赃物不适用于善意取得

律师回答

一、赃款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吗

1、赃款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要看它们是否符合以下五个要件

(一)必须是受让人基于善意取得

依积极观念的理解,善意是指财产受让人具有将财产让与人视为原权利人的误信,例如将动产的承租人、借用人、运送人等误认为是所有人或具有处分他人之物权利的人而接受其让与;依消极观念的理解,受让人不知让与人为无处分权人即可构成善意,这里的“不知”包括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显然,消极观念对于善意的要求更为宽松,笔者以为,在赃款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上应当采取严格的积极观念学说。如果受让人对标的物所有权有怀疑而不去确认,仍然购买,则显然易导致赃物的流转,不利于打击犯罪。

(二)必须是受让人基于公开合法且有偿而取得

一般来说,受让人从以下场所通过法律行为取得受让物可视为善意:一是由拍卖而取得受让物。所谓拍卖,既包括国家有关机关主持的强制拍卖,也包括一般的拍卖机构所主持的一般拍卖;二是由公开市场取得受让物。公开市场既包括公营市场也包括公开的交易场所,如一般的商店、超市、百货商场、庙会及夜市场等;三是由贩卖同种类之物的商人处取得受让物。善意受让人受善意取得制度保护应当以有偿交易行为为限。因为,受让人若是基于无偿行为而受让动产,若其不受善意取得制度保护,对受让人不会造成太大损失。

(三)必须是让与人为被判决有罪且无处分权

让与人如未被判决有罪或还在侦查起诉阶段,则其所取得不动产还不能称其为赃物,也就谈不上适用善意取得问题。无处分权可分为两种:一为让与人有占有权但无处分权,如基于租赁、保管、寄存等。学说上称之为占有委托物;一为让与人既无占有权,又无处分权。通常为让与人对动产之占有并非基于真正权利人的意思表示,如动产系盗赃、欺诈物、遗失物等,学说上称之为占有脱离物,亦可称之为非付托物。在刑事案件中仅指第二种。

(四)必须是标的物为动产

在民事法律中,主流观点是适用善意取得的标的为动产。其理由是,动产的特点在于虽经移动但不毁损其形态及其价值,且人们在交易中以其现实占有状况为依据判断其权利的归属,一般情况下均相信动产占有人即为权利人,即民法上的占有公信力(当然某些特殊动产如车辆、船舶需办理登记,即以登记为公示)。善意取得有利于维护这种普遍而复杂交易中的善意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五)必须是受让人负有举证责任

由于善意只是受让人受让财产时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往往难以为外人所知。所以确定受让人是否具有善意,应主要考虑当事人从事交易的客观情况,诸如受让财产的性质、财产取得的方式、价格高低、让与人的状况及交易经验等。这些情况除当事人外,外人一般难以知道。如果让受害人或办案机关负举证责任,则明显不合情理,也较为困难。而如果受让人是出于善意取得该财产,他应当没有理由拒绝把交易情况公之于众。所以在赃款赃物善意取得的认定上应当由受让人举证证明。如受让人不能证明自己为善意,则推定为恶意。

二、赃款赃物的处理

1、赃款赃物的处理办法是对于犯罪分子违法得到的一切财物,均应该以公安、检察院、司法机关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赃款赃物必须是犯罪嫌疑人采用违法犯罪手段所获得的财物,它不同于作案工具,也不是犯罪嫌疑人的个人合法财产,更不是违禁品。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疑问请进一步咨询。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善意取得能否适用于赃物?

赃物不能善意取得,购买赃物无效。未离开盗窃现场的赃物要扣押,公安机关有权查封、扣押相关财物。对赃物不享有留置权,盗赃物不能善意取得留置权。债权人只有在债务人无支付能力时才能行使留置权。...查看全文

盗赃物适用于善意取得吗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于195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的处理意见复函中,已经承认了对盗赃物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查看全文

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吗

一、赃款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1、赃款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第三人善意取得涉案财物的,执行程序中不予追缴。 2、善意取得的情形如下: (1)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查看全文

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吗

最高人民法院于195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的处理意见复函中,已经承认了对盗赃物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查看全文

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嘛

最高人民法院于195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如何处置问题的复函》的处置意见复函中,已经承认了对盗赃物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查看全文

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法律分析:赃物不能适用善意取得。一、善意取得的情形如下:(1)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查看全文

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么

最高人民法院于195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应该处理问题的复函》的处理意见复函中,已经承认了对盗赃物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查看全文

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么

最高人民法院于195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应该处理问题的复函》的处理意见复函中,已经承认了对盗赃物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查看全文

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嘛

最高人民法院于195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如何处置问题的复函》的处置意见复函中,已经承认了对盗赃物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查看全文

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不适用,我国《刑法》规定为“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就是赃款赃物。赃款赃物就是指违法犯罪分子违法犯罪所得的一切财物。      赃物就是指触犯...查看全文

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吗

最高人民法院于195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的处理意见复函中,已经承认了对盗赃物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查看全文

盗赃物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

法律分析:原则上遗失物和赃物是不适用善意取得的,但是符合一定条件的遗失物和赃物是可以善意取得的。 《民法典》(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百一十二条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查看全文

赃款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律师分析:不适用。我国法律严格禁止销售和购买赃物,即使买受人购买赃物时出于善意,也不能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查看全文

善意取得适用于遗失物和盗赃物吗?

《民法典》规定了遗失物和盗赃物的归属问题。根据法律规定,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应归还所有人,但两年后可以适用善意取得。而盗赃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合理价格购得,则可拥有该物品。...查看全文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法律分析:我国法律严格禁止销售和购买赃物,即使买受人购买赃物时出于善意,也不能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民法典》并没有明确盗赃物能够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只是在说明了与盗赃物同性质的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遗失物与盗赃物都属于占有脱...查看全文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吗 最高人民法院于195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的处理意见复函中,已经承认了对盗赃物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善意取得】无处分权人将不...查看全文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赃物是可以适用民法典当中所谓的善意取得,但必须符合不完全等同于民法典中善意取得的条件,更为严格。赃款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五个必须”条件:(一)必须是受让人基于善意取得;(二)必须是受让人基于公开合法且有偿...查看全文

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律师分析: 我国法律严格禁止销售和购买赃物,即使买受人购买赃物时出于善意,也不能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民法典》并没有明确盗赃物能够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只是在说明了与盗赃物同性质的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遗失物与盗赃物都属于占有脱离物,...查看全文

民法典盗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

法律分析:如果你卖的二手电脑是有合法来源的,不违法。如果来源不明(如别人非法获取的),你明知来源非法,涉嫌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民法典》规定,善意取得制度不适用于赃物。赃物应一追到底,当时在公开市场或通过拍卖取...查看全文

民法典盗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

法律分析:如果你卖的二手电脑是有合法来源的,不违法。如果来源不明(如别人非法获取的),你明知来源非法,涉嫌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民法典》规定,善意取得制度不适用于赃物。赃物应一追到底,当时在公开市场或通过拍卖取...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王博研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专职律师劳动仲裁、劳动仲裁

已服务83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