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与共犯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律师回答
摘要:共同犯罪与共犯并非完全相同,共同犯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形态,而共犯是指有组织有目的进行犯罪的犯罪团伙。共犯是个案中指各犯罪嫌疑人的相互关系,而共同犯罪是指具体的行为。因此,共犯与共同犯罪只是名词与动词的区别,实质上没有区别。
共同犯罪指的是法定概念,而共犯则不是,可以说在一定语境下共犯是共同犯罪的简称。
但是共同犯罪和共犯二者绝不完全是一个意思。
共犯是相对于个人犯罪而言的,一般是指两个人或两人以上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犯罪的犯罪团伙,在判案时有主犯从犯之分。
共同犯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形态,共犯一词经常在个案中指各犯罪嫌疑人(或称被告人、罪犯)的相互关系,比如说在某案件中,张三是李四抢劫一案的共犯。
共犯只是一个词汇,刑法总则中没有关于共犯的规定,只出现了“共同犯罪”的字眼!共犯主要指称实行共同犯罪的人,而共同犯罪则主要指称行为。
所以共犯与共同犯罪只是名词与动词的区别,共同犯罪是一种行为,而共犯是一个名词,并无实质性区别。
延伸阅读
共同犯罪与共犯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从合作与责任角度探析刑法中的共犯关系
《共同犯罪与共犯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从合作与责任角度探析刑法中的共犯关系》这个题目涉及到对共同犯罪和共犯的司法实践和理论进行研究与探讨。在这篇研究中,我们将从合作与责任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刑法中的共犯关系。通过对相关案例和法律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将探讨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共犯的行为特征以及共犯的责任承担等问题。同时,我们还将关注共犯关系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通过这项研究,我们旨在为刑法领域的学者、律师和法官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促进共同犯罪与共犯问题的更好解决。
结语:共同犯罪与共犯并非完全相同,共犯是指有组织有目的进行犯罪的犯罪团伙,共同犯罪则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形态。共犯只是一个词汇,刑法总则中没有详细规定,只出现了共同犯罪的字眼。共犯主要指实行共同犯罪的人,而共同犯罪则指行为。在研究共同犯罪与共犯的司法实践与理论时,我们将从合作与责任的角度深入探析刑法中的共犯关系,为学者、律师和法官提供更深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促进共同犯罪与共犯问题的更好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共同故意伤害罪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共同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1.共犯明知危害结果并希望或放任其发生;2.共犯具有意思联络,认识到共同犯罪;3.共同实施非法损害他人身体行为;4.共犯主观上表现为故意。...查看全文

犯罪中止刑罚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应免除处罚。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行为未完成时放弃犯罪;二是在行为完成后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查看全文

过失犯罪审判实践与理论研究

本文探讨了过失犯罪的概念、类型、量刑以及与故意犯罪的区别。过失犯罪是指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心理下实施的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应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查看全文

最新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本罪的主旨是:本罪在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谋取非法利润的目的。如果行为人没有以谋取非法利润为目的,而是由于不懂法律、法规,买卖经营许可证的,不应当以本罪论处,应当由主管部门对其追究行政责任。...查看全文

刑事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民事欺诈是通过夸大或虚构事实,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谋取利益的民事行为。而刑法中的诈骗罪则明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取得对方信任而非法占有财物。...查看全文

实刑与缓刑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实刑和缓刑是两种不同的刑罚,实刑限制人身自由,缓刑适用社区矫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情节和悔罪表现,可以宣告缓刑,不再危害社会。...查看全文

死缓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死刑缓期执行的处理方式:无故意犯罪者二年后减为无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者二年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恶劣情节者最高法核准后执行死刑。未执行死刑者重新计算缓期执行期间,累犯及严重犯罪者可限制减刑。...查看全文

探讨司法实践与理论界的研究

诬告陷害罪的认定和量刑处罚:诬告陷害罪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构成要件包括捏造他人的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主体可以是普通公民或国家工作人员。根据刑法第243条,该罪的处罚从轻到重,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查看全文

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

我国死者意外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而是对亲属的补偿。分割不同于遗产,一般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共同取得,法院不主动分割。如当事人请求分割,按生活亲近程度分配。...查看全文

受贿罪共同犯罪认定的法律依据与实践研究

共同犯罪的认定条件为二人以上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两个以上的法人或一个以上的自然人和一个以上的法人,并具备主观认识上的一致性和客观行为的一致性。受贿共同犯罪的认定取决于双方是否有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司法实践

过失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犯罪需要共同故意。共同过失犯罪可分别负责。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同时犯、实行过限行为、片面共犯均不构成共犯。事后通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等行为也不构成共犯。...查看全文

戒毒期间再犯罪是否构成累犯?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这段内容介绍了强制戒毒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条件。强制戒毒是对吸毒成瘾的人员进行戒毒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教育,以帮助他们摆脱毒瘾并回归正常社会。在公安机关的管理下,吸毒人员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和一定期的心理治疗和教育,以逐步摆脱毒品的束缚。强制...查看全文

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的区别及其适用条件。合同终止适用于继续性合同,无论是否违反合同;合同解除主要适用于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规定,债权债务终止的条件包括履行、抵销、提存、免除、同归于一人等情形。合同解除导...查看全文

研究赌场罪主从犯的审判实践与理论探讨

开设赌场罪的主从犯的区分及类别。主犯一般指在开设赌博犯罪中起主要或组织作用的犯罪嫌疑人,包括犯罪集团的骨干分子、某些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及其骨干成员。从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刑法规定,主犯应受到较重的处...查看全文

关于招摇撞骗罪定罪与量刑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招摇撞骗罪是一种犯罪行为,犯有此罪的人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行为人冒充警察扫黄,一般会涉嫌招摇撞骗罪,且应当从重处罚。伪装警察同样会犯招摇撞骗罪,且犯罪嫌疑人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查看全文

法定与司法实践研究

侮辱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行为人构成侮辱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是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此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从轻或减轻自首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自首是从轻还是减轻的问题取决于犯罪分子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3条和第67条的规定,自首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包括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罪行。特别自首的主体必须是...查看全文

探究引诱、容留和介绍卖淫罪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构成是指侵犯社会治安秩序,具体表现为引诱、容留、介绍他人从事卖淫的行为。此罪的认定是指通过牵线搭桥、勾通撮合等手段,促使他人从事卖淫活动。对于此罪的处罚可以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查看全文

执行异议与执行异议之诉的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

执行异议与执行异议之诉在主体、管辖、目的、程序和保护利益等方面存在差异。执行异议是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直接向执行法院提出,目的是更正执行行为,程序为异议-裁定-复议,保护程序利益;执行异议之诉则由案外人、申请执行人、债权人、被...查看全文

共同犯罪认定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及成立条件,包括主体必须为两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行为必须是犯罪行为,且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根据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共同过失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范畴,需分别处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