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的惩罚方式有哪些?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相关规定,肇事逃逸行为在一定条件下不构成犯罪,但需支付200元至2000元的罚款并可能被拘留不超过15日。然而,若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将被吊销驾驶证,并终身禁止重新获得。若在交通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或全责,并导致一人死亡或三人重伤,将构成交通肇事罪,最高可判处3年有期徒刑;若存在逃逸情节,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若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最高可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没有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发生交通事故承担主要责任或者全责的,造成一人死亡或者三人重伤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有逃逸情节的,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上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力度是否足够严厉?
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力度是否足够严厉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方面,有人认为目前的处罚措施并不足够严厉,因为交通事故逃逸行为严重危害了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需要更严厉的法律制裁来起到威慑作用。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现行的处罚已经相对严厉,例如吊销驾驶证、拘留等措施已经能够对肇事者进行有效制裁。因此,对于是否足够严厉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公众的意见、相关统计数据以及法律专家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力度,以维护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结语: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力度备受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现行措施不够严厉,因其严重危害他人生命和财产安全,需加强法律制裁。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吊销驾照、拘留等措施已足够严厉。综合考虑社会意见、统计数据和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处罚力度,以维护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
法律依据
《刑法》第133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交通肇事逃逸的方式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行为,包括酒驾、无证驾驶等嫌疑。逃逸行为可以是驾车逃离,也可以是弃车离开后又返回。此外,即使当事人离开现场并否认事故发生,但有证据证明其应该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也属于交通肇事逃逸的范畴。...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方式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及处罚。交通肇事逃逸包括八种情形,如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等。对于酒后发生交通事故逃逸的行为,根据后果追究法律责任。若有人为逃匿者提供帮助,还会被认定为包庇罪。根据刑法规定,肇事逃逸处罚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以拘...查看全文

醉酒肇事逃逸的惩罚方式

醉酒后肇事逃逸的处罚规定:非构成犯罪的,罚款200元至2000元,可拘留15日以下;构成犯罪的,有逃逸情形的,根据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可判3-7年有期徒刑,致人死亡者最高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无论犯罪与否,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应受什么惩罚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逃逸涉嫌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应受什么惩罚

法律解析: 交通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处罚款,并处十日以下拘留,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有逃逸情节会加重刑罚,且吊销驾驶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条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规定有哪些?

交通事故逃逸不构成犯罪,罚款二百至二千元并拘留十五日以下;逃逸构成犯罪,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违反交通规定致重大事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逃...查看全文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有什么惩罚

造成医疗事故逃逸的,给予以下的处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保险公司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保险公司不赔偿,可通过与保险公司协商、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或向法院起诉解决争议。肇事逃逸后责任认定、赔偿和行政处罚重,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责任。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八十四条和第八十九条,肇事逃逸将导致责任全部归于...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有什么惩罚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是:没有构成犯罪可以处200至2000元罚款并拘留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需要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一般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情况由司法机关判决处理。一、撞人逃逸但人员轻伤会怎么处罚...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行政处罚有哪些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逃逸行政处罚有:根据道路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处罚措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交管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若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况下,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吊销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处罚措施有哪些

法律解析: 1、交通事故的责任,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2、行政责任,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3、刑事责任,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处罚措施有哪些?

律师分析: 1、交通事故的责任,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2、行政责任,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3、刑事责任,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的办理方法有哪些?

律师解答: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的办理方法有哪些?

法律解析: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者的惩罚是否足够?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未签字,对方不配合,可要求交警简易处理或通过诉讼程序。车主与肇事者可一起起诉,车主可从保险中赔偿损失。法庭调解时可申请由车主赔偿,若不成可依法判决。如交强险不够赔偿,可起诉要求肇事者赔偿。在起诉前最好咨询律师,可...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交通事故逃逸应受惩罚,行政处罚规定对逃逸者可罚款、吊销驾照,终身不得重新获取。刑事处罚规定对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逃逸者可判有期徒刑,甚至七年以上。目击证人应向公安机关举报,属实者将获奖励。...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逃逸的惩罚措施是什么?

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处罚是哪些

交通事故逃逸的处罚是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是加重情节,处罚为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而车辆交通事故骗保会构成保险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处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的惩罚措施

交警认定肇事逃逸将按肇事逃逸处理,但在处理时会根据情况在允许范围内适当从轻处理,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的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将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