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便捷而无所不能的网络,使得我们即便足不出户,也能与五湖四海的人进行沟通交流,真正把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村。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活跃在互联网空间的我们,每天都会被动或主动地接受海量信息的轰炸,这些真假难辨的信息,容易让我们掉入别人预设的陷阱,不仅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增强防诈能力、培养网络安全意识迫在眉睫。
电信网络诈骗是潜藏于互联网中的安全隐患之一。犯罪嫌疑人利用网民信息掌握不对称的空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编造一些虚假信息,巧妙设置一个个骗局,对网民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网民给犯罪分子汇款或转账,从而直接造成网民财产损失,这样既影响社会的和谐,还对构建诚信社会造成一定冲击。由此可见,网络安全无小事,为避免网民“中招”,建议大家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一定要学会一些基本和常见的,识别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的方式和方法,进而有效防范,提高自身“免疫力”,不给犯罪嫌疑人得逞的任何机会。
筑牢网络安全壁垒,要及时安装并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信息过滤。
目前公安机关已经运用大数据建立了精准的预警工作机制,对诈骗电话、信息的监测与拦截能力得到加强,是网友们识别不良信息的指南针——国家反诈中心App能有效预防诈骗、快速举报诈骗内容,它不仅可以识别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诈骗App,进行预警,还能提供在线举报功能,帮助我们提高防骗意识,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网民们在接到陌生的电话、短信时,要学会冷静,不紧张,善于理性分析信息。即便收到一些“紧急”或“特殊”信息,也应该直接拨110咨询,或到相关部门当面核实,绝对不能乱了方寸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坚决做到“不轻信、不点击、不透露、不转账”。当我们每一个人的防范意识都得以提高,个人信息被有效保护,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才会越来越少。
筑牢网络安全壁垒,要严防死守自己的“钱袋子”。
如果网民接到所谓执法部门要求你转账的电话或短信根本不必理会,因为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从不会电话办案,更不会让任何人把钱转到所谓的监管账户。其次,一些网络社交工具、短信、网页发布和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信息,网友也不能轻信。特别是那些通过交流投资经验、拉入“投资”群聊、“导师”直播间
等
,更是不能相信——试想,如果这些人真有特殊渠道和内幕消息,还跟你劳神费力地在网上瞎折腾啥。当然,随着电信诈骗手段不断更新,各种套路也越来越多,更具迷惑性而难以判断,但有一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就是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如何花言巧语,所有的电信诈骗最后都要聚焦到“钱”这一个字上来。因此,涉及到“钱”的话题,一定不能大意。
筑牢网络安全壁垒,要不断净化自己交友“圈子”。
现在一些诈骗人员通过非法渠道,能获取不少人的相关信息,以此冒充你的上级或同事来添加好友,甚至对你倍加关心,让某些心存幻想的人浮想联翩,进而暗示你送礼、请客或者直接跟你借钱等,这种手段让一些网友不仅破了财,最后即便反应过来也容易哑巴吃黄连。为此,网民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一方面是自己要心存坦然,切勿投机;二是慎重添加好友或群聊,更不能稀里糊涂地迷信所谓的“短
时间
获利”等话术。只要我们做到不在来路不明的网站平台或APP上进行个人贷款和理财投资;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号和密码、手机银行密码、U盾相关信息,不轻易透露给陌生人,那我们就能守住防范电信诈骗的安全底线,就能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就使得犯罪分子的谎言不攻自破。
有的电信网络诈骗之所以得逞,主要是骗子抓住了某些网友怕事、贪便宜、挣大钱等投机心理,可见,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抑制盲目投资冲动和过度消费,远离非法金融活动,就能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