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律师回答
摘要:共同贪污罪的主体地位及刑事责任的界定。共同贪污可以由相同主体或不同主体构成,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共财物。相同主体共同贪污常见于窝案、串案,需区分主犯与非主犯。不同主体共同贪污指贪污罪的共犯参与,虽单独不能构成贪污罪,但在共犯中应定为贪污罪。共同贪污的刑事责任需根据行为人的作用确定,不局限于从犯或胁从犯。
根据共犯的一般理论,共犯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可以由不同主全地位的人构成,例如女子也可以成为强奸罪、奸淫幼女罪的共犯。司法中只要能证明其与贪污罪主体相勾结,利用贪污罪主体的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就可以认定其贪污罪共犯的主体地位。
共同贪污罪符合共同犯罪的基本特征,即两个以上的主体共同故意贪污的行为。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但在共同贪污犯罪中,其主体虽然必须包括特殊主体在内,但不一定都是特殊主体。依据共犯的不同,贪污罪的共同犯罪问题包括相同主体的共同贪污和不同主体的共同贪污。
(一)相同主体的共同贪污
相同主体的共同贪污也是一般意义上的共同贪污犯罪,即共同贪污的犯罪人都是特殊主体,都有是法律上有所规定的。不同职务种类的主体,可能在共同贪污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而也会影响到各自所随后的刑事责任。
相同主体共同贪污最常见的形式是贪污犯罪的窝案、串案,这类共同贪污的特点是利用工作关系所形成的职责分工,以职务行为为掩护,合伙侵吞、骗取、盗窃公共财物并据为已有。这类共同贪污危害大,往往是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的主要领导、业务人员参与。实践中应注意查清事实,应将主犯与非主犯区别对待。
(二)不同主体的共同贪污
不同主体的共同贪污是指有贪污罪的共犯参与下的共同贪污犯罪。贪污罪的共犯,是指与国家工作人员、受国家单位委托经营国有资产的人员伙同贪污的其他人员。
根据刑法第383条第3款的规定,不同主体的共同贪污,应定性为贪污罪,伙同贪污的行为人,虽然单独不能构成贪污罪的主体,但在此应定为贪污罪的共犯。
贪污罪的共犯的刑事责任也要根据行为人在共同贪污中所起的作用确定,不能机械地局限于从犯或者胁从犯,起到主犯、教唆犯甚至首犯作用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贪污处理。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共犯的一般理论,共犯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无论是相同主体的共同贪污还是不同主体的共同贪污,都符合共同犯罪的基本特征。在共同贪污中,不同职务种类的主体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影响各自的刑事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共同贪污危害巨大,应将主犯与非主犯区别对待。根据刑法规定,不同主体的共同贪污应定性为贪污罪,共犯的刑事责任应根据其在共同贪污中的作用确定。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当相互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者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
司法机关依照本法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二章 反洗钱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为履行反洗钱资金监测职责,可以从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获取所必需的信息,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应当提供。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定期通报反洗钱工作情况。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贪污罪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383条,对犯贪污罪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分为三种,包括有期徒刑、罚金和没收财产,情节严重者可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犯罪后如实供述、悔罪和退赃可从轻处罚,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可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查看全文

贪污罪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严惩贪污罪犯,保护人民权益。贪污金额在1-3万元之间的立案处罚,贪污20-300万元的判处有期徒刑并没收个人财产,贪污金额超过300万元的判处重刑并没收个人财产。贪污罪是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一经查实将承担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关于贪污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关于贪污的法律规定:《刑法》第382条、第383条对贪污罪的定罪量刑作出了具体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或受托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定贪污罪。具体量刑根据贪污的...查看全文

贪污罪的相关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贪污罪的处罚是根据数额和情节轻重来决定的,构成贪污罪需要满足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侵犯公共财物、犯罪故意和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与职务侵占罪相比,贪污罪的主体身份、犯罪行为和犯罪对象有所不同。...查看全文

贪污罪相关法律法规是什么

法律分析:贪污罪相关法律法规是《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_x0...查看全文

贪污罪既遂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贪污罪的刑罚根据贪污数额和情节的严重程度划分为三个层次:贪污数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查看全文

共同贪污罪的概念及其相关法律规定

共同贪污罪是指两个以上具备贪污罪主体资格的人共同实施贪污犯罪行为。对于此类犯罪,根据情节轻重,会依法进行处罚。然而,如果犯罪者能够自首、立功、如实供述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或者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等情节存在,那么死刑判决可...查看全文

贪污罪最新法律规定有哪些变化?

犯贪污罪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分为三级,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和没收财产等。对于如实供述罪行、悔罪、退赃等情况,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如果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可在二年后减为无期徒刑并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累计贪污数额会影响处...查看全文

贪污罪的相关法律问题解答

犯贪污罪的量刑处罚根据贪污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和没收财产等。根据《刑法》第383条,共同贪污犯罪中各参与者的责任分配应遵循一定规则,首要分子负责全部贪污数额,主犯负责其参与或组织的贪污数额,从犯负责其参...查看全文

贪污罪非法占有目的的相关规定与理解

《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了贪污罪的行为,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以及受委托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员非法占有国有财物。与他人勾结共同贪污的也将被追究共犯责任。...查看全文

关于贪污罪的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

贪污罪适用的是追诉时效而不是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民事案件中才适用的。贪污罪的追诉时效为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因为贪污罪的法定最高刑为死刑,而法律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查看全文

贪污罪有哪些具体规定

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委托管理和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具体规定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是贪污罪。...查看全文

贪污罪与相关罪名的界定

法律分析:   贪污罪与相关罪名有很多,以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界定为例:  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界定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从犯罪客体来界定。贪污罪是复杂客体,即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公共财产所有权,而职务侵占罪...查看全文

新刑法贪污罪的相关规定及司法实践

新刑法对贪污罪的刑罚分为三个层次,根据贪污数额和情节的严重程度判处不同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没收财产,并对多次贪污进行累计处罚;共同贪污犯罪的认定应遵循贪污犯罪集团首要分子负责全部贪污总额、主犯负责其参与或组织的共同贪污总额、从...查看全文

刑法有关贪污受贿罪的规定

贪污受贿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严重影响国家机关的廉洁性和财产关系。我国一直重视对贪污受贿现象的管制,以净化社会环境、促进国家发展。非国家人员的贪污受贿与公务人员的性质相同,应受到相应处罚,包括有期徒刑和财产...查看全文

关于贪污罪的规定

法律分析:贪污罪规定:_x000D_ 1、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_x000D_ 2、侵犯的是公共财物,所谓公共财产是指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和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_x000D...查看全文

贪污罪的认定有哪些

贪污罪的认定:1、主要要件: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也是贪污罪的犯罪主体;2、对象要求:侵犯公共财产。所谓公共财产,是指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查看全文

贪污罪处理程序与相关规定

贪污罪的刑罚根据情节轻重分为三级:贪污数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情节,最高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贪污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最高可判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最高可判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侮辱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 侮辱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是《刑法》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法...查看全文

侮辱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 侮辱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