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死霸凌者当事人狱中拿刑法大专文凭#
17个字,集合了当代社会最敏感、无奈和愤怒的症结。
让人迫不及待想了解:当事人是谁?发生了什么?
在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里,我看到了悲剧之外的回音:
《狱外来信》
人生裂痕
如果没有那个意外,现在22岁的陈泗翰,也许在忙着读研、忙着找工作、忙着谈恋爱...
毕竟,从小就是学霸的他,不缺乏畅想未来的头脑和能力。
2014年某天早上,陈泗翰正在食堂打早餐,被一个男同学踩了一脚。
陈泗翰看对方没有道歉的意思:你踩到我了。
男同学回答:我就是喜欢踩。
陈泗翰气不过,两人发生了口角,打起了架...
众所周知,学校里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类:正常学习的,还有喜欢惹是生非的。
当天下课后,对方叫来了人,把陈泗翰拉到楼梯处,辱骂、殴打...
陈泗翰知道,如果这时候告诉老师、示弱的话,以后依然会受欺负;
考虑到距离中考只有一个月,他选择忍气吞声,沉默应对,希望大事化小。
看到陈泗翰不肯服软,霸凌者觉得“丢了面子”,变本加厉。
当天放学后,人多势众的霸凌者,把陈泗翰拖出了校门...
陈不肯就范,他们就每十秒踢他一脚,边踢边拉,把陈拉进没有监控的巷子里;
霸凌者说:一人一把刀,我们“单杀”,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混乱之中,围观的同学,给陈泗翰递了一把刀。
巷子里,对方发疯似地,不断殴打陈泗翰...
遍体鳞伤、极度惊恐的陈泗翰,迷迷糊糊掏出了刀...霸凌者见状,直接用刀刺向了陈的后背,瞬间见血;
出于自卫,陈泗翰双手拿刀,刺向了霸凌者的胸口...
受了重伤的陈泗翰,昏了过去。醒来得知,霸凌者因为大出血,不治身亡...
惨案发生后,陈泗翰的父母赔偿了11万、同学们联名写请求信,希望对陈泗翰从轻判处。
经过半年的审理,法院认为陈的的行为构成了故意伤害罪,但同时也采纳了“被害人有明显过错”的从轻意见,15岁的陈泗翰,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听到宣判后,陈泗翰瘫软在地...
15岁的陈泗翰,想过高中和大学的操场湖畔,想过远方的红墙绿瓦,想过前程的无限可能...
但他从未想过,人生中的八年,只能看见高墙电网。
低谷里的光
镜头前的陈泗翰,苦笑:我是一个,没有青春的人。
回想起学校的人和事,陈泗翰记得很清楚。
在朋友圈里,他一直是照顾别人的大哥哥角色,学习和生活上,都是个仗义的热心肠。
几个学霸坐得很近,每解出一道难题,就像一起过了一道难关,特别有成就感;
放假的时候,几个人会约着去爬山、烧烤、逛街、学习...校内外,他们都是最好的朋友。
如果不是那个意外,他们将会一同考入当地的重点高中,然后考上大学,在彼此人生轨道上,留下印迹。
事故发生后,老师和同学们都来未管所里探望他。
尽管内心濒临崩溃,但为了不让父母和朋友担心,他每次都强作笑脸、表现得轻松自然...
学习繁忙,加上探访的限制,和亲朋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
但挚友之间,总有方法躲过现实的掣肘:写信。
第一次见面后,几个朋友给他写信:
见你之前有很多话想说,见面后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不敢奢求太多,只希望你一切都好。我也会好好学习,不给你丢脸;
上次见面,你穿得很单薄,你一定要好好保重;
看到你,眼泪差点就出来了,但我忍住了,因为我知道,你希望我们都高高兴兴的,就像你对我们表现那样;
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早点与我们相见。作为男生,又是岁数最大,我会好好照顾这个圈子...
我会给你写信,当你感到绝望时,就拿出信来看...记住,我们会一直,等着你。
一开始,遭遇不幸的陈泗翰,极其痛苦和脆弱...
他拒绝和任何人交流,无尽的迷茫和消极,吞噬着这个年轻人,宛如行尸走肉...
但是,朋友们的信,激发了他生的欲望。
这些承载着朋友们关怀和善意的文字,让掉落在深渊的陈泗翰,不仅看到曙光,也摸到了苦难的底线。
每隔一两个月,当看到干部拿信进来,陈泗翰的心,就充满期待。
信的内容,有女生的小秘密,日常和学习的琐碎、烦恼:
今天我正式上交手机了,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我们都要加油哦;
要准备文理分科了,可是我还是有点犹豫...
告诉你一个秘密哦,我马上105斤了;
马上到你生日了,每年我都会去你的QQ空间给你留言,祝你生日快乐。
真想听你说说那边的情况,有没有好好吃饭?荤菜的肉多吗?素菜味道好不好?
我最近喜欢上了一个女生,但是又不敢表白...
也许是知道陈泗翰不太希望见面,他们把思念,都用信件传递: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你还好吗?还记得上学时,每次被人欺负,你都会替我出头,只有认识你的人,才会知道你的好;
空闲时,我会望向天空,因为我想,我们也许会同时仰望天际;
我们要实习了,你那边怎么样?我最近在跑步,你也要注意身体,好吗?
我们都好想你。
七年,一百多封信,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步入社会,约定好的信,总是会按时寄来。
那些密密麻麻的字里,是朋友们忧愁和喜悦的成长,是岁月的坐标;
但陈泗翰深知,那些从未缺席的问候、鼓励和牵挂,是对缺席的自己,倔强又温柔的守候。
那些信,如同一只坚实的手,帮助陈泗翰穿过苦难的屏障,留下一点记忆,留下一点希望。
抓住光
进入未管所时,还有一个人,帮助过陈泗翰。
因为看过陈泗翰的案宗,清楚案件的复杂性。
警官告诉他:八年的刑期很漫长,但是如果你想学东西,那八年,就是一个学期,是你改变自己的时间。
未管所的生活重复,当时才15岁的陈泗翰,面临两个选择:荒废或者学习。
为了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给朋友们的回信也有内容可写,也为了不让警官失望,陈泗翰开始积极生活。
他惊奇地发现,这里不仅可以学技能,还能读书、学吉他!
学霸的天赋点,不以空间改变为转移:
写文章,行云流水,频频获奖,还刊登在监狱报上;
唱歌比赛、自学吉他、萨克斯风、成立乐队,不在话下...
未管所里,陈泗翰也在尽力帮助,同样犯过错的人:
看到12岁的少年犯,经历同样的迷茫和苦楚,他会耐心安慰开导;
遇到不识字的狱友,他细心地讲解、辅导,教他认字、做题...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