合同举证不能;7、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划分不明;8、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无过错解除合同情形举证不能;9、用人单位错用无过错解除劳动合同情形;10、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送达“解除通知书”不合法。风险提示:用人单位如何防范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送达“解除通知书”不合法的风险的发生?(1)签订劳动合同时确定劳动者的送达地址(劳动者住址或邮箱等);(2)邮寄送达到合同约定地址;(3)如不能有效送达约定地址应公告送达。
事业单位如何单方解除合同
一、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一)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二)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三)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定,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四)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五)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的,或者被劳动教养的。对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又不同意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聘用单位也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二、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解聘的受聘人员:(一)受聘人员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聘用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的;(二)受聘人员年度考核或者聘期考核不合格,又不同意聘用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或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的。风险提示:企业单方面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需要向员工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是补偿金的双倍,因企业存在违法辞退情形,赔偿金带有惩罚性。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不能同时适用。
破产企业债务人擅自离开住所地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自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的裁定送达债务人之日起至破产程序终结之日,债务人的有关人员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不得离开住所地。破产企业债务人的有关人员违反规定,擅自离开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训诫、拘留,可以依法并处罚款。风险提示:住所地的含义:1、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