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时刻面临高风险,其风险性的根源主要有:
(1)技术风险。高新技术企业的本性决定了时刻面临高风险,技术风险是风险性的根源之一。任何一项高新技术,从技术原理构思、到技术研发、再到产品(服务)开发,最后到实际应用,肯定会由于技术不成熟而具有很多难以预料的不确定性。对于高新技术来说,那种一构思就完善、一开发就成功、一使用就可靠的想法,是一种主观臆想,不符合客观规律。一般来说,技术越高、越新、技术风险也就越大。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在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或在融资路演中,不应回避技术风险或对其轻描淡写。
(2)市场风险。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的开发,是否真正符合市场的需求,产品或服务的推出是否抓住了有利时机、是否能够产销对路、价格是否能被接受等等,不能完全由企业事前能够掌控。不能因为是新产品、新服务,就简单推断其市场前景、甚至一定能挣大钱。另外,高新技术变化很快,新产品、新服务也层出不穷,眼前适销对路的产品或服务,也可能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
(3)融资风险。受资本市场资金充裕程度、投融双方信息不对称、投资方的投资偏好和融资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不能事先假设能按企业发展需要适时实现完美融资。一要注意努力达到投资方的条件,让投资方想投、敢投;二要切实把融来的钱用在“刀刃”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不乱花钱、更不能穷大方比“烧钱”,避免已投的撤资、还没投的避而远之。
(4)管理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大多由科技人员创办,成立初期往往管理能力比较弱。即使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必然会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无法套用老办法、老经验,只能在发展中逐渐探索解决。要注意避免认识误区。
【例】 某科技公司由于创始人的知名度和项目前景等,谈成了天使轮投资。第一期投资到位后,公司拉开了“大干快上”的架势。经过一段时间后,投资方感到非必要开支较大,也没有实在的技术和市场突破不再投入。该公司陷入资金困境后,申请所在地的某专项资助资金也没通过,“停滞”几年后公司注销。
【分析】 融资风险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常见的风险之一。对于融来的钱,必须严把花钱关,不讲排场、不铺摊子,切实用在“刀刃”上。项目实实在在的进展,对于融资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