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是2年还是3年?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第188条规定诉讼时效为3年,但最长时效为20年。超过20年,法院不予保护。在时效期间内,权利人可请求履行义务,但时效届满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会受到障碍。超时起诉时,法院应受理,但被告可提出时效抗辩。如无抗辩或抗辩无效,法院支持诉讼请求;若抗辩有效,法院驳回诉讼请求。被告未提抗辩视为放弃权利,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是2年还是3年?
有关新的法律诉讼时效和开始执行时间可见《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最长诉讼时效
一般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为二十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将不再予以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所以,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超过二十年的将不予保护。最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十年,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满后行使请求权将受到阻碍,但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失。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法院应当受理,但若对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将驳回诉讼请求。对方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放弃该权利,法院将受理并支持其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二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十三条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追偿权诉讼时效是2年还是3年

法律分析: 追偿权诉讼时效是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查看全文

合同的诉讼时效是2年还是3年

法律分析:合同诉讼时效不是两年,是三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上述期限的,当事人的起诉可能会被对方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是2年还是3年

律师分析: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查看全文

保证的诉讼时效是3年还是2年

债权人向保证人提起诉讼三年内有效,适用普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保证人被起诉后,从判决或裁决生效之日起计算。连带责任保证人则是从债权人要求承担责任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保证的诉讼时效是3年还是2年

法律分析: 保证期间在性质上属于除斥期间,不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如果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查看全文

保证的诉讼时效是3年还是2年

法律分析:保证的诉讼时是三年,债权人对保证人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应当适用我国普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一般保证人从债权人向保证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从判决或裁决生效之日起计算,连带责任保证人则是从债权人在期限届满之前要求保证人...查看全文

保证的诉讼时效是3年还是2年呢

合同诉讼时效为三年,计算起点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一般保证的在判决或仲裁裁决生效后开始计算,连带责任保证的在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开始计算。...查看全文

普通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普通诉讼时效的时间为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开始计算。超过时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的除外。 法律依据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查看全文

普通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法律分析: 普通诉讼时效是三年。普通诉讼时效具有严格的法律强制性。即有关普通诉讼时效的民事法律规范属于强制性法律规范。其内容一经法律规定,当事人就必须遵守执行,当事人不得以其意思排斥普通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普通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普通诉讼时效的时间为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开始计算。超过时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的除外。 法律依据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呢

法律解析: 一般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呢

法律分析:一般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还是3年?

诉讼时效是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期限,为三年。从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若分期支付,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拖欠工程款3年后起诉,可能败诉。合同欠款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知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查看全文

产品责任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根据法律的规定,产品责任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自受害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缺陷产品造成损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年诉讼时效期间,受害人便丧失了胜诉权;产品侵权损害要求赔偿权期间为10年,自该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交给第一个用户或者消费者之日起计...查看全文

产品责任诉讼时效2年还是3年

一、产品质量责任的诉讼时效 1、虽然民法典规定了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产品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是二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保证期限为3年还是2年?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188条规定,民事权利受到侵害要求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而非两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依照其...查看全文

继承时效是2年还是3年

法律解析: 3年,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对于继承问题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查看全文

继承时效是2年还是3年?

律师分析: 3年,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对于继承问题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查看全文

继承时效是2年还是3年

法律分析:3年,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对于继承问题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保证时效是2年还是3年

保证担保期限可以约定最长是多久 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一、保证期间的基本概念 保证期间就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的约定或依法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