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遗嘱中房产继承权的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可以通过遗嘱让外孙女继承他们的房屋。遗嘱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遗嘱人必须具备遗嘱能力,遗嘱必须是真实的意思表示,保护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处分的财产必须是遗嘱人的个人财产。如果遗嘱人将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进行处分,该部分遗嘱无效。
一、民法典规定可以遗嘱把房子让外孙女继承吗
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可以将自己的房屋,通过立遗嘱的方式让外孙女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遗嘱处分个人财产】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二、遗嘱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一)遗嘱人须有遗嘱能力
遗嘱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设立遗嘱,以依法自由处分其财产的行为能力。遗嘱为民事行为,设立人必须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依我国现行法规定,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有设立遗嘱的行为能力即遗嘱能力,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具有遗嘱能力。因此,遗嘱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处分其财产的真实的意思表示,因为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行为有效的必要条件。遗嘱是否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原则上应以遗嘱人最后于遗嘱中作出的意思表示为准。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三)保护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遗嘱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的,不能有效。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
继承人是否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应按照遗嘱生效时该继承人的具体情况确定。
(四)处分的财产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遗嘱既是遗嘱人处分其个人财产的民事行为,就只能就遗嘱人个人的合法财产作出处置。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所有的财产的,遗嘱的该部分内容,应认定无效。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可以通过立遗嘱的方式将自己的房屋让外孙女继承。遗嘱的设立需满足以下条件: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应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遗嘱只能处分遗嘱人个人的合法财产。遗嘱中如涉及国家、集体或他人所有的财产,该部分内容应视为无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遗嘱继承和遗赠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遗嘱继承和遗赠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继承第三十一条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遗嘱继承房屋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房屋可以通过遗嘱继承。继承房产的步骤包括房屋评估、继承公证、房屋测绘、继承登记等。申请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如死亡证明、继承公证书、遗嘱等。若涉及法院判决、裁定或调解,需提供相关文件。如发现房屋改建或存在违法建设,需提交...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遗嘱对遗产继承的指定权

民法典规定遗嘱可指定孙子继承遗产。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遗嘱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需由遗嘱人本人亲自作出,急情况下可口头立遗嘱,但需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遗嘱在遗嘱人死亡时生效,若遗嘱人被宣告死亡,遗嘱也生效。若遗嘱人重新出...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遗嘱继承房产过户的相关规定

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的房产应过户,否则继承人无权所有。法定继承是对遗嘱继承的补充,具有限制性特征,继承人基于亲属关系而不是被继承人指定。法定继承具有强行性,不可改变,与遗嘱继承并存。...查看全文

民法典明确遗嘱继承权房屋规定

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房产,但遗嘱无效时不能继承。遗嘱公证并非遗嘱继承的必要条件。遗嘱需满足条件:神志清楚,合法内容,合法财产。遗嘱继承房产并非遗嘱存在即可,遗嘱无效时无法继承。...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书面遗嘱在房产继承中的法律地位

凭书面遗嘱可以继承房产,但需要确保遗嘱的有效性。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有区别,遗嘱继承按遗嘱指定的继承人进行,而法定继承按法律规定进行。遗嘱继承人必须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内,但法定继承人不一定是遗嘱继承人。我国优先遵循遗嘱继承原则,只要...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丧葬费的遗嘱继承方式

《民法典》规定丧葬费不属于遗产,不能继承。实际支付的费用超过单位给付的部分不可从抚恤金中扣除。剩余的费用可参照遗产继承,需照顾无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直系亲属。丧葬费是用于解决死者家属在殡葬花销时的困难,支付者可从单位...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放弃遗嘱继承的可逆性

公证遗嘱放弃继承后不可反悔,遗嘱公证可变更但需履行程序。《民法典》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需书面表示,无表示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在60天内接受或放弃受遗赠。遗嘱人可撤回或变更遗嘱,最后一份遗嘱有效。法律对遗嘱设立和变更形式有规定,但...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遗嘱继承可否打官司

遗嘱继承纠纷可依据民法典规定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遗嘱继承产生的纠纷。继承人应本着和睦团结的原则协商解决问题,如协商不成可调解或提起诉讼。起诉需满足...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小三的继承权

民法典规定小三不能继承遗嘱,遗嘱的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等。遗嘱生效后,继承人按照遗嘱内容继承遗产,遗嘱执行人负责执行遗嘱。遗嘱的执行过程包括出示遗嘱、编制遗产清册,并按照遗嘱要求处理遗产。...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养老保险遗嘱继承的合法性

民法典规定养老保险可以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按照遗嘱或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同一顺序继承人份额一般均等。有特殊困难或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可多分遗产。遗产继承方式包括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和法定继承。遗赠扶养协议效力最高,遗嘱继承和遗赠次...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遗嘱继承公证的办理流程吗?

遗嘱继承公证的相关法律规定及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公证法规定,有遗嘱的情况下,继承人可以持遗嘱办理继承公证。民法典对有遗嘱能否办理继承公证没有作出规定,但公证法明确规定了可以办理公证的事项,包括委托、声明、赠与、遗嘱...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关于遗嘱公证书房产继承的规定

遗嘱公证可办理房产继承,需遵循相关程序。房屋所有权以登记为准,遗嘱继承房产需持公证书、房产证等材料办理过户登记。遗嘱真实合法有效,可凭借遗嘱继承房产。房产继承公证程序包括评估房屋、办理测绘手续、填写公证申请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立...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的房产可以卖吗

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的房产可以卖,房产继承后,再次出售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继承房产产权需要直系亲属,并需提供有效证明。办理继承权公证时,需要提交被继承人死亡证明、房屋产权证明等文件,并区分有遗嘱和无遗嘱的继承权公证。遗嘱继承的房产价...查看全文

2023年我国民法典明确了子女的继承权

《民法典》规定了我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包括继承顺序和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依次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继承人先后顺序继承,代位继承人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对自书遗嘱的继承权有何规定?

《民法典》规定遗嘱可以指定继承人,包括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遗嘱决定继承人、继承份额。房产遗嘱不必公证,但公证可提高遗嘱效力,遗嘱需满足遗嘱能力、保留必要遗产份额、遵守法定形式、受遗赠人非法定继承人、仍存活、遗赠财产为遗产且合法...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规定凭借遗嘱可以继承房产吗

遗嘱可以凭借民法典规定继承房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只要遗嘱真实合法有效,自然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遗嘱可以采用自书、代书、打印、录音录像、口头或公证等多种形式。自书遗嘱需要遗嘱...查看全文

民法典明确授权:林权可立遗嘱继承

林权证的合法继承可以通过立遗嘱来进行财产继承,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指定遗嘱执行人,将财产继承给法定继承人或其他组织、个人,或设立遗嘱信托。...查看全文

民法典明确遗嘱继承权,养子是否有继承权?

民法典规定遗嘱可以不给法定继承人吗?遗嘱是被继承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个人财产的行为,因此可以通过立遗嘱的形式将遗产给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哪些人具有继承权

《民法典》规定了享有继承权的人员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遗产的继承顺序按照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进行,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时,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父亲去世时,遗产的继承顺序遵循法定规定,包括遗赠扶养协...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遗嘱可作为继承权的证明。

遗嘱可以作为继承权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