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在外地无法到场应诉,该怎么办?

律师回答
摘要:被告不到庭可被传唤,连续两次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作缺席判决;原告不到庭可视为撤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法庭有权处理无正当理由的缺席情况。
被告如果在法庭开庭时不到庭的,法院可以进行传唤;经人民法院两次传唤,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作缺席判决。如果是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则视为申请撤诉。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照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延伸阅读
被告人异地无法出庭,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其诉讼权益?
被告人在异地无法亲自出庭参与诉讼时,为了保障其诉讼权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被告人可以委托一名授权的代理人出庭代表其进行辩护,并提供相关的委托书和授权文件。其次,可以申请远程参与庭审,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远程出庭,以确保被告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此外,被告人还可以提供书面陈述或辩护意见,以便法庭全面了解其立场和观点。法庭应充分考虑被告人的合理请求,并确保其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最后,法庭应当充分权衡各方利益,确保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以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益不受损害。
结语:法律客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八条,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可按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可作缺席判决。对于异地无法亲自出庭的被告人,可委托代理人出庭代表辩护,申请远程参与庭审,提供书面陈述或辩护意见,以确保其诉讼权益得到保障。法庭应权衡各方利益,保证诉讼程序公正合法,维护被告人的诉讼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 第八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18修订):第二章 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 第二十三条 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案件:
(一)法律规定由其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二)基层人民法院报请审理的第一审案件;
(三)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四)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抗诉案件;
(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再审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七章 审理和判决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 第八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被起诉后无法到场应诉,该怎么办?

在开庭审理案件时,如果被告不到庭,法院可能会进行缺席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而另一方当事人则没有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会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相应的判决。这种判决方式与出席判决有所区别。被告不到...查看全文

遇到异地起诉,无法到场应诉,该怎么办?

被异地起诉不去法院会失去答辩权利,法院将作缺席判决。被告人在异地起诉需起草起诉状、准备证据,递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法院决定是否受理。起诉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从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约定分期履行的债务,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查看全文

外地开庭无法到场,该怎么办?

开庭在外省无法到庭的解决方式包括:延期审理、委托他人代理诉讼事宜(适用于非必须到庭的情况),以及提前告知单位不能到庭的合法理由,否则将按缺席进行审判。...查看全文

如果被告在起诉后未到场,应该怎么办?

起诉被告不到场的法院可以进行缺席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作出的判决。缺席判决是相对于对席判决而言的。 经济纠纷开庭被告不到场怎么办 经济纠纷开庭,被告如果是经传票传唤,...查看全文

起诉离婚被告不到场应该怎么办

法律分析:起诉离婚被告不到场,人民法院可以拘传对方,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我国法律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查看全文

法院起诉被告人在外地怎么办

法律分析:1、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如果被告人在异地,只是暂时性的,异地不是经常居住地时,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 2、如果被告在异地属于经常居住地,那么原告应当向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 3、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查看全文

被告人在异地应该怎么起诉

1、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如果被告人在异地,只是暂时性的,异地不是经常居住地时,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 2、如果被告在异地属于经常居住地,那么原告应当向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 3、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查看全文

起诉被告不到场该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的,可以进行缺席判决,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应按法定程序宣告判决并送达判决书,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利。...查看全文

被告人在外地故意不接传票应该怎么办

被告人在外地故意不接传票应该怎么办 被告人不接传票可进行留置送达或者公告送达,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查看全文

离婚案被告不到场应该怎么办

法律分析:离婚案被告不到场人民法院会用传票传唤被告,因为离婚案件的当事人是必须出庭参加审理的,经传票传唤后,被告仍然不到庭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拘传的方式,或者是依法做出缺席判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法院起诉找不到被告人应该怎么办

法院起诉找不到被告人应该怎么办 法院起诉找不到被告人的,可以公告送达,然后缺席判决。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缺席判决适用于下列情况: 1、原告不出庭或中途退庭按撤诉处理,被告提出反诉的; 2、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查看全文

法院起诉被告人不到场怎么办?

律师分析: 如果被告已经被依法送达开庭传票,经法院依法传唤不到场的,法院会缺席审理并判决。如果是送达的问题,在其他方式还是不能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被告经传...查看全文

法院起诉被告人不到场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法院起诉被告人不到场怎么办1、被告不出庭可以进行缺席判决,由被告自行承担没有辩护的恶果;2、如必须被告出庭的案件,两次合法传唤不到庭,会采取拘传措施;3、判决后被告不还,向法院申请...查看全文

"被告人在外地,到哪个法院起诉"

一、被告人在异地怎么起诉 1、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如果被告人在异地,只是暂时性的,异地不是经常居住地时,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 2、如果被告在异地属于经常居住地,那么原告应当向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 3、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离婚起诉被告在外地不到场会叛离

法律分析:1、起诉离婚,被告不到庭的,也是可能会判离婚的。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查看全文

起诉应该在被告人当地吗

打官司是否必须在被告所在地起诉 1、诉讼管辖是很复杂的问题,具体到哪个法院起诉,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类型来判断。 2、一般情况下,原告都需要到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被告是个人的,住所地为经常居住地,即其在户口所在地之外居住满一年的地方...查看全文

如果被告人在外地怎么办

法律分析:被告人不接传票可进行留置送达或者公告送达,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八十六条 受送达人或者他...查看全文

被告人收到起诉书后应该怎么办

被告人收到起诉书后,要做好应诉准备一、可针对起诉书,提交自已的答辩状。二、答辩要在限期内提交,(自收到起诉书之日起十五日)。三、被告人不答辩,不影响法院照常审理案件。四、有反诉因素的...查看全文

开庭后被告人不到场该怎么办?

当被告在法庭上无正当理由缺席时,法院将按照缺席判决处理,可对被告拘留、扣押等。缺席判决是相对于对席判决而言的。在开庭审理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法院仅对到庭的一方当事人进行询问、核对证据、听取意见,审查核实未到庭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起...查看全文

起诉离婚被告在外地怎么办

法律分析: 起诉离婚被告在外地需要去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需要去经常居住地起诉。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