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诉讼时效规则的6个要点解析

律师回答

一、什么是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也就是说,法律只保护民事主体在诉讼时效有效期间内的胜诉权,超过诉讼时效有可能带来败诉的风险。
      换言之,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丧失胜诉权的法律事实,可称为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并非为了鼓励债务人拖延义务履行,也并非鼓励债务人不劳而获、不履行债务,而在于:
      (1)稳定财产关系,避免财产关系长久处于不确定状态。
      (2)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在规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行使权利,说明权利人已不关心自己权利的实现。
      (3)有利于法院更好地收集证据,解决纠纷。如果没有时效限制,年代久远的案件可能因取证困难等原因难以解决。
二、容易给案件造成不可逆转的风险和损失
      《民法典》第 188 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要点解析】
      诉讼时效期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它是《民法典》规定的普遍适用于应当适用时效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时效期间,根据本条规定,普通诉讼时效的期间为 3 年。
      第二类是特别诉讼时效期间,它是《民法典》及其他民事特别法规定的适用于某些民事法律关系、不同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特定时效期间,根据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的原理,特别时效优先于普通时效适用。
      第三类是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它是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规定的时效期间,根据本条时效规定,最长诉讼时效为 20 年。
      其中,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特别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遭受侵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也被称为主观诉讼时效期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且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规定,因此也被称为客观诉讼时效期间。
      本条第 1 款中“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是对特别诉讼时效的规定,即不同于三年普通时效期间的规定。例如,《民法典》第 594 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三、《民法典》规定的
三种特殊诉讼时效的规则是什么?
      《民法典》第 189 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 190 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 191 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要点解析】
      《民法典》第 189 条是关于同一债务分期履行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起算时间点的规定。分期履行合同之债属于非一次性履行之债,指在同一份合同中约定,对债务分期履行,根据债务的发生时间不同,分期履行合同之债可以分为定期重复给付的债务和分期履行的债务。
      《民法典》第 190 条是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时间点的规定。适用本条需注意其与最长诉讼时效的关系。从理论上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其法定代理人的法定代理关系存续可能超过 20 年。
      此时,恢复完全行为能力的权利人能否主张请求权呢?根据《民法典》第 188 条第 2 款的规定,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 20 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一方面,法定代理关系终止,诉讼时效期间刚开始起算;而另一方面,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了 20 年的最长诉讼时效。这实际上就属于《民法典》第 188 条第 2 款规定的“有特殊情况的”,权利人对超过 20 年诉讼时效期间存在正当事由,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典》第 191 条是关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起算时间点的规定。本条中未成年人的范围不等同于不完全行为能力人。
      《民法典》第 18 条第 2 款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 16 周岁以上、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人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但其仍然是未成年人,其遭受性侵害适用本条的规定。
四、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况有哪些?
      《民法典》第 194 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要点解析】
      法律之所以规定时效中止,主要为防止因权利人非因自身原因造成诉讼时效届满,保证权利人有足够时间主张权利。
      根据本条规定,诉讼时效中止包括以下四个构成要件:
      (1)诉讼时效中止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内。
      (2)诉讼时效中止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 6 个月内。
      (3)诉讼时效中止须发生中止的事由。
      (4)权利人在中止事由发生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
五、哪些诉讼请求不适用时效规定?
      《民法典》第 196 条规定:“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要点解析】
      依据本条规定,不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的类型主要有: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原《民法总则》《物权法》《侵权责任法》都对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作了规定,《民法典》对这些基本规则都予以了肯定和沿用。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原《物权法》第 34 条(现《民法典》第 235 条)明确规定了返还财产请求权。
      由于登记具有公示力和公信力,故不动产物权和其他能够依法登记的动产物权适用本条规定,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与弱势群体利益密切相关,义务人若以诉讼时效经过为由不支付上述费用将使权利人的生活没有保障,不仅违背公序良俗规则,更是有违基本人文关怀,故对这三金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本项规定为兜底条款,以满足审判实务复杂多样性的要求。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1 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上述规则与本条规定并不冲突,可以继续适用。
六、诉讼时效的中断
      《民法典》第 195 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要点解析】
      原《民法总则》在总结我国理论研究成果和吸收先进实务经验的基础上,对诉讼时效中断制度作了科学规定。较原《民法通则》的规定,其主要修改有:
      其一,明确了申请仲裁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这是吸收司法解释的经验做法的结果;
      其二,新增了“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以更符合当前及今后审判实际;
      其三,对于权利人主张权利及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作了进一步明确,在表述上更加科学严谨;
      其四,针对诉讼时效中断后的时效起算问题,明确了对于通过诉讼、仲裁等程序的情形,时效起算点为“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民法典》总则编对原《民法总则》的规定予以沿用。
      对上述内容,《民法典》第 197 条进一步规定,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之间采取协议的形式给以变更的,不发生法律效力。同时,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也不能预先放弃,否则也属无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典则诉讼时效司法解释是怎样规定的?

律师分析: 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 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为...查看全文

民法典则诉讼时效司法解释是怎样规定的

法律分析: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查看全文

民法典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8年8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查看全文

民法典则诉讼时效司法解释是怎样标准的?

律师解答: 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权利,尽快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 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为...查看全文

民法典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律师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特殊时效期限根据不同情形可缩短或延长。例如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的消费纠纷,诉讼时效期限为二年。起诉时效期届满后...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民法典

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查看全文

民法典诉讼时效司法解释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8年8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为正确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保...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的民法通则诉讼时效

现民法通则已废弃,根据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法律分析:我国民法典第192条是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诉讼时效届满,则义务人可以提出抗辩,不履行义务。诉讼时效届满,但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再以诉讼时效为由进行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为由请求返还。...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法律解析: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法律分析: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律师分析: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查看全文

民法通则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胜诉权的法律制度。虽然起诉法院会受理,但法院查明超过诉讼时效,会判决驳回.我国的诉讼时效,有如下四类 1、通常情况下是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为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查看全文

民法通则 诉讼时效

民法能则诉讼时效 165、在民法通则实施前,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利被侵害,民法通则实施后,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和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从1987年1月1日起算...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总则已经由我国《民法典》所废弃。《民法典》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的7个法规要点?

律师解答: 1.民法典对监护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则

刑事审判中,若被告人患病、脱逃,或自诉人患病且未委托代理人出庭,或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导致案件无法继续审理,可中止审理。中止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原因消失后应恢复审理。...查看全文

诉讼时效民法典怎么规定的呢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