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追溯期是交通事故的多少年?

律师回答
摘要:交通事故报警处理不及时导致权益受到伤害,但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为3年。根据《民法典》第188条,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超过20年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可根据特殊情况延长。对于分期履行债务和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有相应规定。
交通事故报警处理不及时导致权益受到伤害,但是一般不用怕,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为3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延伸阅读
交通事故责任追溯期的法律规定及适用范围
交通事故责任追溯期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涉及责任认定和索赔的一定时间范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追溯期一般为三年,即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三年内可以追溯事故责任。然而,具体适用范围可能因不同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涉及伤亡事故或保险索赔等,追溯期可能会有所延长。因此,当遭遇交通事故时,及时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及适用范围,确保维护自身权益,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交通事故责任追溯期一般为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在此期限内,受害人可以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然而,特殊情况下追溯期可能会延长。因此,在遭遇交通事故时,及时了解法律规定并采取适当措施,以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请牢记交通事故的追溯期限,以确保您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章报警和受案第十六条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的,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并记录下列内容:
(一)报警方式、时间,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电话报警的,还应当记录报警电话;
(二)发生或者发现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车辆类型、车辆号牌号码,是否载有危险物品以及危险物品的种类、是否发生泄漏等;
(五)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还应当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有关情况。
报警人不报姓名的,应当记录在案。报警人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应当为其保密。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调查第三节交通肇事逃逸查缉第四十五条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嫌疑车辆的,应当予以扣留,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章认定与复核第二节复核第七十三条除当事人逾期提交复核申请的情形外,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到复核申请之日即为受理之日。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交通事故责任追溯期限是几年?

交通事故报警处理不及时,但不用担心,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为3年。根据《民法典》第188条和189条,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开始计算。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法...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追溯期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交通事故责任追溯期为多久?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为财产损失两年,人身伤害一年。根据《民法典》,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受损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则不予保护。诉讼时效可以被中断或延长。...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刑事责任追诉期是多久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刑事责任追诉期是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不再追诉。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轻伤刑事责任追溯期是多久

轻伤的刑事责任的追诉期是五年。致人轻伤的,可构成故意伤害罪,可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是五年。一、拘役的追诉期是多长时间?拘役刑的追诉期是五年。依...查看全文

轻伤刑事责任追溯期是多久

法律分析:轻伤的刑事责任的追诉期是五年。致人轻伤的,可构成故意伤害罪,可对行为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是五年。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追溯时间

法律分析: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判断。交通肇事罪的第一个刑级的追诉时效是五年。第二个刑级的追诉时效分两种情况,如果判处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则追诉时效是五年;如果被判处5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年。第三个刑级...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追溯时间

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判断。交通肇事罪的第一个刑级的追诉时效是五年。第二个刑级的追诉时效分两种情况,如果判处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则追诉时效是五年;如果被判处5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年。第三个刑级的追诉时效分两种情...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刑事责任的追究期限是多长?

交通事故后追究刑事责任的期限根据刑法规定:若最高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经过五年不能追究;若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经过十年不能追究;若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经过十五年不能追究;若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经过二十年不能追...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刑事责任追究期限是多久?

交通事故后,根据不同情况,追究刑事责任的期限有所限制。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不能追究;最高刑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不能追究;最高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不能追究;最高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查看全文

达到刑事责任有多久的追溯期

法律分析:如果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达到刑事责任有五年的追溯期;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有十年的追溯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有十五年的追溯期;为无期徒刑、死刑的,有二十年的追溯期。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刑事责任追诉期是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刑事责任追诉期是十年,因为交通肇事罪的最高法定刑是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根据《刑法》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刑事责任追诉期是多长时间

法律分析: 对于交通事故刑事责任追诉期,如果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则追诉期为五年;如果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则追诉期为十年;如果会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则追诉期为十五年。 法律依据: 《刑法》 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期限是多少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期限一般是十日内。根据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期限是多少

法律解析: 10日。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自勘查现场之日起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2、交通肇事逃逸的,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3、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期限是多少

10日。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自勘查现场之日起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2、交通肇事逃逸的,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3、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期限是多少?

律师分析: 10日。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自勘查现场之日起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2、交通肇事逃逸的,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人和车辆后十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3、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查看全文

民法典民事责任追溯期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民事责任追诉期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的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内容包括请求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支付抚养费等,以及其他法律规定不适用...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最长期限是多少?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应在最长十天内完成,逃逸案件则在查获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天内完成,而需要检验、鉴定的情况下,应在五天内完成认定书的制作。...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的次要责任是多少

法律分析:(1)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4)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5)...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主责是付多少责任

一、交通事故主责是付多少责任1、如果双方均为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的,一般主次责任的比例为:70%和30%。2、如果一方为机动车,另一方为非机动车的,则正常情况下应减少非机动车方10%的责任,即:如果非机动车方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