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应该在何处提起诉讼?

律师回答
摘要:不当得利起诉的管辖地通常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决定,涉及不动产的案件由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三年。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他方受有损失、利益和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及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依据。
一、不当得利在哪里起诉
不当得利起诉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只有对涉及不动产的案件才由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它与一般的民事案件管辖地的确定是相同的。其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绝大多数应适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即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二、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不当得利构成要件包括什么
不当得利构成要件包括:
1.不当得利的成立须以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为首要条件,若仅致他人损害,而自己并未获得利益,即使负赔偿责任,也不构成不当得利。
2.他方受有损失是指因一定的事实,使他人的财产总额减少。若仅有一方获利而无他方受损,则不能构成不当得利。此处的损失,既包括财产的减少,也包括财产的消极减少。财产的积极减少,是指现存财产的减少。财产的消极减少,是指财产本应增加而未能增加。
3.不当得利的成立,以利益和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条件。
4.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是指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延伸阅读
结语:不当得利的起诉应遵循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涉及不动产的案件则由不动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诉讼时效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三年。构成不当得利的要件包括: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他方受有损失、存在因果关系,并且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依据。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可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九章 不当得利 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九十二条 本法所称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是指下列财产:
(一)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
(二)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
(三)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
(四)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九章 不当得利 第九百八十七条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提起诉讼不当得利诉讼多久审结?

律师解答: 起诉不当得利诉讼要多久审结依据法院审理案件的程序而定。 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应该如何计算

法律分析: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应当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请求义务人承担返还不当得利等责任。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超过多久不能提起诉讼?

律师解答: “不当得利”属于民事纠纷一类,超过三年(中间没有任何维权的)就不能起诉;如果有某信、短信、信件、邮件等直接证据进行过维权的,那么就是从最后一次维权起算三年时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超过多久不能提起诉讼?

法律解析: “不当得利”属于民事纠纷一类,超过三年(中间没有任何维权的)就不能起诉;如果有某信、短信、信件、邮件等直接证据进行过维权的,那么就是从最后一次维权起算三年时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超过多久不能提起诉讼?

法律解析: “不当得利”属于民事纠纷一类,超过三年(中间没有任何维权的)就不能起诉;如果有某信、短信、信件、邮件等直接证据进行过维权的,那么就是从最后一次维权起算三年时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五年后能提起诉讼吗?

律师解答: 不当得利五年后能起诉。当事人符合起诉条件,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对方当事人可能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会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五年后能提起诉讼吗?

法律解析: 不当得利五年后能起诉。当事人符合起诉条件,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但对方当事人可能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会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查看全文

别人提起诉讼我不当得利我该怎么辩护?

律师解答: 被起诉不当得利,就应当尽快收集获利的法律根据,比如合同、赔偿款等等,如果不能证明获利的法律根据,那么就有可能需要承担败诉风险,返还不当得利。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在哪里诉讼

当事人因为不当获利而发生争议时,应该去被告住所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法律规定,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同,那么就由经常居住地的法院管辖。...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纠纷应该如何处理?

律师分析: 不当得利纠纷的处理:(一)所获利的财产为特定物的,返还原物;若原物被丢失或损坏,则折价补偿。(二)若财产为种类物但己被丢失或损坏,则须返还同类物或折价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六条 ...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如何起诉

当事人如果想要起诉因为不当得利引起的纠纷,可以准备好起诉状和相关证据,然后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只要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就会受理该案件。...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如何起诉

法律分析: 一、不当得利如何起诉 1、发生不当得利,原告一般去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被告。 2、如果不知道被告姓名,地址,只能聘用律师协助查找。 3、落实不当得利证据。例如:打错了银行转款账号,录音,录像等证据。 4、带着他人...查看全文

离婚起诉应该在何处提起?

起诉离婚一般要到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起诉,如果被告离开住所地,在外地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住院就医除外),可以到原告住所地或者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 如果双方都离开住所地,在外地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住院就医除外),原告提起离婚诉讼应去...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在哪里起诉

不当得利需要在当地法院进行起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当得利案件应当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只有涉及到不动产的案件才能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这与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是一样的,一般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中数名被告的住所地、经...查看全文

起诉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

不当得利诉讼时效为3年,大多数情况下适用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行使不当得利请求权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受损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的存在;二是受损...查看全文

民法典不当得利提起诉讼期是多久?

法律解析: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一般适用于债权请求权以及继承权请求权等,由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属于债权请求权的一种,因此,不当得利也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诉...查看全文

民法典不当得利提起诉讼期是多久?

律师解答: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一般适用于债权请求权以及继承权请求权等,由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属于债权请求权的一种,因此,不当得利也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诉...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应如何处理?

律师分析: 不当得利应当返还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者有义务返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应如何处理

法律解析: 不当得利应当返还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就在不当得利人与利益所有人之间产生了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即利益所有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应得的利益,不当得利者有义务返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查看全文

不当得利应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不当得利应该返还,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无论是在不知道有违法律依据,还是清楚知道损害了他人利益的情况下都要按照规定返还给受害人。对于不愿意返还的情况即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可归...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