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中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

律师回答

一、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
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离不开明知的内容。从明知的内容可以分析行为人罪过的大小。明知的认识内容应当以行为人在实施行为之前或行为时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为内容,他包括:首先,对行为性质的认识。其次,对行为对象的认识。再次,对行为结果的认识。
二、故意犯罪的意志因素:
是指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根据意志因素的不同表现,可以将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必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一、具体什么是犯罪故意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是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即对适合于犯罪构成要件的违法事实的认识。这些事实包括行为、行为的性质、行为的时间与地点、行为的情节、行为的客体、等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
二、犯罪故意有哪些,构成要素有哪些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以此规定为依据,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事实。犯罪故意的构成要素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个方面:
(一)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根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事实要素。认识,即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是主体对客观认识现象的了解和理解。犯罪故意中的认识因素,就是行为人对其行为及结果的了解和理解。
(二)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根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即行为人对所导致的危害结果所具有的希望或者放任的心理态度。,犯罪意志因素包括希望和放任两种形式。“希望”,即积极追求,是行为人对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具有积极追求的心理态度。“放任”,是听之任之,实行为人并不积极追求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和不阻止这种结果的发生,而结果发生与否都符合其主观意志的心理态度。
(三)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关系作为心理事实的组成部分,认识因素表明行为人对其行为及结果的了解和理解,意志因素表明行为人对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而两者共同存在于犯罪故意当中,相互紧密联系。认识因素是意志因素存在的前提,意志因素是认识因素的发展,意志因素是犯罪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总之,二者是犯罪故意中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在认定构成犯罪的故意中缺一不可。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一规定表明,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所特有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犯罪故意是以认识因素为基础的,在认识因素基础上形成的意志因素是决定行为实施、行为方向的内在心理动力。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故意犯罪中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

律师分析: 一、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 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离不开明知的内容。从明知的内容可以分析行为人罪过的大小。明知的认识内容应当以行为人在实施行为之前或行为时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为内容,他包括:首先,对行为性质的认识。其次,对行为对...查看全文

故意犯罪中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

法律分析:一、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故意犯罪的认识因素离不开明知的内容。从明知的内容可以分析行为人罪过的大小。明知的认识内容应当以行为人在实施行为之前或行为时对客观事实的认识为内容,他包括:首先,对行为性质的认识。其...查看全文

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关系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这是构成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如果行为人在行为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这种结果,那就不构成犯罪的故意。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导致的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希望或者放任的心理状态,就是构成犯罪故意的...查看全文

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

犯罪故意的认定为: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触犯刑法、危害社会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故意的成立包含两个因素: 1、认识因素,是指对所有犯罪事实完全知道,如果没有认识到所有犯罪的客观事实事实,就不可能...查看全文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如何认定?

法律解析: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是行为人在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基础上仍决意实施这种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因此,认识因素是构成犯罪故意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意...查看全文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包括哪些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包括希望和放任。希望表明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态度,明显而坚决;放任表明行为人虽然不追求,但故意纵容危害结果的态度,模糊而随意。两者的主观恶性程度不同。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故意进行多种分类。犯罪故意的意志...查看全文

怎么判定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法律分析: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查看全文

怎么判定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律师分析: 行为人在明知认识的基础上,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所执有的心理态度,就是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意志因素决定行为的方向、行为的进程、行为的结果,深刻地反映行为人的价值取向,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包括什么

共同犯罪需认识到:1、不是单独犯罪;2、自己和他人的行为都会导致危害结果。...查看全文

犯罪意志因素如何确定?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是行为人在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基础上仍决意实施这种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因此,认识因素是构成犯罪故意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意志因素则是构...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故意有哪些方面的认识因素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故意有以下方面的认识因素:_x000D_ 1、共同犯罪的行为人都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_x000D_ 2、共同犯罪的行为人都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种危害结果,而且...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故意具体有哪些方面的认识因素

法律分析:共同犯罪故意有以下方面的认识因素:_x000D_ 1、都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_x000D_ 2、都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种危害结果,而且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会导致...查看全文

如何判定犯罪故意的意图因素?

刑法第十四条规定,行为人在明知认识的基础上,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所执有的心理态度,就是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意志因素决定行为的方向、行为的进程、行为的结果,深刻地反映行为人的价值取向,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首先,犯罪故意意志因...查看全文

判断故意伤害罪的关键因素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犯罪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刑法第234条,犯罪行为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则可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特殊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则可被判处十年以...查看全文

影响犯罪的因素

一、犯罪的行为因素有哪些 1、错误的活动。 指参加不符合社会要求、为社会所禁止的活动。如看淫秽书刊和录像,违反纪律,扰乱公共秩序等。这些活动对行为人的心理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减弱他对不良诱因的抵抗力,增强不良的心理因素,进而诱发犯罪...查看全文

量刑中的犯罪动机因素

犯罪动机是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与犯罪行为并无简单的对应关系。犯罪动机通常不影响定罪,但在量刑时反映犯罪主体的主观恶性大小,具有重要意义。...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刑罚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受到刑罚,根据伤害程度不同,刑罚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如果造成重伤,刑罚将在三年至十年之间;如果造成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造成重伤导致严重残疾,刑罚将在十年以上,甚至可能是无期徒刑或死刑。...查看全文

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有哪些考虑因素?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明确规定了故意伤害罪的刑罚,对于意图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致人重伤,刑期可达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刑期可达十年以上有期...查看全文

间接因素与直接因素

间接造成他人死亡的犯罪与否,取决于具体情况。间接死因是指与直接死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或损伤,虽不能直接导致死亡,但可引发严重的继发疾病最终致死。间接死因与直接死因有时间先后关系。...查看全文

意外事故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律师分析: 意外事故需要具备的因素:1、外来原因造成的。2、非本意的。3、突然发生的。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