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络文章是否涉及侵权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的转载或未支付报酬的转载都构成侵权行为。如果在网上发表文章时声明不准转载,其他网站的转载是侵权行为;即使没有声明,但其他网站未支付报酬的转载也是侵权行为。著作权侵权行为具有多重侵害对象、特定被侵害主体、非法使用他人作品和多样化的侵权形式等特征。
要分情况的,文章禁止转载的肯定侵权,未禁止转载但未支付报酬的也算侵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已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声明或者报刊、期刊社、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外,在网络进行转载、摘编并按有关规定支付报酬、注明出处的,不构成侵权。但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定为侵权。
因此,如果在网上发表文章时作出了不准转载的声明,其他网站转载是一种侵权行为;或者,虽然没有作出不准转载的声明,但其他网站转载时没有支付报酬,也应该是一种侵权行为,可以要求侵权者承担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主要法律特征
1、侵权对象的多重性
著作权具有权利的多重性及可分性特点,包含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身权,其中著作财产权又包含复制、表演等十多项权利。上述权利既可独立行使,也可结合行使。相应地,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也会表现出这些特点:一是财产权与人身权同时被侵害;二是多项财产权与人身权同时被侵害。此外,著作权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还包括合同债权,如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2、被侵害主体的特定性
侵权行为所侵害的主体,一是对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权的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其他著作权人包括通过继承、接受遗赠、根据委托关系而获得著作权的权利人,即作品使用权利的受让人,如享有专有著作权的人。这些都是与著作权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特定主体。
3、侵权行为表现为使用他人作品的非法性
一是使用他人作品未经权利人允许;二是使用他人作品无法律根据,包括不按著作权法规的使用条件使用他人作品。
4、侵权形式的多样性
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有一人单独实施的侵权行为和两人或两人以上因共同过错实施的共同侵权行为两种形式。在著作权侵权行为中,除这两种形式外,还存在第三种状态,即由数个行为人分别对同一权利人进行的侵害。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的转载行为构成侵权,无论是否禁止转载。如果他人转载作品未支付报酬,也应视为侵权行为。著作权侵权行为具有多重性、特定性和多样性等法律特征。在面对侵权行为时,权利人可以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三章 社会责任 第十六条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综合类报纸、期刊应当开设科普专栏、专版;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开设科普栏目或者转播科普节目;影视生产、发行和放映机构应当加强科普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放映;书刊出版、发行机构应当扶持科普书刊的出版、发行;综合性互联网站应当开设科普网页;科技馆(站)、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应当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网络文章转载侵权问题

网站转载已发表文章的合法性及转载费用问题。根据著作权法规定,转载需满足两个条件:著作权人未声明不得转载且支付报酬、注明出处。对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目的的使用,不需支付稿酬但需标明作者、出处。网站转载通常带有商业目的,问题在于多少...查看全文

探究图片来源网络是否涉及侵权问题

网络图片的使用是否侵权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最好先获得使用权,以免构成侵权。侵权情况包括:1.使用搜索引擎抓取无来源或作者的图片;2.转发明确禁止转载的图片;3.未经原作者同意对图片进行二次加工或使用;4.未经授权商用图片;5.违反...查看全文

借用文章是否涉及著作权问题?

借用他人文章不一定构成著作侵权,根据著作权法,根据借用的目的而定。在新闻报告或评价作品时适当借用不构成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个人学习、研究、欣赏、介绍、评论、报道时事新闻、教学、科研、执行公务、图书馆等有...查看全文

涉及网络聊天记录的侵权问题

网络曝光聊天记录构成侵权取决于内容是否私人、公开者的主观意图,以及网名与实际用户间的对应关系。公开聊天记录仅具备侵权要素不足以认定侵权。人民法院应兼顾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认定未经许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权利人信息网...查看全文

网络翻唱歌曲是否涉及版权问题?

网络翻唱歌曲侵权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公开表演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他人作品属于侵权行为,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等责任。若不属于这些情形,一般不认定为侵权。...查看全文

电台播放他人音乐是否涉及侵权问题

电台擅自播放歌手的歌曲是否构成侵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37条规定,未经歌手同意,电视台擅自播放歌曲构成侵权。歌曲的版权费需向词、曲作者支付,一般不需要联系版权局,直接联系作者即可。如欲创作歌曲并获取版权及利益,可向中国版权局申...查看全文

网络文章传播与版权之间的关系

网络文章传播与版权之间的关系:转载需获得许可,侵权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除声明不得转载外,其他报刊可转载并支付报酬;遵守法规,尊重版权,规范传播行为,保护作者权益。...查看全文

网络传播音乐侵权么

网络传播音乐是否侵权 不一定。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查看全文

网络传播音乐侵权嘛

网络传播音乐是否侵权 不一定。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章,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查看全文

网络传播音乐侵权吗

网络传播音乐是否侵权 不一定。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查看全文

网络文章转发是否侵犯版权

网络文章转载侵权行为应根据情况而定,禁止转载的肯定侵权,未支付报酬的也算侵权。若文章已在报刊或网络上发布并明确声明不得转载,转载即侵权。若未声明不得转载但未支付报酬,也构成侵权。根据最高法院解释,超出报刊转载范围的转载应认定为侵权...查看全文

侵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

法律解析: 凡未经许可行使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或者直接破坏权利人对其作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控制权,不论是初始提供行为还是后续提供行为,均可构成直接侵权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 第一千一...查看全文

侵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

法律解析: 凡未经许可行使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或者直接破坏权利人对其作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控制权,不论是初始提供行为还是后续提供行为,均可构成直接侵权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 第一千一...查看全文

侵犯网络传播权的标准

法律分析:凡未经许可行使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或者直接破坏权利人对其作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控制权,不论是初始提供行为还是后续提供行为,均可构成直接侵权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查看全文

侵犯网络传播权的标准?

律师分析: 凡未经许可行使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或者直接破坏权利人对其作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控制权,不论是初始提供行为还是后续提供行为,均可构成直接侵权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 第一千一...查看全文

侵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

律师解答: 凡未经许可行使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或者直接破坏权利人对其作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控制权,不论是初始提供行为还是后续提供行为,均可构成直接侵权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 第一千一...查看全文

商标雷同是否涉及侵权问题

商标的组合方式和文字方式多样,商标申请应按照法律规定办理,保护自身和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未明确指定颜色的商标按黑白注册和保护,明确指定颜色的按指定颜色注册和保护。字母作为商标构成要素之一,更符合实际和法律要求。...查看全文

相似商标是否涉及侵权问题?

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行为都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查看全文

临摹作品是否涉及侵权问题

个人学习欣赏临摹他人作品不构成侵权,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只需标明作者和作品信息且不侵犯其他权利。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产生的作品著作权归改编者享有,但不得侵犯原作品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十二条)。...查看全文

商标侵权是否涉及坐牢问题

商标侵权可能涉及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如果商标侵权构成犯罪,侵权人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甚至坐牢;如果不构成犯罪,将承担行政处罚;同时,侵权人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商标侵权的认定需要满足违法行为、损害事实、过错主观和因果关系等要素。...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